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长年混迹街道的猫,都意识到此刻城市的不同寻常。2022年3月31日傍晚,外滩两岸灯火通明,浦西的观景平台却空旷得像大戏散场后的舞台。凭着城市生活经验,猫也许意识到,接下来将是一段非同寻常的难熬日子。
此时在外流连的人,总有不得不如此的理由。但也无非是,赶在午夜钟声敲响,回到自言自语的世界之前,用力去维系此刻最为看重的社会关系。
这一晚,年轻的情侣们在这座闪耀的空城上逛着,带着结伴看烟火的心情。少男少女吵架又牵手,仿佛做一个加强记忆的仪式。他们心知,回到各自的家或学校,下次不知何时再见。
妈妈也带着孩子出来,让小朋友在悠久的南京路上撒欢跑着,沉入春日的新鲜空气中。往后数日将难得出门,就当这是最后的春天。无论这座城市变成什么样,二人接下来都会相互陪伴和支撑。
而那些独自行走的男人或女人,边走边打量着这座熟悉而陌生的城市,与其在喧嚣中孤独,不如把当下更为纯粹的体会留给自己。不得不共处一室的这些天来,不知有多少夫妻面面相觑,不过为了一根黄瓜或是洗一次碗,吵到隔壁人尽皆知。
这一晚,也有人来到自己的办公室,并带上铺盖和换洗衣物。出于合规考虑,依照封控要求,一些行业的从业者只能在办公室住下。几天后,打呼噜的人会被安排到同一间会议室里。同事变为室友,心理距离既近也远。相比静止的城市生活,以及正在消化的腹中餐食,恍惚觉得手上的金钱数字游戏,真的像是虚空和捕风一般。
哪怕喧闹的街道即将静止,依然有人如往日一样,默默打扫和看守,劳作并填饱自己。和混迹街头的猫一样,他们需要城市当中的缝隙,容纳睡眠与吃饭。而在责任闭环之下,这类缝隙被抹平。需要极其幸运,他们才能穿上防护服,睡在帐篷里,做上搬运与递送之类的活计,免于被接济或接济不上。
随着钟声最终敲响,人们进入一个个单独的世界。他们很快发现,即便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事情也往往身不由己。这仍然是一座城市。要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就要结成一些基础的合作关系。比如团购,必须成为团体一员,才能搭上消费的车。作为独立消费者的日常权利已然消退,只能跟着大家有啥吃啥,而团长也面临信任危机。在短缺市场中,商家也立马转换了形式,一一对接团长,尽快周转起来。
这是城市部分运转逻辑的改变。或许只是暂时的,但终究翻转出不确定的一面。意味着重新估算价值。这让人意识到,过往诸多成果与荣耀,当初全以为是自己凭努力取得的,但回看之下,不过是这个城市系统给人的反馈,也就是浮云一般的东西而已。 到底什么才是可以长久留存并属于自己的呢。之前看起来的充实与忙碌,日后是否也将一无所值呢。
但这也不过是无用的一闪念罢了。当下需要应付的是餐食、活动与睡眠,尽可能地自助助人,也补上家庭应急管理的一课。
放眼望去,在这种静止状态下,吃饭无疑是最重要的,是生存的基本面和底线;而求医开药则是最难办到的,因为是个性化和稀缺的,也是大城市原本最有优势的所在。也许,生活巨浪将一个个袭来,为此做好准备,就是让自己保持健康,避免落入最困难的境地。既然城市的规模效应已被抽掉,那么只有自己挺身而出了。到了最为危急的关口,每个人都有奋力奔走的理由,只是求生而已,只是保全而已。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而城市关于美好生活的想象,始终立在它被制造出的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