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赢就是输”:特朗普与哈里斯的最终对决

美国总统选举进入“最后的疯狂”。

一位是临危受命,接替拜登出战总统大选的哈里斯;

另一位是备受瞩目几十年,不惜一切代价想要成为赢家的前总统特朗普。

一个渴望翻身,承诺让美国再次伟大;

另一个渴望超越过去,许美国以美好未来。

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将鹿死谁手?

本周《凤凰大视野》将走进两位候选人生命中的关键时刻,探讨哈里斯和特朗普的出身,是什么塑造了他们的性格,讨论他们将如何领导美国的未来。

众所周知,唐纳德·特朗普是一家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房地产公司的继承人,但他们的公司很早就出现了危机

1973年的一天,联邦政府以种族偏见为由起诉唐纳德、弗雷德及其公司——这是当时最大的种族偏见案之一。

玛丽·布伦纳 《名利场》编辑

“这个案件极其恶劣,据称特朗普集团用大写的‘C’(color-颜色)表示申请公寓的有色人种。”

迈克尔·德安冬尼 《特朗普揭秘》合著者

“政府证明特朗普集团有罪。多名特朗普的员工亦承认,公司指示他们把黑人申请者拒之门外,故意让他们失去信心,告诉他们公寓已经租出去了,事实并非如此。”

简·梅尔 《纽约客》

“唐纳德·特朗普平常咨询的律师告诉他:解决问题、做正确的事、按照法律规定行事。”

然而特朗普对这个建议并不满意。他想反击,于是前往曼哈顿物色新律师。

大卫·马库斯 罗伊·科恩的堂兄

“曼哈顿有个社交场所叫‘乐俱乐部’。唐纳德·特朗普走进来,见到引人注目的罗伊·科恩。特朗普对他说:‘我知道你。我能问个问题吗?’”

格温达·布莱尔 《特朗普家族》作者

罗伊·科恩20年来一直是个非常好斗的人,毫无顾及、直击要害、擅于反击。谁对他说什么,他就怼回去。他这种行为是出了名的。”

罗伊回忆特朗普对他说:“听着,我花了两天时间和这些老牌律师事务所讨论我们的案子。那是一个民权案件,他们所有人都说,放弃吧、接受裁决等等。我关注过你的职业生涯,你看起来和我一样疯狂,敢于对抗体制。我能来见你吗?”

罗伊回应特朗普说:“当然。”

大卫·马库斯 罗伊·科恩的堂兄

“他们见了面,罗伊对他说:‘你可能有罪,但没关系。去追查司法部,永远不要认罪。’”

肯·奥莱塔 《纽约客》

“特朗普很吃这一套,聘请了罗伊·科恩当他的律师。”

大卫·马库斯 罗伊·科恩的堂兄

“特朗普当时处境艰难,这对特朗普来说是一个决定性时刻。毫无疑问,他们犯了种族歧视罪,他们有违法行为。然而罗伊·科恩告诉他,只要无视事实,反戈一击,就能扭转局面。”

于是特朗普向司法部反诉1亿美元,特朗普表示自己和集团的人从未在出租公寓时歧视过谁,或对谁有偏见。

托尼·施瓦茨 《交易的艺术》合著者

“从那时起,特朗普就开始表现出他今天一直谈到的一点——他是一个反击者。假如有人攻击他,说他做了一些邪恶和可怕的事情,他就火力全开地进行反击。永远不承认任何事情,永远不说自己犯了错,不断反击。”

大卫·马库斯 罗伊·科恩的堂兄

“他的反诉失败了,实际上他最终还是悄悄地庭外和解了。但罗伊却开始反击,称这是一场胜利,因为特朗普被证明是清白的。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舆论往往比法律更重要。特朗普从罗伊·科恩那里学到的教训是,别跟着体制走,别按规矩来。

罗伊·科恩的战术手册成了特朗普的人生指南、生意经、政治指导。

彼得·贝克 《分裂者》合著者

“科恩教给特朗普的生活态度是攻击、反击,逼不得已时下黑手。特朗普奉为圭臬。他说如果有人攻击他,他会十倍奉还。他不讲外交,不想谈判,一心只想战斗。

托尼·施瓦茨 《交易的艺术》合著者

“(特朗普)他家的游戏规则是,‘不赢则输’。输了,就要被碾压,就不受重视,就什么都不是。”

和特朗普的出身截然不同,卡玛拉·哈里斯的父母都是移民——她的父亲来自牙买加,母亲来自印度。

在她7岁时,父母离异。卡玛拉的母亲沙玛拉独自将她和妹妹玛雅在旧金山养大。卡玛拉的父亲忙于自己经济学家和学者的事业,与她们逐渐疏远。

卡玛拉·哈里斯的父母——沙玛拉和唐纳德

卡罗尔·波特 哈里斯儿时好友

“沙玛拉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很有感召力。20世纪60年代,19岁的她独自一人从印度钦奈来到这里。沙玛拉是一位癌症研究科学家,她酷爱癌症研究,对养育孩子也同样充满热情。”

考特尼·苏布拉马尼安 《洛杉矶时报》记者

“卡玛拉由一位印度裔单身母亲抚养长大。她的母亲知道,她是在一个以二元视角看待种族的国家里抚养她的混血女儿。”

卡玛拉·哈里斯曾谈到因为自己的两种文化而受到种族诽谤。她因身为黑人遭受种族诽谤,又因身为南亚裔被侮辱。

卡伦·吉布斯 哈里斯大学同学

“卡玛拉的母亲是她很好的榜样。母亲帮她抵消了作为黑人孩子从小遭受种族歧视的负面影响,拥有像卡玛拉母亲这样的妈妈,会使你坚强。”

在卡玛拉·哈里斯12岁时,她的母亲把家搬到了加拿大蒙特利尔。

那时卡玛拉的母亲没能得到她认为自己应得的工作。但她没有闷闷不乐地闲坐着,而是到魁北克麦吉尔大学找到了一份工作,并把两个女儿也一起带走了。

卡罗尔·波特 哈里斯儿时好友

“搬到加拿大蒙特利尔——那里主要是白人,你必须结交新朋友,自谋出路。”

哈里斯在如此敏感的成长时刻离开自己长大的社区,在异国他乡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旺达·卡根成了卡玛拉的新好友。

旺达·卡根 哈里斯高中时的朋友

“我有时不得不挨饿,她经常带饭到学校给我吃,这样我就有午饭了。她总能发现一些小事,比如我的家庭生活出了点问题。我在家里遭受身体虐待和性虐待。我有时候看起来不太对劲,她会直截了当地问我怎么了?于是我决定告诉她,我在家里遭到了骚扰和虐待。她的第一反应是,‘旺达,这事发生多久了?’我告诉她后,她说,‘你得搬来和我们一起住。’听到她这样说,我由衷的感动。不光是她们邀我同住,我觉得我在她身上看到了那种激情和同情心,她早在40年前就能表明立场,为我的权利而战,让我的身体我做主。她也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却有着如此强大的声音,勇敢地为正义而奋斗。”

塔里尼·帕尔蒂 《华尔街日报》记者

哈里斯从那时候就开始思考,她怎么才能为人们的权利而战,如何争取正义。她的职业生涯其实就是从她在加拿大为密友发声的那一刻开始的。”

敬请收看凤凰大视野

《赛末点——特朗普与哈里斯的对决》

10月28日—11月1日每晚八点

凤凰卫视中文台

来源:凤凰大视野

编辑:yii、漪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