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CUN民 | TA们运用不同的技能,为青山村开拓更多可能性

前言

如今,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期,城市的生活配套设施日益完善。然而,城市是繁华的,也是嘈杂的,比起城市,有些人更向往乡村的生活。

他们是“城市CUN民”,在城市里有着忙碌的工作,到了节假日却希望回归自然,找寻最真实自在的自己,与此同时,他们也希望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乡村振兴开拓更多可能性。

CUN既是“村”,也是 “caretaker(看管人/监护人)、unbounded(无限的)、nature(自然)”这三个单词的合集。对于这些“城市CUN民”来说,在城市练就的技能,也能成为公益力量。他们可以用线下活动经验和新媒体运营经验助力乡村的活动宣传,也可以用设计才能为乡村的品牌推广助力,更可以把个人爱好赋能于乡村建设……

城市猎人,你可能就听得多。

城市CUN民,你听过没?

TA们是在城市过着忙碌生活的白领,TA们身上有着不同的技能,TA们的年龄和成长环境也不尽相同,却因为同样有着一颗热爱公益的心,走进了青山村,成为了志愿者。

TA们是阿里人,也是公益人。

1

喜欢花花草草的活力小伙

炎方(花名),一位来自天猫汽车事业部的小伙,自今年3月底入职阿里巴巴之后,便多次前往青山村参与志愿服务。

这个距离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不到1个小时车程的小山村到底魅力何在,会让一个年轻小伙着了迷?

一切说来似乎都跟喜欢园林艺术这个爱好有关。

(炎方 (左)和同 事银桑(中),中亭(右) 在青山村移栽植物)

那时,刚入职阿里巴巴的炎方,希望在业余时间拓宽自己的生活圈子。有一次,他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关于青山村的报道,当那句“一座因‘水’而生的自然学校”映入眼帘时,他便心生向往。后来读到那座由坍塌的老教堂改造而成的“融设计图书馆”后,他就决定要去到青山村一探究竟。

(炎方驾车到青山村露营)

植树节前后,炎方驾车去到青山村,也遇见了不少同样希望走进大自然,享受宁静休闲生活的阿里人。相互认识后,他们就组队为青山自然学校除草。将一棵棵杂草拔掉,将一块块乱石搬走……活儿虽然简单,但他们却干得认真细致。

在除草的过程中,对植物颇感兴趣的炎方发现了自然学校的花园的绿植规划毫无章法。“院子里的几棵枇杷小树种得七零八落的,有的还种在了阴地,根本不符合枇杷树喜阳的特性。”

于是,他便萌生了移栽的想法,并和同事中亭(花名)迅速敲定了这件事。今年3月29日,炎方和中亭花了两个小时将那棵枇杷树进行了移栽。活儿结束后,两人站在树前,看着随风轻轻摆动的枝叶,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把枇杷树移栽好,十年八年之后,就可以在树下乘凉了。”他们开着玩笑说着对这棵树的期待。

(炎方和小伙伴)

那次之后,炎方一有空就约上几个同事好友,一起到青山自然学校进行植物移栽。在此过程中,大家总是欢声笑语不断,有人会边干活边分享自己的户外登山经历,有人会分享美食的烹饪方法……而每次辛苦劳动之后,大家都不会喊累,反而会说干点体力活,出点汗身体才好。

最让他觉得印象深刻的是,中亭后来也把家人带来了青山村。他的妻子在熙(花名)是一位设计师,在参观了“融设计图书馆”后,便为那里的回收站设计了引导牌。“看着大家把家人朋友带到青山村,并把公益理念传递出去,感觉特别开心。” 炎方说。

(中亭一家在青山村)

在炎方看来,青山村已经成为阿里员工的一个“小据点”,它将喜欢自然和公益的人凝聚起来,让微小的力量也能创造出大不同。“这是一件美好的事儿,来到青山村的人都能感受到公益的力量,也会因为参与志愿服务而变得更爱生活。” 炎方说。

(在熙为青山村回收站设计的引导牌)

“更重要的是,青山村的创新发展模式,将带动新农村的发展。”自小在浙江丽水一个小乡村长大的炎方,前段时间也将青山村的发展模式带回了家乡。如今,他已经和村干部讨论起了建设特色乡村的计划。“乡村是城市的后花园,我希望自己的家乡在奋力崛起的同时,也能保留自己的基本属性,保留和城市不一样的特色文化和生活。”

2

希望将自然的美好感性传递的设计达人

同样被乡村的事物所吸引的,还有来自蚂蚁金服的UED设计师桑纳(花名)。去年底,在北京就职的桑纳来到了青山村参与3小时公益的活动,看到“融设计图书馆”和“青山自然学校”的建设后,他深受感动,希望也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为青山村的发展助力。

在村里走走逛逛,他不仅遇到了热情的本地村民,还遇见了不少“新村民”——进驻青山村的手工艺人。因为被青山村的优美环境和浓郁的人文风情所吸引,他们在这里建起了工作室,竹器编织、金网编织、织布蜡染……青山村俨然已成为有着“生态+文创”特色的手工艺村落。

但是有了好的手工艺产品,如何才能推广出去,顺带让公众知道“青山村”这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呢?“这里的村民虽然能自给自足,但青山村的未来发展其实需要建立一个良性的盈利体系,其中不能缺少的便是品牌推广。”作为设计师,桑纳当时就萌生起一个想法:结合青山村的特色,为其设计出一套整体的VI手册。

“我当时其实也没有想太多,只是希望把青山村的灵气传递出去,让处于城市的人也能被青山村的美所吸引。”所以桑纳在设计VI手册前,留心观察青山村的特色,提炼出了“房后有山”“房前有竹”、“房内有材”几个让他记忆深刻的元素,形成标识系统所应用的构件。

<左右滑动查看VI手册>

用“山”、“竹”、“叶”、“材”等形状构成笔画的“青山集”三个字,看起来虽然有种朴素的感觉,却又恰到好处地将青山村的特色自然地传递出去。这也是桑纳一开始想要做的事情,在作品中投入对青山村的情感,而不是从商业化的角度做设计。

而这也不是桑纳第一次将公益理念融入到设计当中,去年他就参与了“一颗糖山区小学创意课”,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在线教授美术,开启了一节又一节的多彩课程。“我希望把设计用于公益服务中,让孩子们有机会接触美学教育,引导他们认识美、感受美,在审美的熏陶中激发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桑纳说。

(桑纳和同事们在青山村的合照)

如今,桑纳因为地域和时间的问题,没法像杭州的同事一样,时常到青山村参与志愿服务。但他始终难忘在这里慢下来享受生活,找回自己的感觉,所以未来有机会的话,他还希望带着自己的家人再去一次,让孩子也能感受乡村的风土人情,了解生活的原始状态,通过接触自然界的动植物、矿物等,进而学会探索研究自然,培养跟自然亲近的情感。

3

希望青山村关注度“降低”的传播达人

伴弋,是青山村的一位“老熟人”了。从2017年开始,她便时常来到青山村,在返璞归真,做最自在的自己的同时,也将市场营销的一些经验、想法分享出来,帮助青山村寻找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伴弋(左)在青山村参与“二手市场”活动)

去年6月,“青山自然学校”正式开学,在工作中有过大型活动举办经验的伴弋也前来助力。她参与到了“青山自然学校”的开幕式典礼的策划中,对整个活动流程进行了把控。“看着合唱的孩子们从刚开始因为羞涩不敢大声唱,到后来正式表演时唱出整齐洪亮的歌声,我觉得很感动,很治愈。” 伴弋说。

(青山自然学校开学典礼大合照)

正式活动都能妥妥hold住,那休闲派对当然也难不倒伴弋。去年圣诞夜,她和青山村的小伙伴们一起策划了一场 “答谢志愿者”的派对。考虑到受邀的嘉宾彼此可能还不熟悉,伴弋建议给每位到场的志愿者发放一个号码牌,通过分小组讨论、交换礼物、手写贺卡等小活动,让现场氛围迅速升温。

(青山村圣诞派对)

今年春节,由于疫情爆发,青山村的客流量大幅下降,当季的春笋也面临着滞销。对植物有所了解的伴弋,就执笔为春笋撰文,用轻松有趣的方式分享了春笋的生长过程和营养价值。

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伴弋没有太多的考虑,只是希望关注美食和健康的朋友可以了解这些鲜美的春笋,感受青山村的自然环境。

除此之外,她在闲暇时间也参与了炎方的移栽小分队,在看到关于青山村不错的活动时,也会分享给公司的其他同事,邀请他们一起同行。

(“移栽”小分队合照)

对于运用自身的技能参与志愿服务,伴弋觉得她和大家一样“心里有一团火”。尽管平时工作非常忙碌,但遇到可以燃烧自己的机会时,每个人都会毫不犹豫、无所保留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为青山村的发展助力。

如今,青山村已经成为伴弋手机导航APP里的一个常用地址,也是一个“想去就去”的休闲好去处。在她看来,青山村就是有令人忍不住靠近的魅力,她被热情的村民当成了家人朋友;她在这里感受到了城市和乡村的距离正在缩小……

也正因为深爱青山村这个地方,伴弋也有一个小期待。她希望公众对青山村的期待可以减少一些,“尽管它已被正式确定为‘未来乡村实验区’,但青山村还是有自己新陈代谢和吐纳周期的,它需要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聚人聚才就会聚能量,人是乡村振兴的原点和动力,也是未来乡村建设最关键的要素。我们期待未来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城市CUN民”的行列,发挥自己的技能,助力环保公益、环境教育的发展,让乡村在保留自己特色的同时,也能拥有更多可能性,发生更多不一样的故事。

青山村龙坞小水源地保护项目

青山村龙坞小水源地保护项目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万向信托和大自然保护协会(TNC)联合发起,通过集水区土地集中管理、生态修复等生态治理手段,消除水源地农业污染,恢复水源涵养功能,在4年时间内将水质提升至国家一类水。同时,在周边社区引入外部资源,致力于打造集自然保护、文化创意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村落,提升自然环境,推动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实现乡村振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