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走了?这个低调的省会果然够有福气

前天,我们在马来西亚walk的时候。

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福州因为台风丹娜丝停课一天的消息。

一方面是在思考,怎么还在上课吗??

另一方面也在想,怎么又又又又是福州?

让我有个错觉,这个向来低调的省会,似乎只有到了台风季和游神季,才挤进大家的热搜前三。

好在。

停课只是一天。

丹娜丝似乎过去,

不过,在我们发文的这个清晨,福州又开始大雨。福州市气象台7月11日8时03分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但福州,福州,总是有福之州。 这个盛夏的风雨,一定可以安然度过。

△小红书博主「由不拉几」拍摄的福州

01

2000年历史,i人之城

闽江从福州穿流而过,从武夷山脉东麓发源,然后一路贯穿福建。

福州盆地,四面环山,就是这样被千百年来滋润着。

但也正是这样的地理地貌,

孕育了富饶平和的福州城市文明。

历史上,闽越地方政权建都的冶城,就在今福州城区。

生活中,满街的闽A也在提醒着我们这座城自古而来的历史底气。

可每个到福建的人,都会在厦门、泉州、漳州的网络热度下,

忽略了这座低调的省会城市。

那只能说,他们没来福州,遗憾了。

△小红书博主「由不拉几」拍摄的福州

只要是来过福州的人,都会被这座城的精神气质所迷恋。

有人说,正是不高的存在感,打造了这座城市的舒适和幸福指数;

也有人说,街巷散步,抬头看树,这座城市的每个瞬间都能成定格。

△小红书博主「由不拉几」在烟台山

若是要给城市定一个MBTI人格,如果天津,是E人,那么福州,那一定是i人之城。

准确的说,是INFP的精神世界。

低调、疗愈、沉静,惬意、厚积薄发。

毕竟是2000多年的古城。

福州的肚子里,有着沉淀下来的自信和底气。

△小红书博主「由不拉几」拍摄的福州,古城中轴线

作为2000多年的历史古城,1000来年的稳定行政中心,福州一直把自己的存在感真真儿降到了最低。

要知道,在五代闽国时期,它是闽国的首都。

而在南宋末年和明朝末年,还一度成为宋、明流亡朝廷的临时首都。

福州,这座南方城市,完整保存了整个中原文明。

也将儒雅刻进了骨子里。

朱熹,曾十余次造访福州并开设理学书院。

鼓山之巅的题刻「天风海涛」便出自朱熹的诗。

之前厦门福州之争的时候,

就有人讲段子——

厦门够洋气,而福州够底蕴。

这话真的不假。

在晋朝,中原文明首次大规模南迁,从黄河到长江,再到闽江。

人们把中原的建城经验,复制到靠近闽江入海口的平原上。

到唐代,形成以后街为轴的对称格局,奠定了整座福州城的核心。

比如,福州城内,最有名的「三坊七巷」。

是半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

被称为中国建筑明清博物馆。

清晨时分,喧闹游人还没来到,小巷悠长,只够两人擦肩而过。

白墙黑瓦青苔红灯笼,直面给你一份历史的恬静。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里曾经居住过诸多名人,

说这里编织了半部中国近现代史,都不为过。

林则徐、沈葆帧、严复、冰心、林徽因、舒婷等,都曾居住在一片街巷。

三坊,即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七巷,即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马鞍墙、花窗雕饰、各种建筑门……

本地人会建议去走那些窄巷。

在名人故居之间,街巷光影之外,能看到当时建筑和历史的痕迹,也能看到福州最深沉的一面。

这座城,是真值得深沉。

海纳百川,吸纳宗教融合;

也重视文化教育,满城书院风情。

福州一直有「家庠序而人诗书」的沿袭,其重学重教的传统风尚一直延续到明清。

有一个统计数据,福州历代进士3000余人,状元20多人。

△福州文庙

福州文庙,是个地标。

而我们在福州行走时,路过的状元境、状元街、状元弄、状元峰、状元岭…

也都是当年的文教风潮,所留下的痕迹。

02

七溜八溜,不离福州

有一句福州民间谚语,叫做「七溜八溜,不离福州」。

意思即为,在外多年的福州游子,对家乡都有着抹不开的情怀和愁绪。

终有一天,会回到家乡。

△福州的烟火气,小红书博主「阳哥拍照不加香菜」

在近代,国门被打开之时,

福州就与广州、上海、宁波、厦门一起,成为「通商五口」之一。

海洋贸易和海船的日盛,不仅促成了福州的繁华,也让很多福州人选择出去,奔赴山海。

但他们始终牵挂着家乡福州,因为——

不管是当年的福州,还是现在福州,真的是太适合生活了。

除了前文提到的三坊七巷, 福州还有很多好逛之地。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必绕不开。

△小红书博主「由不拉几」镜头下的烟台山

它是古城传统中轴线的末端,也是福州近现代商业史的见证者。

19世纪中旬,从烟台山到码头一带,17个国家在福州设立了自己的领事馆。

这群异国风情的建筑群落,就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修缮后因为颜值出众,这里也吸引了不少生活方式的小店进驻。

于是,古今融合,中西合璧。

如今也成为本地人和游客,争相去打卡的网红街区。

△小红书博主「由不拉几」镜头下,烟台山的小店和风景

上下杭,也是福州土著的推荐。

若是行走,他们一般会让你从上下杭,走到青年会广场,再到烟台山。

或是反过来。

上下杭这个有水有风韵的地方,必不能错过。

△小红书博主「由不拉几」拍摄的福州

上下杭,指的其实是上杭路和下杭路及其附近街区。

这两条平行的横街,早年间是福州的商业中心和航运码头。

杭通「航」。

古时,上下杭是上下航的津口埠头,商业繁华,所以这里又被称为福州的「传统商业博物馆」。

小桥、流水、人家,景色怡人的上下杭三捷河畔,现代商业的繁荣和历史文化的风韵在这里交融。

一路行走。

唐宋时期「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景象,竟也重现了。

一时间,陷入缓慢悠长的当年时光里。

看,明清建筑博物馆,万国建筑博物馆,传统商业博物馆……

福州人一直在厚重的底蕴上,坚持着自己的步调。

有繁华的当年,亦有闲适的如今。

所以,才说这里很适合citywalk。

别的城市争先恐后建地铁,福州人却会反问:

「有公交不就够了?」

或者公交都不坐,平时通勤骑上小电驴,榕树下淡然驶过,不知有多惬意。

街巷之间,皆是烟火日常。

△小红书博主「阳哥拍照不加香菜」镜头下的猫咪

低调的福州人坚持自己的节奏,鲜少被别人带着走。

若是逃离市区,这里还有最长最美的森林步道。

有山、有海,福州还有数一数二的森林绿化。

开车不到20分钟,

你就能从三坊七巷所在的闹市,穿越到金牛山的「福道」。

福道高低蜿蜒在山间,

人们脚下是树木,身旁是树冠,仿佛人在森林上空行走,悠然自得。

去过福州旅行的小伙伴说——

待久了,就根本离不开福州。

03

酥酥糊糊,幸幸福福

确实是离不开。

单是这座城的美食,就足够让人幸福指数飙升。

海纳百川的福州,是闽菜的发源地。

容纳了五湖四海的味道,味鲜汤美,一汤十味。

吃得好、吃得美,怎一个「酥糊」了得。

环山的丘陵送来了山珍,面海的方向迎来了海味,山珍海味,都在福州的美食之中。

早餐,必须是锅边糊。

传统老福州人几乎家家会做锅边糊,

烧开的蚬子汤汁,鲜香异常;

研磨好的米浆蓄势待发。

将磨好的米浆沿着锅边一圈浇过去,米浆沿着热锅一边向下流、一边被烫熟。

将已经烫成干皮的米浆用锅铲刮到汤里,加芹菜、葱、虾皮、香菇等作佐料。

蚬子汤汁浸润干米糊,辅之以佐料的香味。

起锅,喷香!

△锅边糊的制作过程

在外地很少有见到锅边糊的,因此这三个字也逐渐成了福州人恋家的按钮。

这看似不起眼的小吃,其实已经传承了几百年。

清代郑东廓所著《福州风土诗》写道:

「栀子花开燕初雏,余寒立夏尚堪虑,明目碗糕强足笋,旧蛏买煮锅边糊」。

可见福州人对锅边糊的爱,百年不变。

硬菜,则绕不开淡糟香螺片。

香螺尾部剔除后挖出螺肉,再用刀将整块儿的螺肉切成薄片,

香螺片薄而不烂、大小均匀。

一层层的雪白晶莹的薄片,可以完美地浸染底部的汤汁,色泽诱人。

△香螺

食材的选择也极具福州特色,香螺、笋、香菇等各种鲜美的食材,集合了山海之味。

由于福州特殊的资源优势,各种食材醇都能充分保证新鲜味美。

不仅外在形态诱人,内里也是独具风味。

馨香淳美的糟汁加入轻轻汆过的螺片翻炒,脆嫩鲜爽。

△淡糟香螺片制作过程。图源:b站 丽丽姐的厨房

敲、切、汆、熬、炒,一道菜却有着无比讲究的制作过程,

复杂的制作过程使其成为闽菜厨师的必备考试科目。

而福州菜的安逸,也沁入了这道老菜中。

更广为人知的,是佛跳墙。

福州菜的代表作、众多饭店的压箱底菜。

山珍与海味,十八种材料对应十八罗汉,

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

△熬汤。图源:b站 大师的菜

作为闽菜之王,佛跳墙的制作工艺是极复杂的,要历经好几天。

光是熬汤就要整整两天。

选用土鸡、鸡爪、番鸭、猪蹄、猪皮、猪肉、龙骨和鱼等新鲜食材熬制汤底,

第一天大火熬八个小时,期间搅拌、滤渣,最后吊出奶白的汤底。

第二天利用酒将白汤变为清汤并去油去渣,

最后得到顺滑醇香的汤。

白汤变金汤,是真真儿的一汤十味。

其实,福州菜味道的主题只有三个字——

甜、酸、淡。

却融进了福州人千百年生活的智慧。

甜,主要是为了去海鲜的膻腥;

酸,很好地中和了甜腻感;

淡,最大程度得保持了新鲜食材的原汁原味。

不张扬,慢烹细调,细水长流。

和福州这座城市「i人」不争抢的性格,也不谋而合。

所以,常常有人说,在福州,

说一句酥糊,叹一句幸福。

福州美食和小吃,只言片语着实写不完。

还有芋饺、虾酥、三角糕、光饼夹菜、油条……

都不是重口味,但都让人流口水。

福州啊,就是幸福之地。

——

在写稿这篇稿子的时候,

广东和福建的雨水还在继续。

每年盛夏到来,总是热烈伴着忧愁。

愿一切都好,福州,是幸福之州,是福地。

祝大家夏天,虽然越来越热,也能热中作乐。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