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 | 石涛书画精选

点击下方蓝字抢购书画优盘 石涛书画精选 石涛(1642一约1707),清代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法名

石涛(1642一约1707),清代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法名原济,一作元济。本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等。广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扬州。明靖江王后裔,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与八大山人、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僧”。

淮扬洁秋图 清·石涛 纸本设色 

纵89X横57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淮扬洁秋图》描绘了河岸田野的清秋景色。该画以水墨勾勒,并间施以轻淡赭石设色,随着河岸变化走势而 布陈经营画面结构,行笔用墨组织有序,变化适宜,体现了石涛对“深入其理,曲尽其态”的高超把握本领。

搜尽奇峰打草稿

▲石涛(款) 深山秋水图

石涛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人物生拙古朴,别具一格。工书法,能诗文。

▲石涛 古木垂荫

石涛存世作品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山水清音图》《竹石图》等。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名言有“一画论” “搜尽奇峰打草稿” “笔墨当随时代”等。

▲石涛 溪岸幽居

石涛号称出生于帝王胄裔,明亡之时他不过是三岁小孩,他的出家更多的只是一种政治姿态,这与渐江的"受性偏孤"是不同的。石涛的性格中充满了"动"的因素,因而他身处佛门却心向红尘。

康熙南巡时,石涛曾两次接驾,并山呼万岁,并且主动进京交结达官显贵,企图出人头地,但权贵们仅把他当作一名会画画的和尚而已,并未与之计较,故而功败垂成。因此他是在清高自许与不甘岑寂之间矛盾地渡过了一生。好在他聪明绝顶,巧妙地把这种矛盾发泄到他的画作之中,所以他的作品纵横排闼、闪转腾挪,充满了动感与张力,这也正是他异于常人的高明之处,也是他作品呈现瑰奇特点的原因所在。

▲石涛 溪桥野色

康熙19年庚申(1680年)石涛移居南京,他的绘画艺术渐臻成熟,生活、思想也开始发生变化。这时期,石涛在文人荟萃的南京地区如鱼得水,与当地许多诗人画士结识,其中著名的有屈大均,孔尚任、龚贤、戴本孝、查士标、程邃、黄云等,还认识了卓子任、郑瑚山、博问亭等官吏名流,他们对石涛艺术境界的升华大有作用。特别是当时活动在金陵地区的石溪、龚贤、戴本孝、程邃等都是声名卓著的画家,对来自宣城的石涛很有刺激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批社会名流里有不少是收藏古画的鉴赏家,他们保存有前代不少名人的墨宝,使石涛有机会观摩前人的作品,进一步了解董源、倪瓒、沈周以及董其昌等人的作品,从中吸收丰富的绘画技艺,而他所处钟陵、太湖的自然景色,也促使他体会到这些名家的笔墨成就。

清 石涛 山水

清 石涛 山水

清 石涛 山水

石涛的绘画,在当时即名重于世,由于他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石涛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

有时用墨很浓重,墨气淋漓,空间感强。在技巧上他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圆结合,秀拙相生。

清 石涛 山水

石涛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

清 石涛 山水

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对清代以至现当代的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清 石涛 山水

《搜尽奇峰打草稿》、《淮扬洁秋图》、《惠泉夜泛图》、《山水清音图》、《细雨虬松图》、《梅竹图》、《墨荷图》、《竹菊石图》等传世。著《苦瓜和尚画语录》,阐述了他对山水画的认识,提出一画说,主张“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和“搜尽奇峰打草稿”等,在中国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清 石涛 山水

清 石涛 山水

清 石涛 山水

清 石涛 山水

清 石涛 山水

清 石涛 山水 纸本设色

47.5 x 31.3 cm 波士顿美术馆藏

▲石涛 南山为寿

▲石涛 松风涧水图

▲石涛 松山茅屋

▲石涛 松溪茅舍

▲石涛 松荫研读图

▲石涛(款) 松鹤隐居图

▲石涛 西樵苍翠图 1694年作

▲石涛 霜林扶杖图

▲石涛 山水

▲石涛 山水

▲石涛 山水

▲石涛 寒泉云深图

▲石涛 莲花峰图

▲石涛 仿倪瓚秋山幽居圖

▲石涛 寒山石径图

▲石涛 看松露滴身 1702年作

▲石涛 江上望南岳

▲石涛 垂钓图 立轴

▲石涛 山水

▲石涛 山水

▲石涛 山水

▲石涛 山水

▲石涛 洞庭放棹 1697年作

▲《楷隶行三体杂录卷》纸本 93×24cm 台湾藏

▲石涛《记雨歌帖》 纸本 50 ×30cm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上海博物馆藏

▲石涛《赠高凤翰七言诗札》 纸本 44×27.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石涛《李白诗三首》纸本行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石涛《行草致退翁尺牍》 纸本

(声明:传播收藏知识为宗旨,本文转自游观。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之删除。)

月雅书画中国网编辑整理推荐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