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直面阴影
摘掉被害者家属和加害者家属标签
一起「无差别杀人案」,凶手李晓明毫无征兆地随机杀人,却将无数个本来毫无关联的家庭捆绑在了一起,受害者家庭自此陷入痛失亲友挚爱的无尽悲伤之中,而加害者家庭也沉沦在无尽的愧疚和无休无止的辱骂之中,谁也不得安宁。
悲伤的是,这并不是个虚假而夸张的剧情事件,而是取自于台湾真实发生的事件。同样的新闻事件在大陆这里也并不陌生,这两年的陕西米脂、北京西城某小学、辽宁葫芦岛等地也发生过类似恶性事件。
而当面对这类事件时,我们大多数人并不能感同身受,更多的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去审视杀人者与他所犯下的罪行。
到了《与恶》,李晓明和他所犯下的罪却不是整部戏的核心和焦点。
受害者家庭和加害者家庭因此而命运突变,堕入无边的暗黑人生边缘;媒体陷入“流量为王”的陷阱之中,丧失新闻客观性的新闻报道;大众暴戾而情绪化的表达,只追求一时情绪宣泄的私欲,混淆着法律公平与道德正义的界线……这些隐藏其后的矛盾的真实展现,才是拔高剧情内涵的所在。
受害者的家庭不仅要承受着家人无缘故逝去的悲伤,更要学着如何重拾破碎面对未来。但这难道就可以成为受害者家属对加害者家属进行人身攻击或者污名化打击的借口吗?
这里要夸一夸饰演宋乔安的贾静雯。她将一个因自己的疏忽而失去儿子,事后过分自我责怪,导致自我封闭、脾气暴躁、酗酒成瘾,进而引发与丈夫、女儿、同事之间的沟通危机的「失败女强人」演绎得入木三分。
宋乔安一面愤怒地指责着李父李母没有尽到为人父母的职责,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及时发现李晓明的发社会人格,没有及时阻止悲剧的发生;一面又对自己的女儿实施着冷暴力的家庭教育,对女儿漠不关心,连自己女儿的生日都不记得,重演着自己所痛斥的那种不负责任的父母的那一幕。
剧中的李家是加害者的一方,但他们其实并没有比受害者的家庭过得更好。
犯罪的李晓明可能以为不见家人就能够避免让家人卷入漩涡之中。可社会怎会轻易放过他们,一家人想出面道歉赔偿,可看到群情激愤的家属,却不知如何面对;下跪道歉被质疑是否只是作秀;搬家躲避还是不停地被媒体曝光住址电话,不停地被骚扰被冠以杀人犯的家人……
他们本身内心的伤痛,又该去跟何人诉说,想被平等对待看似更是微乎其微
宋乔安会因为丧子之痛迁怒凶手的妹妹,当她发现自己的下属李大芝正是杀死自己儿子凶手的妹妹时,她派记者去跟踪李大芝,曝光了李大芝父母隐居的住所,还去跟拍了他们去李晓明尸体火化现场时的视频。
一开始,面对李大芝的质问,宋乔安还是放不下自己的执念
在受害者家属和加害者家属谁更痛苦这个问题,虽然我们无从得知答案。
但幸好,剧中最后还是给人留下了希望,卸下“心魔”的宋乔安到最终也愿意打开心扉面对失去的儿子的现实,面对杀人犯的家属。
2. 人权平等or“圣母婊”?
直面争议
杀人犯有人权吗?
以前是从未深思过这样一个问题的。
也许是有的吧
但又有谁会去在意呢?
误杀的人有时尚且难以得到人们的谅解,
更何况一个变态的故意杀人犯呢
直接枪毙就是人们最大的共识。
所以,当你还要为这么一个人去做辩护律师时
可想而知
遇到的阻力、不理解有多大
王赦,就是这样的一个法扶律师。在他看来,即便是十恶不赦的杀人犯,也应该是有人权的。
看起来十分的“圣母”,所以在一开始,我是非常看不顺眼王赦这个角色的,偏执、自私。
他就被泼粪,不被岳父岳母理解、和妻子的关系降至冰点、被网络暴击恐吓,他害自己的妻子被吓到早产,儿子夭折时,甚至我们会恶狠狠地跟着咒骂一句:活该!
但他其实并不是为李晓明等开脱,也不是为了帮他免于死刑,而是追问一个极为重要的真相——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案件?“李晓明们”的作案动机到底是什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一个接一个的“李晓明”诞生?
在李晓明被提前执行枪决的那一桥段,王赦的绝望无助终于让我们明白了这个角色的意义所在。
明明前面还有50多个死刑犯未执行枪决,就将李晓明提前处刑。不仅没有通知李晓明的家人,就连他自己作为李晓明的辩护律师都不知情。
也就有了开头那段震撼人心的对白:难道为了所谓的社会舆论、安抚人心,就可以让民主法制跟着一起陪葬吗?
所以,到底什么是好人什么坏人,有标准答案吗?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哪个更重要?法律与舆论的边界在哪里?
2016年10月,德国欧盟高官女儿拉登伯格被22岁阿富汗难民哈瓦里奸杀。
在这件事情上,我们看到了法律的意义。
一个人犯了重罪,你就算对他凌迟一万次,也无法弥补他所做出的伤害。
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探寻案件背后存在的社会问题,并且想办法解决它。
3. 新闻与民众应该坚守的底线
很喜欢每集的片头
由一起起的新闻事件引入,随之而来的是社交媒体上一个个虚拟又真实的声音。
在这里,有客观冷静的声音,也有所谓的“键盘侠”。
很奇怪,作为普罗大众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容易对身边的人和事报以冷眼旁观的态度,而对远在网络世界上传播的热点则热衷于评头论足。以至于有人纳闷道:到底是上网的人都不上街,还是过路的路人从来不上网?
你是不是也曾与“键盘侠”的身份只有一步之遥,或者曾感受过面对“网络暴力”的手足无措?
《与恶》将缺乏独立思考的网络暴行归咎于媒体的煽动:电视台因业绩压力而不得不追求快速,很多新闻没有求证就播了出来。同时为了吸引观看,标题悚动无底线。
这里虽然处理得有失偏颇,网络暴力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密切相关,新闻媒体不应该成为唯一的背锅者。
但与此同时,不得不指出,很多新闻媒体确实是为了满足民众的猎奇心理,而去追逐采访新闻的。
剧中新闻台大肆报道李晓明的事情,影响恶劣。初中生耀辉模仿李晓明,在街上随机砍人,高喊“李晓明万岁”。
事后,媒体又抓住耀辉精神病患的痛处不放,倒过来指责其父母的家庭教育问题,丝毫不提其在校遭遇“校园欺凌”;在报道中采访了受害者家属和校方,却唯独没有采访其母亲。
最终,承受不住压力的母亲带着孩子一起跳河了。媒体失去了责任感,只会滋生更多的恶。
剧中结尾,宋乔安改换门庭、另起炉灶,继续自己对新闻理想的追寻。但这无疑是一个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结局。
现实中的新闻理想与生存发展究竟如何平衡,显然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探索。
4. 算是个人的一点私好!
为一个潮汕人,每回听到剧里李父李母讲起闽南语时,都会感到倍感亲切。也更加深了我对《与恶》的喜爱!
最后,以剧里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作为结尾,每个人都可以好好问问自己:“我们都是好人,不知道为什么事情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老天爷到底要我们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