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中的学习共同体中的这四种类型,你属于哪种?

根据培训过程的组织形式、学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学习项目的相互关系,学习共同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稳定型和变动型

根据学习小组在整个培训中是否有变动可以将其分为稳定型和变动型两种。

(1)稳定型

在整个培训过程当中,学习小组不会发生变化,一直贯穿始终。这是培训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容易操作的类型。

(2)变动型

在整个培训过程当中,会重新分组,小组成员之间会发生变化。这种方式不多见,操作起来有难度。但是这种方式会让小组成员有新意,同时也可以激发大家的智慧。

变动型学习小组在实际培训中,很少单独采用,更多的是和稳定型小组相结合。尤其是在连续几天的集训当中,一般很少采用变动型。因为太多的变化会显得很乱,并会增加操作难度。

相对来说,稳定的团队更容易把控,风险较小。建议新入行的培训师在符合主题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稳定型的分组方式。

2、竞争型和协作型

这种划分依据的是学习小组之间的关系。

(1)竞争型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各个小组之间具有竞争关系。通过外部竞争,激发小组内部的热情和凝聚力,从而提高大家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竞争型的分组方式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参与程度,效果好,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难度。

难度一:加大了小组最初分组的操作难度。应该按照学习小组的组建原则组建学习小组,这样各个小组之间的成绩会一直相当。从而激励各个小组坚持到底。如果最初分组不好,就会导致成绩相差太大,以至于打击了成绩差的小组信心,影响其继续参与学习。

难度二:加大了操作过程的难度。此类分组方式既要要求规则科学合理,尤其是评分规则的科学性,同时过程中还要进行灵活的调整与应对,以激励大家积极参与。有时还要采用“黑幕”的方式。

当然,采用这样的平衡需要技巧,不要被大家识破,否则会事与愿违。

(2)协作型

虽然分成各个学习小组,但是小组之间的竞争不强,更多的是小组之间的协作。这种分组方法重点在于内部的协作,外部的竞争不多。协作的小组类型又分为紧密协作型和松散协作型。

松散协作型是指各个学习小组任务和主题不一样,所以大家都专注于自己的主题和内容,但相互之间会有交流、沟通与研讨。

协作性分组类型除了小组内部的协作关系以外,还包括小组之间的协作。例如:户外拓展培训中的最后一个“毕业墙”项目,各个小组成员之间混为一体,整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竞争型能够激发大家的参与性,而协作性则相对更容易操作。培训师需要根据前面的几个原则采用相应的方式,达到提升培训效果的最终目的。

3、整体型和模块型

(1)整体型

整个培训过程都有学习小组贯穿始终,而且在各个环节都需要用小组的方式来学习。

(2)模块型

也称临时型,是指在培训的某个环节中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而不是贯穿始终。例如,很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课程,通常会在中间的某个环节或最后组织大家分组讨论某个内容。相对来说,建构主义更强调整体型的分组方式,这样的协作性更强。

4、连贯型和独立型

(1)连贯型

如果整个培训过程是连贯的系列课程,那么整个分组也相应是连贯的。虽然是连续几个不同的课题内容,但是分组状况是一样的,没有变化。同一批人要参加系列培训,有着不同的课题,但依然要按照相同的小组进行。

(2)独立型

虽然是同一批人,但是每个课题有不同的小组,即小组需要不断的重新组合。

通常运用连贯型的分组方式,是因为系列培训在时间上也是连贯的,所以也没必要重新分组。而有些培训的时间是分开的,这样的分组通常采用独立型,主要是考虑到其成员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因此最好重新分组。

也存在时间是连贯的、但同样也需要独立分组的情况。

以上就是集中分组的类型,在实施培训的时候需要根据主题、对象、培训技术、场地等因素灵活分组,以促进学习。

需要强调的是,建构主义强调学习小组的重要性,称其为学习共同体。因此要尽量分组,而且分组要科学,这样才能促进学习,实现有意义的建构学习。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