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N95”。自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口罩突然间成了必须要囤的“硬通货”。而随着世界各地都发现了新冠肺炎患者,全球对口罩的需求量也持续增长。
怎么办?疫情当前,交通物流的阻塞、人力资源的短缺都会造成口罩产能的不足,只有解决口罩的自动化生产这一问题,才是“授人以渔”,是短期内迅速提升口罩产能的唯一捷径。
“巧”的是,作为高技术密集型产业,航空产业横跨材料,机械加工,机械制造,热力学,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等多个领域,航空人擅长于机械工程、工艺设计与研 发、制造等一系列工作。 因此,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需要,航空工业就主动响应“祖国需要什么,我们就能生产什么”的号令 ,承担起疫情防控医疗紧缺生产设备研制生产任务。
3月3日,也就是接到研制任务16天后,航空工业研制的第一批“1出2型”高效全自动口罩机交付并投入使用。
而更早一些的时候,航空工业研制的压条机已交付各地防护服生产企业使用。
造口罩并不难,但造出“造口罩”的机器,同时满足高自动化、高稳定性、效率高、操作简洁等特性,并且能够在疫情期间,配备齐全所有零件,实现稳定投产、制造,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儿。 但对于造飞机的航空人来说,没有不可能的事儿。
首台样机:任务节点是用来被提前达成的
2月13日
口罩机项目全面启动。 牵头抓总单位航空工业制造院第一时间抽调骨干力量,联合航空工业内7家单位656名参研人员,协调资源,明确目标,密切配合、全力赶工。
2月14日
口罩机三维数字化生产图纸完成。 同时,设计与装配调试协同双线作战,24小时轮班完成功能、性能、工艺的虚拟仿真分析,排除设计错误、优化装配工艺、缩短生产周期。
2月17日
1出2高端型全自动口罩机自主设计完成。
总装之前:第一次生产口罩切片机,找零件到半夜
2月12日晚,航空工业洪都接到了任务量最大的口罩切片机的图纸。
因为是第一次生产口罩切片机,缺乏经验,而疫情期间处处歇业,为了购买急用的配套标准件,洪都的团队三更半夜在大街上“游荡”,扒着每一家五金店门缝找联系方式,凌晨给五金店老板打电话,目的是一早能拿到材料。
2月20日
首批多台套口罩切片机已完成下料、生产、表面处理等工序,等待组装。
2月23日
航空工业洪都提前2天完成首批2台套口罩机的制造装配任务,包装发运航空工业制造院。
从铸件开始:找不到非标件,就自己做。
2月15日与17日
航空工业成飞收到的两批次口罩机零件设计图纸,立马 组织11个专业厂和业务部门成立研制攻关团队,迅速消化,同步启动工艺准备和材料准 备,制订专项突击计划、
2月20日
经过三天两夜的奋战,372项1277件口罩生产机零件的研制生产圆满完成,包装发运航空工业制造院。
2月27日
1出1基础型全自动口罩生产线在航空工业制造院研制成功。
3月3日
1出2高端型全自动口罩生产线在航空工业制造院研制成功,并进入量产阶段,比预定节点提前了6天。
“飞机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 ”造飞机的航空人,就是这样与时间赛跑,与病毒对抗: 早一天造出口罩机,就是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领土多守护一寸,为一线医护人员与科研人士多争取一段时间。
而在另一个战场,航空工业的飞机研制生产任务也毫不懈怠,从2月17号教10开始复工后“第一飞”开始,中国飞机已经全面复工——不论是抗疫一线或蓝天战场,誓要早日吹响胜利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