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时尚产业的发展演变,那些已然写就的行业秩序与叙事话语,往往因新生后浪的出现,转而落笔书写别开生面的新篇章。事实上,时尚始终伴随人类社会前进的每一步,都是对“何为新生”的思考与解答,新生力量所映射的时代特征与情绪,也无一不在回应着时代的演变。借由职业模特这一身份叙事的改写,探寻“新生”之于时尚产业的时代意义,发掘时尚新生超越时代、重塑经典的蓬勃力量与无限可能。
在职业模特与时尚产业共同构建的独特视觉体系与审美语境下,随着新生面孔的层出叠现,不断上演文化多样性的碰撞与突围。那些以“新生”姿态出现在国际时尚舞台的中国职业模特,共同组成了时代浪潮中名为“东方面孔”的新生群像,成为中国望向世界的窗口。
对于缔造潮流、创意先行的时尚产业来说,事实上新生一直被视为一种常态,上至引领时代的行业浪潮,下至以季为单位的风格纪元,皆以新生为序。
如果说在时尚的话语体系里,新生代表着创意驱动力,那么与时尚产业关系紧密的职业模特,则是以更加具象化的视觉呈现,诠释新生力量如何改写行业规则。
早在 1846 年,英国设计师 Charles Frederick Worth 使用真人模特动态展示服装,在顾客面前行走,开创了时装表演的先河。模特之于时尚行业的新生力量,自现代时装的滥觞之日起便可见一斑。
回顾超模文化兴盛的上世纪 90 年代,当黑人模特 Naomi Campbell 登上时尚杂志封面,长久以来白人精英群体占据时尚文化主流的行业壁垒被新生面孔打破。这一标志性事件象征着时尚产业由此开启多元化的新篇章,也形塑了模特王涵眼中足以称为“新生”崛起的时代。“像 Naomi Campbell 和 Cindy Crawford 等超模,以她们独特的风格成为了时尚符号,她们所传递的自信、魅力和影响力让我记忆深刻。”
新生,既是行业的变革者,又是时代的记录者。新生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具备适应新环境的特点,并且映射了新时代的特征。
当下的模特行业变得更加多元,这是三位模特在与 WWD CHINA 对话过程中所传递的共识。这种多元,体现在改写了传统意义上关于模特功能性的集体认知。
一直以来,时尚行业赋予职业模特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诠释服装,淋漓尽致地体现设计师的想法”。创意先行,设计至上,留给模特的空间无非是以专业度完成时装展示的任务。“当下模特行业发生最显著的变化是个性化”,诚如时尚主持人、模特李静所言,模特本身的魅力和特质在今天被放大。得益于数字技术建构的虚拟世界与我们身处的现实世界不断走向深度融合,智能算法加持下的社交媒体使得个体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空前广阔的自我展示空间。模特身份的功能结构再一次被改写,勇敢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恰恰构建了新时代多元文化的繁盛。
“他们不再受限于身高体型性别年龄,他们更自我,更有趣,更有讲故事的能力了”。模特、演员陈碧舸坦言,这种多元意味着任何人都有机会成为模特,而每个模特也有机会尝试其他赛道。
模特身上投射的时代特质无疑是对“何为新生”这一命题的最佳回应。任何时代的“新生”必然带有其所处时代的印记,这也契合了“时尚”这一概念的经典内涵与题中之义。正如李静所说:“新生面孔代表当下看待这个世界的一种态度,打破界限,是审美变化的缩影。”对于经历一次次革新迭代的时尚产业来说,“新生”从来都不是一味求新求变,而是在深刻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作出符合短期增长和长期主义的回应,既包含当下形势的独特性,又呈现连接时空的延续性。
广义来看,时尚作为一种显性的文化现象,记录了人们在各个时期创造美、传播美、欣赏美的动态过程。这种动态发展的内在动因,正是“经典”与“新生”的相互交织。正所谓源古叙今,以历史的、逻辑的眼光看待人类社会以及现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方能洞悉时尚产业在当前经济周期下孕育新生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今天,中国模特已然成为国际时尚舞台上不可或缺的存在。回望中国模特走向世界的集体叙事,从第一批走出国门、在国际时尚舞台上崭露头角的一张张白纸,到如今顺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腾飞以及主张多元审美的时代红利,一路愈战愈勇的东方面孔,作为后起之秀,在以西方审美为主导的时装产业中大浪淘沙、风云际会,那条狭长的 T 台象征着亚裔模特——尤其是中国模特的来时路,见证了源自东方的新生力量如何一步步迈向经典,又在定点之后,继续走向新时代的最前端。
模特陈碧舸亦是这条路径上的亲历者,见证并参与了这场属于中国面孔的新生群像。在向 WWD CHINA 讲述她心中足以称之为新生崛起的年代时,陈碧舸回忆道:“我想应该是在 2010 年前后,当时中国市场敞开大门迎接西方奢侈品牌,很多像我一样的模特得到了出国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品牌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面孔的多元。我记得我们八个亚洲面孔第一次登上美国版《VOGUE》的激动,又或是成为某个品牌首位亚洲面孔时的激动。”
进入 21 世纪,中国驶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加速融入全球化格局,欣欣向荣的中国市场也为世界经济和产业结构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世界开始注意到中国,也被中国的面孔所吸引。与此同时,21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间,中国本土模特选拔大赛蔚然成风,在比赛上取得优异名次的中国面孔就这样被输送到国际时尚舞台,成为书写中国故事的新生力量。
可以看到,新生力量崛起的背后有着社会历史发展的因果与必然。而如何更准确地理解新生,则既需要以更加宏观的视野窥见新生之于过往的意义,又要正视经典之中蕴含新生的辩证可能。
面对如何看待时尚行业“新生”与“经典”的关系这一问题,三位发迹于不同时期的模特站在各自的职业视角给出了相似的答案。“经典之所以能够流传,是因为它具备激发新生迭代的能力,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续性。”陈碧舸的回答与李静眼中“经典代表永恒,甚至是新生的灵感源泉”的看法不谋而合;作为新生代模特,王涵同样清楚认识到经典与新生是时尚的一体两面,却又相互交织,“二者的结合令时尚变得更加多元且有趣”。
今日之求新,绝非弃本逐新,而是世说新语,“用新的角度,用新的精神,不断把好的故事讲给新的听众”,以此塑造时尚文化中的新经典。
新生之所以令人振奋,是因为在时代的演进和时尚的回响中,人们一次次见证了新生走向经典、超越永恒、书写传奇的可能。
作为衡量和统计模特成绩的权威标杆,MDC(Models.com)自 1999 年推出以来一直是时尚行业的重要风向标,登上 MDC 榜单即被视作“成为超模”的标志。从榜单设定上,Legend、Icons、New Supers 等字眼无一不在给冉冉升起的行业新星指明更为崇高的前景。
事实上,“超模”(supermodel)这一概念,本身就蕴含了对新生的超越。那些关于超模黄金年代的追忆与称颂也在向新生代发出提问——今日新生如何成为未来传奇?
正如永恒与偶发共同组成了现代生活之美,短暂性与超越性同样构成了蕴藏在新生内部的二律背反。在通往传奇的路上,新生要想对抗自身的短暂性、避免成为昙花一现,势必要超越自身的局限性,在时代的洪流中洗炼出无可替代的品质。
在陈碧舸看来,能够成为传奇的不是面孔而已,而是“一种声音,一种坚持,一种精神”。“它或许是生活方式,审美传递,社会价值。脸可以有很多种,一张脸也可以尝试不同风格的妆容,但一个人的灵魂,需要长久有序的滋养方能成长。”面对时尚产业结构重组与规模增长,以及愈发多元化的审美评价标准,模特群体的规模日渐扩大,竞争日益激烈已是不争的事实。层出不穷的“新生”面孔若要在未来成为传奇,需要在对行业建立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沉淀出经由时间洗礼、愈发熠熠生辉的态度和风格。
当下,属于模特的舞台早已不仅局限于时装秀场或时尚杂志。融媒时代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改写了行业运作的秩序与规则,也为时尚产业打开了更多维度和面向。随着“模特”身份的边界被一再拓宽,这也意味着新生不再仅仅为 T 台而生。
谈及模特身份的多重叙事,陈碧舸更趋向于把这件事看作更好的机会和更多的选择。“适者生存,有的人喜欢并且擅长传统模式,那就在传统的方式里表达就好;也有人期待更加多元的表达,也没问题。这个世界更接纳我们了,各有各的精彩与活法。”也许,T 台之外的多重身份对于模特来讲是双刃剑,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环境里,“保持内心的稳定,坚守自己的底线,最重要的是保持初心”,这是王涵心目中足以代表当下时代的新生特质。
曾经活跃于聚光灯下的面孔,也许会因为倦怠而退却,但通往传奇的道路并非只有那条狭长的 T 台。时尚行业发展历程中的那些经典时刻、传奇面孔、伟大浪潮,皆是不被定义、不受规训的新生力量野蛮生长的结果,书写了时尚行业包容与多元的永恒主题。
此次与 WWD CHINA 对话的三位模特,也在用更加丰富、更具创意的方式讲述着职业模特身份之外、关于“新生”的故事。李静深知,“在不断拓宽的市场中,需要用实力来证明自己的不可取代性,验证市场和品牌对自己的需求,为此,只能不断进取。跟时代走,但不要迷失自己”。
以“新生”照见时代,以时代呼唤“新生”。在全产业共同守望新发展、新秩序、新气象的 2023 年,“新生”之于时尚,必然有着更鲜明的时代意义。WW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