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不断攻击我,大有不搞倒老胡誓不罢休的意思。何必呢?我原本视他们为友军,现在正是冲锋的时候,我对他们突然把枪横过来向我射击感到惊讶。
对我攻击最猛的人是一位80后,网上较权威的途径介绍说,他是80年代一位省委书记的孙子,曾在英美求学,获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硕士学位,在美国著名研究机构工作过。他后来任职于北京的一家中资投资银行,长期往来于北京与香港之间。这些履历展示了他的不凡功底。
这位朋友香港修例风波期间写了不少文章,我读了,说实话写得挺棒的,我一直视他为共同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友军。这次他反复攻击我时,强调他很支持国家对佩洛西窜台的整体应对,支持环台湾岛军演,我觉得我和他的大立场也很一致,所以我对他不搞倒我誓不罢休的样子深感不解。
我不知道他这样做是不是因为下面两个原因。
一是他读书多,见识也不少,但他属于这个社会的“三好生”,对舆论战的认识来自于书本和精英聚会的高谈阔论。他不了解老胡从一开始到今天是如何实际打的舆论战,我们是怎样穿插、突破,又是怎样挂彩,自我疗伤。我私下里在很多场合说:我们是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一支特种部队,特种部队的特点一是忠诚,因为不忠诚打不了艰苦的战斗;二是打得远,会遭遇极其复杂情况和险境,有时要自己独立做断然决定;三是有时会被误解,甚至被自己人追杀。我这样说是想要寻求最大理解,因为我们一直行走于刀尖,我们不求奖励,但求包容。今天老胡退休了,不再是一个团队,真成了“千里走单骑”,但我的逻辑没有变,信仰没有变,我依然是“特种兵”,在每一场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战斗中,我希望都有我的一个身影。
这次打佩洛西,我的话说得最重,我的那些话成为了白宫和国防部劝佩洛西不要此时访台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成了美国部分主流舆论和战略学者反对佩洛西访问的籍口之一。这就是老胡那些重话的价值。美国的内部博弈很复杂,我的力量很有限,结果并不确定。去年初,媒体传蓬佩奥计划在离职前窜访台湾,我主笔重磅社评,警告蓬佩奥如果在离职前访台,有可能引发战争。台湾陆委会当晚对社评作出很紧张的回应,第二天美国国务院针对社评回答提问,表示蓬佩奥没有离任前访问亚洲的计划。但是这一次,是另外一个结果。
这一次我是舆论战中裸露在装甲战车外面的一个士兵,我知道我说的话越重,我的个人风险越大,因为没有装甲保护的我,最容易被瞄准击毙。但是大战当前,我没有退缩的理由,中国国家利益在此,我个人的羽毛又能有多重?
其实2日晚公众的心情很像看球,中国队射门,但打到了门框上被弹回来,人们一片叹息。然而球赛并没有结束,在美台嚣张了一阵之后,球稳稳被中国队控制在中场,并且随着我们重新逼近禁区,大陆公众的情绪乃至全球荧屏前看直播者的心态又都出现新的面貌。所以认为2日晚上公众的叹息是中国公众信心的一场灾难,这种看法是缺乏经验的,如果现在仍坚持那种看法,就是一种浅薄,是把一个逗号乃至顿号生生看成了句号。
下面说可能的第二个原因。那位攻击者一路走来顺风顺水,上网之后好评居多,可能对老胡退休后继续保持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不满,想让老胡腾地方。他大概希望自己振臂一呼,就能够调动起对老胡的全网讨伐,进而让这种讨伐转化成对老胡的体制内杀伤力。我不轻易猜测别人的不良用心,一般我是主张把别人往好处想的。如果对方攻击我就是出于公心和道义,就算我小肚鸡肠了一次吧。
还有,那位攻击者发出一项指控,声称几天前我给一张网传的我与佩洛西“结婚照”P图点赞,目的是我要借这张图拉流量。我真要劝他好好看清楚了,我是给骂那张P图的一位网友点赞,而不是点赞那张P图。幸亏1日的那个帖子我没有删,大家都可以上我的账号自己去看个究竟。
我觉得舆论场上相互批评是应该的,但不应搞诛心之论,不应害人。有很多人在网上批评我,就具体言论怼我,但与这一次由此君举旗的对我攻击不是一回事。我认为,爱国阵营应该很庞大,声音也应该是多元的,形成交响乐队效应,而不是只有一个“正确的声音”。虽然围绕佩洛西窜访出现了尖锐争执,但我还是希望我与那些攻击者继续是对外斗争的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