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M工程塑料具有硬度大、耐磨、耐蠕变、耐化学腐蚀性等优点,有“超钢”“赛钢”之称,是五大工程塑料之一。聚赛龙公司通过增强、增韧、耐磨等改性手段,开发出系列高性能POM,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和家电领域。
POM工程塑料的发展历史
POM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上个世纪,前苏联的化学家发现了POM的前身——甲醛二聚体。上世纪初,德国化学家奥尔巴赫和巴塞尔在实验室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聚甲醛。
之后的二三十年,是由德国化学家,195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赫尔曼·施陶丁格(德语:Hermann Staudinger)发现的POM。他在 1920年代研究高分子时发现了POM的结构与聚合过程,对POM进行了相对比较系统的研究。但是由于热稳定性的问题,POM当时并未实现商业化。
在1952年,杜邦公司的化学家合成了另一种POM,并且在1956年为其均聚物申请了专利。
杜邦公司将R N MacDonald作为高分子量POM专利发明人。MacDonald和他同事的专利描述了端基为半缩醛(~O–CH2OH)的高分子量POM的制备方法。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热稳定性,这种POM还是不能够商用。具备热稳定性也意味着可以商用的POM是由Dal Nagore发明的,他发现用乙酸酐对POM进行端基处理可以将容易解聚的半缩醛转变成热为稳定的,可以融化的塑料。
1962年,塞拉尼斯有了自己的共聚甲醛——Celcon®,并在美国实现了商业化生产。
1963年,塞拉尼斯与Hoechst在德国合资成立了泰科纳,生产 Hostaform®共聚甲醛。
1968年,塞拉尼斯和大赛璐在日本合资成立了宝理塑料,生产Duracon共聚甲醛,这也是亚洲最早的共聚甲醛的生产。
2004年,杜邦与旭化成在张家港建立4万吨的共聚甲醛的工厂;
2005年,PTM宝泰菱在南通的共聚甲醛开工,产能6万吨/年。(宝泰菱:宝理、泰科纳、三菱瓦斯)
POM工程塑料的结构与性能
POM即聚甲醛(英文:polyformaldehyde,缩写为POM),热塑性结晶聚合物,又称聚氧亚甲基。它是继聚酰胺之后又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具有高的力学性能,如强度、模量、耐磨性、韧性、耐疲劳性和抗蠕变性,还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耐溶剂性和可加工性,是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之一。
POM共性:高结晶、高刚性、强度、自润滑、抗疲劳强度、耐化学品、抗蠕变性能、低吸水性、尺寸稳定性。
POM工程塑料的应用
POM工程塑料综合性能优异,尤其是它的耐磨性、耐化学药品性和耐疲劳性突出,POM通过改性,更是满足产品不同的性能,有玻纤增强POM、增韧POM、耐磨POM,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制造、电子电器、水暖建材等领域。
汽车工业:可制造汽化器部件、输油管、泵、动力阀、轴承、万向节轴承、齿轮、曲柄、手柄、把手、仪表板、轴套、护罩、汽车升降窗装置和汽车上的电器开关、安全装置等。
机械制造业:不漏电、强度高,且抗震,适合于作齿轮、链条、驱动轴、轴承、阀杆螺母、叶轮、滚轮、凸轮以及各种机械结构件、电动工具外壳手柄、开关等。
电子电器和仪表行业:用于制造各种接头、接插元件、开关、按钮、继电器等零部件。洗衣机的涡轮、动力轮;电话、录像机、微波炉的各种零部件,外壳,滑动部件,支撑架; 钟表、照相机、传真机等的机芯和精密零部件。兵器和军工制作迫击炮的弹带,步枪的击发机,坦克和装甲车的各种机械部件、仪表部件和转动、往复耐磨密封件等。
水暖建材业:制作水龙头喷射嘴、门窗零件、滑轮等。
聚赛龙POM工程塑料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