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干粉灭火器,要想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使用前最好摇晃三四下,用完之后尽快上报,我们会立即更新。”12月5日上午,位于郏县黄道镇石望河村村委会大院的微型消防站前挤满了参加培训的群众,黄道镇中心消防站站长刘俊炳等现场为村民示范灭火器、细水雾灭火枪的使用方法,以及灭火防护装备的穿戴技巧。
“操作一遍顶听10遍,今天真是受益匪浅。如果以后真的需要,我就得心应手了。”该村20岁的姜小泳在学会穿戴防护装备后兴奋地说。
石望河村地处郏县、禹州市交界处山区,下辖7个自然村在丘陵沟壑间散状分布,交通相对不便。在黄道镇中心消防站成立不久,县镇就计划在该村设立微型消防站,配备设备、提供器材,以备不时之需。经过精心谋划,今年11月初,6个干粉灭火器、4个逃生面罩、3套灭火防护服、1台背负式细水雾灭火枪以及部分水桶、铁锹、打火把等到位,一个微型消防站投勤。
像这样的偏远基层微型消防站郏县还有10个,分别在茨芭镇北竹园村、空山洞村、尖山村,堂街镇南王楼村、北张庄村、张沟村,安良镇磨石坑村、三岔沟村,薛店镇靳窑村,冢头镇李渡口村等。
消防大于天,生命重如山。今年以来,为全面夯实基层火灾防控基础,提高乡镇与农村消防能力建设,缩短灭火救援响应时间,郏县消防救援大队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和各乡镇支持下,聚焦解决末端消防力量不足,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构建“25411”一体化消防救援体系(“2”即凤翔大道消防站、张良路消防站2个城市普通消防站,“5”即经济技术开发区、安良镇、黄道镇、冢头镇、堂街镇5个区域中心消防站,“4”即李口、长桥、薛店、茨芭4个乡镇消防站,“11”为上述11个偏远行政村微型消防站),打造“15分钟灭火救援圈”。要求消防力量出动到达火灾现场最慢不超过15分钟,形成以2个城市普通消防站为中心,5个区域中心消防站为扇面,4个乡镇消防站为支撑,11个微型消防站为基点的均衡型、一体化、高效率的消防救援体系。
各级消防站成立后,24小时备勤,接到火警后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消防员定期对沿街门店、农户宣讲消防知识,提升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今年以来,郏县共开展防火巡查1.6万余家次,组织宣传培训8700余场次,督改火灾隐患4.3万余处,农村火灾起数同比下降25.4%,消防安全治理成效显著。
“火灾扑救关键是救早、灭小,微型消防站刚好弥补了此项不足,也打通了救援‘最后一公里’。下一步,我们将严格管理,分批组织消防培训,确保每个队员会接警出动、会操作器材、会实施扑救、会组织宣传,全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保障。”郏县县长李红民说。
(郏县县委宣传部供稿 张鸿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