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停股份:停车一小步,城市一大步

韩 雄

杭州市停车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近年来,各地陆续成立以国资为背景的专业停车企业,投资建设运营城市公共停车资产,成为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的主流模式。杭州市停车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在标准化、产业化、数字化、证券化、规模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多积极探索,其经验成就值得推广与借鉴。

本文根据“停车邦”主办的“2022中国停车产业(夏季)高峰论坛”杭停股份韩雄总经理发言整理,韩雄总经理在会上发表了《停车一小步 城市一大步——开启智慧停车新生态》的主旨演讲,重点分享了杭停股份在城市级智慧停车领域的探索及实践经验,进一步解读了城市静态交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了下阶段的解决思路及行业合作模式。韩雄总经理以杭停股份在数字产品、资本运作、共享停车、项目建设等方面的业务实践为例,展示了杭停股份对智慧停车产业发展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市场的独特远见,为行业发展贡献了宝贵的“杭停经验”。

杭州市停车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停股份”),是杭州市政府批准成立的聚焦停车业务发展的一家企业,是杭州市钱江新城投资有限公司旗下的一级子公司。

其使命与愿景主要有两点:

一是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这也是作为一家停车行业参与者应有的担当。

二是市场化运作,作为深度的市场参与者,做好产业发展,将企业做大做强。

近年来,杭停股份通过不断发展,形成了投资和技术的双轮驱动,以及标准化、产业化、数字化、证券化、规模化的“五化”发展理念。从投资角度来讲,杭停股份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资产投资和项目资金投入,同时还特别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技术研发储备等,不断加大技术创新与传统业态投入,如自主打造智慧停车运营品牌“Q·Parking”,与海康威视合作研发AGV泊车机器人。

六大核心业务版块

包括线上线下停车运营管理,停车产业咨询,停车设施投资建设,大数据研发及应用,资产投资管理,衍生产业平台开发。

发展历程

2016年,杭州市钱投集团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破解“停车难”问题的号召,成立杭州市停车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杭停股份升格为钱投集团直属公司(一级子公司)。

2020年,首个城市级项目—杭州余杭钱江停车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2022年,杭停股份在管停车位达到6万多个,累计服务车主约172.7万次,线上平台用户数量突破132万。

杭州城市大脑总接入:近5100停车场库,近150万泊位数量,320万+用户体量,80亿+使用数据。

业务场景

根据各个城市级智慧停车业务的实际情况、城市需求、特点和杭停股份对市场的分析研究,成立了两个中心,一个是停车运营指挥中心,另外一个是城市数据中心。做到两个统一,即统一接入:路内停车泊位,室内外停车场,立体车库,充电桩等场景;统一服务:实现停车诱导,共享停车,收费巡检,公众服务(无感支付),平台对接等业务。

核心产品

城市级路内外停车一体化运营系统:路外平台、路内平台、无人值守平台、欠费追缴平台、商户管理平台、优惠券平台;

一站式车主服务系统:停车支付、泊位车服务、车服务应用;

自主打造清分结算系统

城市大脑

在国内最早建设城市大脑的城市,杭州城市大脑主要负责全市停车资源普查、统一运营标准、车位联网改造、停车数据增值等业务,接入全杭99%的场库,车主进出场时间缩短90%左右,基本实现无感使用,实现城市停车一张网。

从城市管理角度来讲,大数据分析可以提供直观、量化的依据,为决策提供辅助,建立起实时反馈效果的评估体系,一张网的建设有效改善了投入评估,从而更好的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城市管理价值贴现。

资本化实践

2018年,钱投集团发行49亿的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

2020年,钱投集团成功发行60亿的PPN债券

2021年,杭停股份启动7亿元的智慧停车ABS产品(以公共点状资源为主)

2022年,深入探索Reits融资模式

杭停股份资本化实践主要总结出四点经验:

第一,资金不是最大痛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备自已造血功能,才是企业长足发展的重中之重;

第二,要紧紧抓住企业发展的时间窗口,趁势而上;

第三,从证券化来讲,资产盘活有很大意义,对资产包内的资产要有标准,从而实现发行主体信用评级的达标;

第四,要对体量有要求,ABS数亿以上才具备发行价值。总之,停车企业运营资本化的路径是值得尝试的。

共享停车

杭停股份近年来在停车资源共享方面也做了一些有价值的探索,可以为缓解“停车难”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案,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

从近年的业内动态来看,城市级智慧停车建设的热度无疑很高。杭停股份的智慧停车建设起步于2018年,拥有自己的共享平台,软件与平台本身、理念与体验有其独到之处。

但共享停车商业化需要几点条件:

一是实现共享,要有需求、有供给,做好信息匹配,主要是解决供给的问题,要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可以首先把公共停车资源拿来供给,同时处理好车位资源管理、机关安全、车辆管理等问题;

二是从实践来看,以公共停车资源作为供给来源还不够多,仍需提供小区车位等私域车位资源;

三是进行制度和政策设计做好引导,比如在管理端做好车主信用准入挂钩等制度设计,引导社会层面做好共享理念。

项目建设

近年来,杭停股份做了一些标志性的停车项目建设,如海达停车楼、蜻蜓公园等。在项目建设方面,一是建设要有差异化,主要侧重场库建设,基建做好建管一体,运营(能耗)、业态衔接统筹考虑,做到竣工即开业。二是充分进行商业化考虑,整合商业场景,打造“停车+”综合体,有效改良运营收益。

城市级案例

完成杭州、桐庐、余杭、临平、兰溪、黄山等城市的落地。实现城市级智慧停车建设数字化与一张网。同时,在此基础上做加法,如拓展大数据应用场景,通过海量数据运用进行多纬度管理,实现数据增值。

面临挑战

泊位供需失衡:区域不平衡,总量不平衡,业态不平衡。

规划存在偏差:停车需求与供给规划不匹配。

资源权属分散:由于资产特性停车资源分属不同单位。

存在信息孤岛:设施设备之间,城市之间,部门之间还没完全互联互通。

定价非市场化:市场主体地位还没完全确立。

泊位无法确权:相关法规还不够完善。

解决方案

运营包容共享:整合现有停车资源,实现一张网全覆盖。

统一管理视图:提供统一管理视图,便于统筹决策。

信息归集融合:打通数据渠道,打破信息壁垒。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打造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通过数字化赋能城市静态交通管理,不仅有助于缓解“停车难”,更能提高运营效益和效率。”

杭停股份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企业,秉承着开放、多元、共赢的合作理念,围绕数字化、产业链协作、品牌输出、合作共建等合作方向,愿与广大业务单位在股权投资、品牌输出、合作共建、BOT、特许经营权,城市级项目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平台搭建、泊位资源整合、统筹规划运营,开启智慧停车新生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