许鞍华最爱的作品,不是《女人四十》,而是这部张曼玉主演的电影

1990年,香港尚未回归,许鞍华导演拍了部半自传式的作品,片中陆小芬饰演妈妈的原型(不知道多少人觉得妈妈是张艾嘉演的),其实就是许鞍华母亲,两人同样是日本女人,嫁往中国后,随丈夫辗转漂泊了半生;

而张曼玉饰演的晓恩的原型,就是许鞍华自己,两人同样辗转于中国香港、日本和英国。晓恩与妈妈微妙的母女关系,想必年少时的许鞍华也曾与母亲经历过,所以才能将这部1990年的《客途秋恨》拍得如此的深刻细腻、动人心弦,豆瓣高达8.5分。

相比较《女人四十》、《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这部胡金铨和王羽监制的《客途秋恨》才是许鞍华的心头爱。《客途秋恨》对许鞍华来说,就像《喋血街头》对吴宇森一样,是他们最喜爱的自己的作品。

一、妈妈的故乡与客途

晓恩记忆中的妈妈,沉默寡言、严谨阴沉,相较于这样的妈妈,她更喜欢亲近自己,护着自己的爷爷奶奶,因为她不知道妈妈其实不是中国人。

妈妈的故乡是别府,客途是“满洲”和香港。

日本战败后,爸爸救了妈妈的小侄子,两人相识相恋,知道妈妈要回日本,爸爸才开口挽留,他希望她能永远的留下来。

战火纷飞下,日本名门望族的小姐和中国翻译军官相爱,这样的结合肯定不能被当时的人所接纳。

妈妈嫁进去后,遭受夫家的白眼是必然的,语言不通、异国他乡的饮食习惯,无一不让这个日本女人感到叫苦不迭,妈妈是一个为了爱情和放下故乡的一切来到中国的女人。

妈妈的做法,时常让我想起《奇葩说》的一道辩题——该不该放下一切,去另一半的城市?很明显,妈妈站在了反方,她不仅去了另一半的城市,她是放弃故国的一切,去了另一个国家。

詹青云答这道辩题的时候说:放下,从来不是成长的代价,放下就是成长本身。

的确,对于妈妈来说,放下故乡的一切,是属于她的成长,因为起初来到“满洲”是因为失恋,赌气来的,不是因为“满洲”的异国风情吸引着自己,更不是为了求学,她只是接受不了自己深爱的人不爱自己,才“逃到”中国的。

而最后选择为爱留在中国,不就是一个少女成长为女人最美好的标志吗?

尽管语言不同、饮食不习惯、还要受婆家白眼,但身边的人是自己所爱之人啊,他会疼惜公婆对她的冷嘲热讽、会宠她不打扫卫生,只会打麻将。

而她则不用像詹青云一样,走在波士顿的街上,看着满天的落叶飘下来,感慨为什么要在最好的年纪,离开自己最爱的人。

“满洲”的秋天里,尽管是异国他乡,但是她有生命中最爱的男人,足矣了。

二、晓恩的故乡与客途

如果说妈妈的乡愁是:远方变成了我现在的家,家则变成了我现在的远方;

那么晓恩的乡愁,则是十五岁离开爷爷奶奶抚养自己的澳门后,回归家庭,而不被家人理解的孤寂,身在家中,却无人理解的乡愁,更是一种隔代的矛盾。

晓恩的故乡是澳门,客途是伦敦与香港。

晓恩因为妹妹结婚,从英国回到香港看望妈妈和妹妹,许久未见的母女,并未像正常的家庭中嘘寒问暖与亲热,等来的,是妈妈看见自己,关心爷爷奶奶所在的广州后冷嘲热讽;

是妹妹责备自己对母亲的不理解,可对于一个十五岁就开始离家念书的女儿来说,谈何对母亲的理解?

真正理解母亲,是从晓恩随妈妈到日本开始,与母亲当年远嫁满洲一样,别人说什么她都听不懂,就连不小心采摘了农民刚刚打了农药的果子,都会把别人善意的提醒错解为恶意,可想而知母亲当年的难过了。

影片的台词风格简练朴素,但是有两句话却重复了四五次,可却不会让我觉得多余和累赘。

妈妈每见到年少时的熟人时,都不厌其烦的告诉对方:晓恩刚从英国大学毕业回来,念完了硕士,小女儿刚刚结婚,嫁到了加拿大。

语气中尽显对晓恩的骄傲,与对昔日朋友的炫耀,丈夫早逝,最亲的小女儿最早嫁了出去,她唯一值得欣慰和庆幸的,就是身边的晓恩了。

妈妈曾对晓恩说过:真是,愈亲的愈远,愈远的愈亲。

的确,向来不对付留学英国的女儿,如今选择留在香港工作,陪自己;向来亲近的女儿却嫁得最快也嫁得最远。

这很像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大女儿信奉基督教,克己复礼,就为了留在父亲身边;二女儿和父亲关系最糟糕,恨不得一早搬出去;小女儿和父亲最亲昵,都大学了,父亲还会叫自己起床。

可结果却是,小女儿未婚先孕,最早嫁出去,大女儿勇敢追爱体育老师,也继小女儿之后搬了出去,只剩下二女儿留下陪着父亲。

三、爷爷的故乡与客途

爷爷的戏份并不多,但爷爷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爷爷之所以在晓恩十五岁那年离开澳门,是因为想要回到广州,报效那个他和舅舅心心念念的祖国。

爷爷的故乡是广州,客途是澳门。

可爷爷的结局,却不见得被他心心念念的故土善待,他想寄一本《宋词选》给孙女,却遭到盘问,回家时两眼一黑,倒地不起就中风了。

爷爷顺从父意,学了中医,放弃自己喜欢的西医,从医半生,为民服务,可最后唯一值得庆幸的,只有尚能落叶归根的晚年了。

但爷爷却仍然对祖国满怀期待,他对孙女说:晓恩,不要对中国失望啊!

晓恩很难过,她心里想的是,这个苍老的肚子再也承受不起,他的孙女的重量了。

这句话也照应了晓恩的童年,她小时候很喜欢躺在爷爷的肚子上睡觉,爷爷要走了,晓恩能承受乡愁的港湾也要消失了。

而印象中打着麻将,优雅大方的奶奶却不复当年的端正,她头发散乱,抱着被孙子咬坏的手肘,独自在厨房哭泣。

生活的艰苦、照顾孙子的辛苦,让这个女人往日的优雅一去不无妨。

而那个她当年还嘲讽只会煮生冷东西的女人,却被这个“远方的家”,改造成了回到日本嫌弃食物生冷,想念广东美食和靓汤的广式师奶。

《客途秋恨》采用的是现在进行时夹杂着童年回忆的叙事,也同样被后来的电影人所借鉴和模仿,诸如《俗女养成记》,采用的正是这部电影的叙事方式,许鞍华导演细腻的风格得以被传承和保留,是这个时代对她最大的肯定与尊重。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亏我思娇的情绪好比度日如年。(撰文:宋居寒)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