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媒体统计,日本主要企业中成立时长超过50年的超过90%。有观点认为,这是因为新老交替的“新陈代谢”尚未完成。日本内阁府数据显示,日本对本国初创企业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仅为0.03%。
近年来,为改变这一局面,日本政府大力扶植初创企业发展,一批初创企业崭露头角。
2022年,日本制定了强化初创企业培育5年规划,提出了“人才·网络的构建”“资金供应的强化和退出战略的多样化”“推进开放式创新”三大核心内容,明确要以2027年度为目标,将针对初创企业的投资额从当时的8000亿日元增长至10万亿日元。计划新创10万家初创企业,并将日本当时仅有的6家“独角兽”企业(企业市值超过10亿美元且未上市)增加至100家。
在后续实施上,日本从2023年度开始,对初创企业投资、并购等加大税收优惠力度。自2024年度起,日本政策金融公库对初创企业增设了无抵押、无担保的创业支援贷款业务。此外,日本媒体分析认为,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普及,开展在线业务变得顺畅,创业的门槛降低。伴随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日本针对初创企业员工的健康保险费率低,企业负担轻,也为初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在破除初创企业发展限制方面,日本经济产业省发现,初创企业与大企业合作是迅速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在实际合作过程中,由于初创企业规模实力处于劣势,会导致发生签署的合同最终挤压其权利。为解决这一问题,经济产业省明确成立专家会议,并研究制定能够保障初创企业权利的合同条款,公开后供企业免费使用。
从实际效果看,日本国税厅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新注册公司约14.27万家,同比增长8.9%,创下2016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同时,法人的注销数量增至约4.32万家,同比增长14.5%,破产企业数也接近1万家。日本媒体认为,这表明日本企业正在实现“新陈代谢”。
当前,人工智能(AI)、宇宙开发、尖端半导体、机器人等高新技术的运用前景普遍被看好,初创企业紧抓政府政策红利以及技术上的后发优势,获得了日本国内企业的投资青睐。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度,日本企业面向初创企业的风险投资额达到约6700亿日元,同比增长26%。有分析认为,政府针对初创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大企业针对初创企业的投资、并购创造了条件。
在日本,初创企业站上“风口”直接成为“独角兽”企业的案例已经出现。据日本媒体报道,近日,由美国谷歌研究人员与日本企业家合作在日成立的公司Sakana AI有望筹集200亿日元的资金,企业市值将达到11亿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角兽”企业。这家企业成立于2023年7月,在短短1年时间内就获得了NTT、索尼等大型企业以及美国风投公司的巨额投资。日本媒体分析认为,其获得成功的原因就是站在了AI的风口上,将小规模AI结合成高阶AI的自主策略得到了全球关注。
但同时,日本初创企业的“量”有所提升,如何保障“质”仍是问题。有日本媒体统计了开业不足10年的企业和30年以上企业的倒闭数与存续数的比例,发现前者达到后者的6倍,这表明初创企业的倒闭风险相对处于高水平。分析认为,当前,日本正处于汇率的“历史至暗时刻”,物价、原材料价格飞涨,民众消费意愿下降,企业运营成本大幅提升。中小型初创企业虽然坐拥技术上的后发优势,享受政策红利,但受规模、经验等限制,抵御风险能力弱,在核心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时间成本和试错成本,如果“选错赛道”,未来不确定性会较强。在短短1年时间内便能发展成“独角兽”的初创企业只是极少数,存在“幸存者偏差”。日本政府在欣喜于初创企业崭露头角的同时,也应认真思考,如何保障这些企业站得住、走得远,真正在其优势领域发挥最大潜能,而非只是“昙花一现”。 (经济日报驻东京记者 陈益彤)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