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易及其友人的知识遗产(一)

一、黄易的交游圈

黄易在1744年出生于杭州的一个书香门第。其七世祖黄汝亨(1558-1626)于15 98年取得进士,在明政府中任职,同时也是一位师法苏轼和米芾的书家。黄易的父亲黄树榖(1701-1751)是一位学者,擅长隶书和小篆。黄易的继母梁瑛也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能写诗作画。黄易的这种家庭背景,不仅使他后来能成长为一位文人艺术家,同时也使得他在不具很高功名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很自在地与主持风雅的士大夫们保持着密切的互动。

黄易是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篆刻家。作为画家,其在画史上最有名的作品是《访碑图》系列。由于黄易的访碑活动在当时知识圈中影响很大,所以这些画作对研究18世纪的学术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作为书法家,黄易无疑是当时极为优秀的一位,他的隶书追摹汉法,自成一家。作为篆刻家的黄易被后世尊为“西泠八家”之一。由于他是“西泠八家”之首丁敬(1695-1765)的学生,后世也把他们并称为“丁黄”。这样的尊称,反映出黄易最大的艺术成就在篆刻方面。与黄易同时代的大学者阮元(1764-1849)就曾认为黄易青出于蓝,超越了丁敬,是当时成就最大的篆刻家。

黄易曾担任过几个政府职位。这些官职尽管地位不高,但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对于黄易的学术和艺术活动来说却非常重要。例如,他曾在山东济宁任职,这个地方古代碑碣极多,使他访碑和拓碑得地利之便。黄易的访碑活动及其拥有的大量古代碑碣的精拓,使得他在金石圈内享有很高的声誉。——摘自白谦慎著 贺宏亮译《黄易及其友人的知识遗产:对《重塑中国往昔》有关问题的反思》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