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激发音乐灵感 2025 音乐科技融创节收官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4月29日报道:当《陀螺游戏 —— 音乐肢体交互剧场》的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为期一个多月的 “数字缪斯 ——2025 音乐科技融创节” 正式落下帷幕。这场以 “数字激发音乐灵感” 为主题的盛会,通过 1 台特邀作品亚洲首演、4 部原创展演作品全球首演,以及工作坊、展览、创投分享会、研讨会等多元活动,在申城的春天奏响了 “音乐 + 科技” 的创新乐章,吸引超 2 万名观众共赴艺术与技术交融的视听盛宴。

跨界实验:技术与人文的深度共振​

在融创节展演板块,四场全球首演作品以 “跨界实验” 为利刃,划破传统艺术的边界。开幕式作品《未来诗・古筝与 AI 视听音乐会》率先登场,艺术家组合 “王萌 + 于淼” 将古筝泛音与 AI 算法波频巧妙交织,让千年国乐与前沿科技展开一场充满诗意的 “不完美协作”。琴弦颤动间,AI 生成的动态光影随旋律流转,在虚实相生中重构传统音乐的叙事语境。​

德国汉堡跨学科艺术组合.ratatataM! 带来的《.minX 鸣・思 - 多媒体交互音乐舞蹈剧场》则以极简美学直击心灵。舞者的肢体动作触发光影变幻,每一个停顿与跃动都化作声波涟漪,配合空灵的电子音效,引导观众在喧嚣都市中回归生活本真。而《蝶 —— 旋律与光影的沉浸音乐现场》通过电子乐、钢琴与动态光膜的即兴互动,将生命蜕变的诗意演绎得淋漓尽致;《陀螺游戏 —— 音乐肢体交互剧场》以虚实交织的舞台设计,带领观众穿梭于声音记忆构建的魔幻现实世界,仿佛置身于一场超现实的梦境冒险。​

值得一提的是,每场展演后的 “演后谈” 环节成为连接艺术家与观众的桥梁。小红书网友 JA 在社交平台分享道:“在这里,听到、看到还能与艺术家畅聊,完全不必担心新的艺术概念遥不可及,剧场和艺术家的努力值得我们勇敢尝试。” 这种即时的互动交流,打破了艺术欣赏的单向壁垒,让观众真正成为艺术创作的参与者。​

特别呈现:国际团队的创新探索​

在 “特别呈现” 板块,德国 “尼可和领航者们” 剧团带来的音乐戏剧《关于谎言的全部真相》于 4 月 25、26 日惊艳首演。作为去年融创节口碑爆棚的 “老朋友”,剧团此次运用 “佩珀尔幻象” 技术,将音乐、舞蹈、戏剧、视觉艺术与舞台技术深度融合,围绕谎言与真相的哲学命题展开探讨。​

20 首跨越巴洛克到流行的经典曲目,从亨德尔的庄严到约翰・列侬的不羁,在 AR 技术的加持下编织成一张横跨古典与流行的声音网络。表演者与 “绿巨人” 等虚拟形象的荒诞共舞,既克制又充满张力,让观众在现实与幻象的夹缝中重新审视感知的可靠性。剧团导演尼科拉・胡姆佩尔感慨:“我们的作品抽象而诗意,但我能强烈感受到,上海观众与我们产生了深刻的文化共鸣。”​

破圈共谋:产业发展的智慧碰撞​

在音乐科技融创节的 “研讨会” 和 “创投分享会” 上,来自音乐、科技和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投资人与创业者齐聚一堂,共同探索音乐科技演艺产业的新路径。4 月 25 日举办的研讨会以 “数字缪斯 —— 音乐与科技的共生变革” 为题,展开了一场思想的饕餮盛宴。​

“尼可与领航者们” 剧团总经理奥利弗・普罗斯克以《数字炼金术与戏剧魔法》为题,分享了将数字技术从 “神话梦想” 转化为现实的创作历程。他提出深刻思考:“艺术家该如何更好地利用 AI 等技术?技术究竟是敌人还是朋友?这是挑战,更是拓宽创作思路的契机。” 日内瓦高等艺术与设计学院的丹尼尔・泽亚则结合动作捕捉、视频生成等技术,探讨视觉监控与手势计算在艺术实践中的美学价值与应用意义。​

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铁钟分享了 “VR 大空间” 技术在沉浸演艺领域的探索历程。他展望:“未来,观众走进上海音乐厅,或许能瞬间穿越时空,感受这座百年建筑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独特魅力。” 在创投分享会上,投资人与创业者从市场角度剖析 “音乐科技” 赛道的新机遇,探讨如何通过创新与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全民共创:艺术实验室的无限可能​

融创节积极践行音乐厅的公共属性,将观众从旁观者转变为 “共创者”。《时空榫卯 —— 从北魏到未来数字影像与声音交互展》以五重时空的建筑与音乐交互体验,吸引全年龄段观众打卡探索;《Digital FUN—— 科技艺术和 AIGC 的普及与行业应用工作坊》等四大主题工作坊,从 AI 生成艺术到脑机接口音乐实验,为普通用户打开了解前沿技术的窗口。每场工作坊结束后,观众与艺术家自发交流的热烈场景,成为融创节最温暖的注脚。​

“对于艺术家,我们提供技术、资金链接与全球化展示舞台;对公众,我们打造可参与、可体验、可思辨的艺术实验室;对城市,我们以科技赋能海派文化。”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道出了融创节的初心。这场汇聚全球创意的艺术盛会,不仅为音乐科技行业注入新活力,更以创新姿态助力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让数字灵感在艺术的土壤中持续生长,勾勒出未来演艺的无限可能。

作者:熊芳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