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要点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欧元危机”,暂无转机
我们认为,近期欧元贬值背后有三方面催化因素:一是能源危机的恶化,二是欧盟财政被迫加码,三是英国政局变动与英镑贬值。与以往不同的是,本轮欧元贬值难以提振出口景气,反而可能削弱欧元购买力、加剧通胀压力,对欧元区经济的影响弊大于利。8月下旬,欧洲能源紧缺问题急剧恶化,是欧元汇率跌破平价的重要背景。今年以来,欧盟成员积极推动“价格管制+财政补贴”的能源纾困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能源危机持续发酵,不断迫使欧盟财政加码。近期英镑快速贬值或对欧元汇率形成拖累。我们认为,欧盟对能源市场的干预只能缓解部分市场乱象,难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近期英镑快速贬值或对欧元汇率形成拖累。近期英镑的快速贬值,一方面是英国经济亦饱受能源危机的摧残,另一方面也与英国政局变动有关。通常情况下,汇率贬值不完全是坏事,反而能够在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中发挥“平衡器”作用,有望一定程度上对冲经济下行和资本外流压力。然而,我们认为,这一轮欧元贬值对出口的提振可能不及预期,对经济的整体影响弊大于利。一方面,当前欧元区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在国际原材料涨价背景下,欧元贬值对出口竞争力的提振,或难以抵消进口成本压力的上升。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意味着欧元区商品出口增量空间有限。历史经验显示,如果欧元贬值与经济下行同时发生,那么欧元反弹往往出现在经济增长停滞或萎缩之后。往后看,考虑到欧元区经济衰退渐行渐近、欧债风险难以排除、欧元中长期信誉面临挑战,这一次“欧元危机”恐怕暂时难有转机,反而还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邵宇(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美元:霸权的负担
2021年5月至今,美元指数从90低位持续升至110,涨幅超20%,突破了前期高点,也证伪了新冠疫情暴发之前的主流观点:美元开启了长期贬值之路。虽然大多数经济体都有主权或超主权货币,但全球是一个大的“美元区”,美联储政策有显著的外溢效应,联邦基金利率和美国国债利率是全球资产定价的“锚”。全球来看,美国是最重要的安全资产的供给者。安全资产能为理解全球货币体系变革,进而为全球化的命运提供新的视角,这是因为,安全资产供给者往往就是最重要的国际货币的发行国,这两者是一对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对立性的表现是,美国在满足全球日益膨胀的美元需求的同时,也在创造对自身提供的非美元安全资产的需求,也就是说,创造美元的同时也创造了安全资产的短缺。统一性表现在,美元和美债同属安全资产,同以美国的财政可持续性和国家信用为基础,只有在美债和美元被同时创造出来时,缺口才不会扩大,但这又在透支美国的国家信用和财政空间。嚣张的霸权”的另一面是沉重的负担。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贸易层面。美元作为“第N种货币”,决定了美国无法通过汇率机制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因为其它货币大多钉住美元,可调整汇率以保持与美元的平价关系。第二,国际货币体系层面。。布雷顿森林体系后形成的美元体系并未根除原有体系的内在缺陷——“特里芬困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美元与黄金脱钩解开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枷锁”,却打开了廉价货币的魔盒。中国突围的关键是:第一,提高向全球提供安全资产的国家能力;第二,在世界安全资产短缺的情况下,在能力许可范围内,弥补这个缺口。实际上,扩大金融开放,就是在弥补这个缺口。当前的短板是国家金融能力,也就是向世界提供安全资产的能力,其紧迫性不亚于科技创新。
二、经济前瞻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基建助力“稳信用”
8月新增社融同比少增,但超出市场一致预期。新增社融的拖累因素在于:政府债净融资节奏放缓、企业债券及股票融资不畅,外币贷款遭进出口增速下滑及人民币贬值冲击缩量。不过,表外项目对社融形成较强支撑:信托贷款压降放缓、未贴现票据未受表内票据“冲量”挤压而较快增长,而委托贷款在政策性开发性工具及公积金贷款投放下大幅多增,均对社融构成一定支撑。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略有多增,较7月边际回暖。1)居民“加杠杆”意愿依然偏弱。2)企业贷款同比改善,恢复的原因有二:一方面,央行助力“稳信用”,调降政策利率并带动LPR报价下行,并召开部分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强调主要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带头和支柱作用”。另一方面,基建领域是信贷投放的重要抓手。8月M2增速继续上行,M1增速下滑。从存款结构看:一方面,居民、企业存款继续同比多增:居民消费意愿不足、房地产销售偏弱;企业信贷边际回暖,且财政支出加快、减税降费政策有所支持。另一方面,财政存款同比大幅少增,除财政支出加码发力的影响外,收入端政府债净融资放缓、土地收入下滑、减税降费政策推进可能也有一定拖累。8月基建投资发力对社融形成较强支撑,既带动企业部门信贷边际回暖,又推动社融委托贷款项目上行。不过,:一方面,以基建、绿色及科技创新领域为中长期信贷投放的抓手,加大普惠小微、房地产贷款的托底力度。另一方面,进一步“降成本”刺激需求:一是通过完善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机制,带动5年期LPR更大幅度下行;二是可能适时降准0.25-0.5个百分点置换MLF,推动LPR进一步下行。此外,在通过宏观审慎工具稳汇率的同时,央行仍可能在政策利率的调整方面相机抉择,为“稳信用”提供宽松的货币环境。我们预计,年内剔除政府债部分后的社融增速有望继续企稳。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欧元危机”,暂无转机
我们认为,近期欧元贬值背后有三方面催化因素:一是能源危机的恶化,二是欧盟财政被迫加码,三是英国政局变动与英镑贬值。与以往不同的是,本轮欧元贬值难以提振出口景气,反而可能削弱欧元购买力、加剧通胀压力,对欧元区经济的影响弊大于利。8月下旬,欧洲能源紧缺问题急剧恶化,是欧元汇率跌破平价的重要背景。今年以来,欧盟成员积极推动“价格管制+财政补贴”的能源纾困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能源危机持续发酵,不断迫使欧盟财政加码。近期英镑快速贬值或对欧元汇率形成拖累。我们认为,欧盟对能源市场的干预只能缓解部分市场乱象,难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近期英镑快速贬值或对欧元汇率形成拖累。近期英镑的快速贬值,一方面是英国经济亦饱受能源危机的摧残,另一方面也与英国政局变动有关。通常情况下,汇率贬值不完全是坏事,反而能够在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中发挥“平衡器”作用,有望一定程度上对冲经济下行和资本外流压力。然而,我们认为,这一轮欧元贬值对出口的提振可能不及预期,对经济的整体影响弊大于利。一方面,当前欧元区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在国际原材料涨价背景下,欧元贬值对出口竞争力的提振,或难以抵消进口成本压力的上升。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意味着欧元区商品出口增量空间有限。历史经验显示,如果欧元贬值与经济下行同时发生,那么欧元反弹往往出现在经济增长停滞或萎缩之后。往后看,考虑到欧元区经济衰退渐行渐近、欧债风险难以排除、欧元中长期信誉面临挑战,这一次“欧元危机”恐怕暂时难有转机,反而还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赵伟(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地产销售旺季不“旺”?
商品房成交降幅走扩,地产投资需求偏弱,多数工业生产显著恢复:商品房成交回落、降幅走扩,部分受中秋、疫情影响,是否指向旺季不旺仍需跟踪。水泥、玻璃库存持续上行,或指向地产投资需求偏弱。多数工业生产活动延续恢复,钢材、沥青开工持续好转、或指向基建加快落地。部分地区疫情有所反弹,国内航空、地铁运输显著回落,部分线下消费减弱:全国多数省市新增感染人数回落,但部分地区疫情有所反弹。国内执行航班架次显著回落,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的整车货运物流回落。多地疫情反弹下,城市地铁客运量回落,假期旅客人数显著下降。中秋假期出游人数较端午假期边际减少、但旅游收入降幅相对较小,全国电影院线票房、人次大幅回落。
伍戈(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预期,还是预期
预期是现实的映射。面临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去年年底中央早已做出预期转弱的判断。然而大半年过去,以信贷为表征的微观主体预期仍未有扭转迹象,与上世纪90年代日本“流动性陷阱”有些相似特征。预期为何仍然不稳?如何才能改观?预期持续走弱,与微观主体资产负债表的长期受损直接相关。疫情三年,居民资产端收入锐减,负债端当然呈现提前还款的收缩。企业投资不确定性增强,资产回报率下降势必引致负债收缩。过往力争资产收益最大化,如今寻求负债规模最小化。纵观国际经验,资产负债表式困局往往具有负反馈循环的特质,预期转弱容易长期化。若要破局,取决于内外两股力量:一是尽快消除经济系统内部的不确定性来源,以稳定预期;二是在微观主体外部追加行之有效的逆周期政策,以提振信心。展望未来,疫情管控等影响经济系统的内部不确定性因素短期仍难消。
廖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复苏步伐加快 宽松仍应加码
供给端,8月份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4.2%和1.8%,比7月份加快0.4和1.2个百分点,表明工业和服务业生产的均加快复苏。需求端,消费复苏力度加大,表现强于预期。房地产投资进一步下滑,说明调控措施还须继续调整。出口大幅增长放缓但未保持双位数。8月份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幅度比7月份降0.2个百分点至2.5%,进一步远离3%的政策目标,前一段市场对于通胀持续攀升的担心应该有所缓解,通胀在今年内应该不会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约。首先,应该现实地估计今后4个月的经济增长势头。第二,应该现实而又前瞻性地调整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既要考虑上述当前的增长势头,又要顾及今年的增速与当前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的衔接。第三,应加码宏观经济政策的宽松,加快基础设施建投资的增长。鉴于仍有不搞“大水漫灌”的制约,且政策效果需要时间显现而4个月的所剩时间已经不多,加码政策宽松要有一个能够较快见效的着力点或抓手。这个着力点或抓手应该就是基础设施投资。
郭磊(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经济数据及市场预期
环比企稳、基数偏低的共同影响下,8月经济指标多数改善。六大口径经济数据中只有出口走弱,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地产销售则同比不同程度好于前值。这一表现和前期出来的PMI、BCI、高频数据基本吻合。总体来看,如果考虑基数因素,回升动能尚不明显;但8月经济“低位初步企稳”的结论应该没有异议。但我们需要认识到,目前经济整体趋势增速仍低,比如7-8月社零合并增速为4.1%、固定资产投资合并增速为5.1%,尚不能推动总需求走出低位区间;出口仍在继续放缓的趋势中,基于海外经济的趋势,明年大概率低于今年增速。今年的需求端结构是出口、基建支撑;消费、地产拖累,在基建缺少进一步上行弹性的背景下,如出口放缓持续,则经济在短期企稳后仍会面临需求缺口,继续需要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要对冲缺口,理论上消费和地产至少之一要有显著改观。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理性看待经济复苏进程
8月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加快,主要经济指标的当月同比多数较7月回升,且高于市场预期值,不过地产产业链仍在拖累中国经济。工业生产较快恢复,装备制造板块表现亮眼。国内消费增速回升至5.4%,明显高于市场预期值4.2%。“稳就业”继续取得成效,年轻人口失业率高位回落。基建、制造业投资为中国经济提供支撑,对冲地产投资的下滑压力。我们认为,需理性看待中国经济复苏的进程。8月经济数据超预期,既有低基数的推升,又受防疫政策优化、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的影响。往后看,尽管地产投资持续探底、外需下滑压力迫近,且疫情多点散发持续扰动国内消费及生产,但政策持续发力下,后续经济的修复也有支撑:一是,消费缓慢恢复趋势有望延续。汽车消费强劲表现有望延续,其他消费也有较大的修复空间。二是,国常会、部委和地方政府已出台一系列措施,基建项目及实物工作量加速落地。三是,制造业设备更新相关贷款及贴息政策力度较大,有助于稳定制造业投资增速。此外,汽车和新能源行业生产、投资的强劲表现有望延续,其引致需求亦不容小觑。
三、投资策略
罗志恒(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大宗商品为何由盛而衰?
大宗商品由盛转衰,直接原因在于全球流动性逆转,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周期切换。1、从商品属性来看,全球经济下行和衰退预期致使大宗商品需求弱化。一是国内方面,疫情局部爆发冲击中国经济,国内生产所需资源品需求下行,4月中国对石油、铜的需求脉冲式下滑。二是海外方面,美欧经济陷入滞胀,生产与消费需求全面走弱,6月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全面下跌。2、从金融属性来看,全球流动性收紧是大宗商品由盛而衰的加速器。一是美元指数与大宗商品价格存在跷跷板效应,美元流动性紧缩助推美元走强,压制大宗商品价格;二是商品期货市场的投机炒作情绪降温,多空力量趋于平衡,原油期货空头持仓比重迅速增加,原油价格回落。铜价和油价回落的节奏为何不同步?1、铜价与油价长期走势接近,但短期走势出现分化。2、铜价与油价走势分化的原因,首先在于二者对经济周期的敏感程度不同。铜多用于基建、汽车、机械制造,铜需求与可选消费和制造业需求紧密相关,铜价对需求变化响应比较敏感。而原油既是燃料来源,也是工业品生产的起点,油价对通胀预期更为敏感,对下游需求的响应相对滞后。其次,供给约束的差异加大了二者的背离。铜生产与贸易受到本轮俄乌冲突的影响较小,供给侧扰动偏短期。而疫情以来原油供给的恢复一直较慢,俄乌冲突加剧了原油供应的紧张。接下来大宗商品将会怎么走?1、未来大宗商品走势取决于流动性紧缩、需求端衰退、供给端冲击三方面因素。第一,流动性紧缩节奏变化影响短期走势,但中长期回归基本面定价。第二,全球加息周期不断加码,需求下行的长期趋势较为确定,大宗商品价格中枢将震荡下移。第三,品种间供需预期差会产生结构分化。预计国际油价、国内煤价受供给约束影响相对偏强,而工业金属价格受需求下行主导相对偏弱,农产品价格受俄乌粮食贸易恢复影响回落。2、原油:低库存、页岩油资本开支不足、欧洲能源缺口支撑油价韧性。3、黄金:通胀和衰退长期利好黄金。大宗商品由盛而衰对中国有何影响?1、宏观上,缓解输入性通胀压力,但仍需警惕结构性通胀。2、微观上,缓解中下游制造业成本压力,推动企业利润复苏。
四、货币和经济政策
管涛(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美联储还会犯“错”吗?
先是通胀暂时论被证伪,再是通胀见顶论破产,美联储被迫转向追赶式加息,到今年7月份连续四次加息,是1980年以来最快且最陡峭的加息周期。现在,美联储会不会因为货币紧缩做得太快太多,导致美国经济硬着陆呢?今天,美国CPI通胀已到了8%~9%,联邦基金利率却还在2.25%~2.50%,美联储严重落后于市场曲线。这不单纯是因为美联储对新冠疫情引发的供应链扰动出现了误判,也不是因为没有预见到突如其来的俄乌冲突。更重要的是,两年前引入平均通胀目标制,本身就废弃了格林斯潘、伯南克时期美联储货币政策稳物价先发制人的传统,美联储才会心存侥幸,给货币宽松寻找各种借口。其实,早在去年初新政府提出新的经济刺激计划时,前财长萨默斯就警告这可能导致“经济过热”,因为该提议是预期经济产出负缺口的3倍,而2009年的刺激措施只是负缺口的一半。今年7月份,欧央行一次性加息50BP,为十一年来首次加息,且一举就终结了八年之久的负利率时代。9月份,欧央行又背对背加息75BP,为史上最大幅度的加息。若持续加息,让经济前景恶化,欧元区或将陷入衰退。同时,欧元区正在积极推动“价格管制+财政补贴”的能源纾困措施,这将增加欧洲政府债务负担。若爆发经济、债务“双重危机”,将进一步弱化欧元国际影响力。这是欧央行加息之后,欧元对美元汇率依然屡屡跌破平价,跌至二十年新低的重要原因。首先,面对综合因素导致的高通胀,美联储只能作用于需求侧,不能解决供给侧问题。其次,两个通胀螺旋正在蓄力,美国通胀的韧性不容小觑。再次,引入平均通胀目标制后,货币政策透明度降低,美联储存在市场沟通的难题。上次,美联储容忍通胀超调,结果招来了高通胀。这次,美联储准备容忍经济衰退,会不会又是大衰退呢?果真如此,则美国经济和市场尚难言底。
邵宇(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美元:霸权的负担
2021年5月至今,美元指数从90低位持续升至110,涨幅超20%,突破了前期高点,也证伪了新冠疫情暴发之前的主流观点:美元开启了长期贬值之路。虽然大多数经济体都有主权或超主权货币,但全球是一个大的“美元区”,美联储政策有显著的外溢效应,联邦基金利率和美国国债利率是全球资产定价的“锚”。全球来看,美国是最重要的安全资产的供给者。安全资产能为理解全球货币体系变革,进而为全球化的命运提供新的视角,这是因为,安全资产供给者往往就是最重要的国际货币的发行国,这两者是一对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对立性的表现是,美国在满足全球日益膨胀的美元需求的同时,也在创造对自身提供的非美元安全资产的需求,也就是说,创造美元的同时也创造了安全资产的短缺。统一性表现在,美元和美债同属安全资产,同以美国的财政可持续性和国家信用为基础,只有在美债和美元被同时创造出来时,缺口才不会扩大,但这又在透支美国的国家信用和财政空间。嚣张的霸权”的另一面是沉重的负担。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贸易层面。美元作为“第N种货币”,决定了美国无法通过汇率机制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因为其它货币大多钉住美元,可调整汇率以保持与美元的平价关系。第二,国际货币体系层面。。布雷顿森林体系后形成的美元体系并未根除原有体系的内在缺陷——“特里芬困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美元与黄金脱钩解开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枷锁”,却打开了廉价货币的魔盒。中国突围的关键是:第一,提高向全球提供安全资产的国家能力;第二,在世界安全资产短缺的情况下,在能力许可范围内,弥补这个缺口。实际上,扩大金融开放,就是在弥补这个缺口。当前的短板是国家金融能力,也就是向世界提供安全资产的能力,其紧迫性不亚于科技创新。
连平(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此轮通胀为何“高烧难退”?将对亚洲经济金融产生哪些影响?
本轮全球通胀始于2021年下半年,于今年初俄乌冲突爆发后开始加速,目前已有“高烧难退”之势。全球化推动了结构性通胀形成。新冠疫情冲击导致全球供给能力下降是本轮全球通胀高企最重要的原因。美联储决策失误致使通胀及通胀预期形成。俄乌冲突对全球通胀高企起到了火上浇油的影响。综上可见,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全球通胀处在多重推动因素叠加的罕见发展态势之中。而这种60年一遇,且动因错综复杂的通胀正在严重影响世界经济。亚洲各国核心通胀率走高,食品和能源价格高涨成为拉升通胀的主要原因。面对全球高通胀及其衍生出来的冲击,为稳定亚洲经济金融大盘,亚洲各国需要采取针对性举措,积极加以应对。一是适当收紧货币政策,一方面对冲因美联储加息而造成的资本流出和汇率贬值风险;另一方面则抑制需求,降低通胀;二是财政政策向低收入人群倾斜,以保障高通胀下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水平,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三是制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预案和应急办法,重点在于防范美元强势压低其他货币汇率、外债风险上升、出口下降三重因素叠加影响;四是逐步调整经济结构,丰富产业门类,增加抵抗风险的韧性;五是积极寻求国际协作和援助,加强各国间交流沟通,就金融风险传染、货币互换等展开互助合作,共同救助较为困难的亚洲经济体。
一周新闻热点20220912-0918
最新疫情追踪
全球方面,世卫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9月17日0时35分,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到608328548例,死亡病例达到6501469例。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17日16时,美国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95645794例,累计死亡病例达1053389例。
国内方面,9月17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54例。其中本土病例106例(贵州50例,四川30例,内蒙古6例,西藏6例,海南5例,福建3例,山东2例,广东2例,广西1例,新疆1例),含14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贵州6例,四川5例,内蒙古1例,广东1例,新疆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房地产新闻一览
住建部:十年来住房保障安居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4.8万亿元 在9月14日“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姜万荣介绍,这十年,是我国历史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十年,亿万百姓喜圆安居梦想。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大力实施,住房公积金惠及群体逐步扩大,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十年来,累计完成投资14.8万亿元,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5900多万套,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1.4亿多群众喜圆安居梦。(北京商报)
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4% 国家统计局9月16日发布数据显示,1-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0809亿元,同比下降7.4%;其中,住宅投资68878亿元,下降6.9%。1-8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686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13604万平方米,下降4.8%。房屋新开工面积85062万平方米,下降37.2%。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62414万平方米,下降38.1%。房屋竣工面积36861万平方米,下降21.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6737万平方米,下降20.8%。(中证网)
武汉拟出台预售资金监管新规:监管账户信息应在售楼处公示 武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发布关于征求《武汉市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交预售方案前,应选择一个监管银行开立监管账户。监管账户信息应当在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商品房买卖合同中载明,并在商品房销售现场以及监管部门门户网进行公示。项目竣工验收之前,交付标准为毛坯的项目监管账户余额不得低于监管额度的5%,交付标准为全装修的项目监管账户余额不得低于监管额度的10%。(每日经济新闻)
徐州: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 三孩家庭首次贷款再提高10万元 江苏省徐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阶段性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的通知》。《通知》显示,徐州将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徐州市区(含铜山区)个人贷款最高额度由50万元调整为60万元,夫妻双方贷款最高额度由70万元调整为100万元;各市、县(含贾汪区)个人贷款最高额度由40万元调整为50万元,夫妻双方贷款最高额度由50万元调整为70万元。《通知》要求,提高高层次人才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对取得硕士研究生或高级职称及以上的缴存职工,首次申请公积金贷款购买自住住房的,贷款最高额度分别再提高20万元。提高三孩家庭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2021年5月31日后依法生育三孩的徐州市户籍家庭,首次申请公积金贷款购买自住住房的,贷款最高额度分别再提高10万元。(澎湃新闻)
洛阳商品房契税补贴新政:符合申领范围可补贴契税总额20% 9月14日,据洛阳发布,河南省洛阳市出台商品房契税缴纳政府补贴办法,将对符合要求的购房者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按照新政,本次申领范围为2014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洛阳城市区范围购买新建商品房,在房管部门取得网签合同,但尚未缴纳契税的购房者。且在2022年9月20日至12月31日期间缴纳契税,可认定为本次符合申领范围的对象。按照补贴标准,对符合申领范围的对象,经审核无误,按照缴纳契税总额20%的比例给予补贴。(每日经济新闻)
美国住房贷款平均利率自2008年以来首次升至6%以上据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MBA)于当地时间9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住房贷款平均利率自2008年以来首次升至6%以上。不断上升的抵押贷款利率正在给美国房地产行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据MBA表示,衡量抵押贷款申请量的市场综合指数较一周前下降了1.2%,较一年前下降了64.0%。7月份新房销售暴跌至6年半来的最低点,而房屋转售和独户住宅开工数也处于两年来的最低点。(新浪财经)
基金新闻一览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4.88%据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消息,该机构发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受托运营年度报告(2021年度)》显示,2021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现投资收益额631.8亿元,投资收益率4.88%,权益总额超1.46万亿元。社保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稳妥推进创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工作,更好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助力委托省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国证券报)
上交所中证500ETF期权将于9月19日上市交易 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将于2022年9月19日上市交易中证500ETF期权合约品种(合约标的证券简称:中证500ETF,代码:510500),以更好满足广大投资者的风险管理需求。此次新增的上交所中证500ETF期权品种,对丰富股票市场风险管理工具、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产品结构和功能、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指导下,上交所已做好了中证500ETF期权上市交易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将在中证500ETF期权合约顺利上市后持续加强一线监管,保障上交所期权市场稳健运行和经济功能有效发挥。(央视新闻)
国办:鼓励证券、基金、担保等机构进一步降低服务收费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提出,加快健全银行收费监管长效机制,规范银行服务市场调节价管理,加强服务外包与服务合作管理,设定服务价格行为监管红线,加快修订《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等予以合理优惠,适当减免账户管理服务等收费。坚决查处银行未按照规定进行服务价格信息披露以及在融资服务中不落实小微企业收费优惠政策、转嫁成本、强制捆绑搭售保险或理财产品等行为。鼓励证券、基金、担保等机构进一步降低服务收费,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合理降低交易、托管、登记、清算等费用。(证券时报)
中基协: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68.51万亿 据中基协9月15日消息,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68.51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规模26.79万亿元,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7.68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7.38万亿元,基金公司管理的养老金规模4.06万亿元,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约3,443亿元,私募基金规模20.35万亿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规模2.04万亿元。(中证报)
今年大卖超6300亿!9月火热延续 十多只债基提前结束募集 在今年震荡的市场环境中,公募基金发行“降温”明显,但债券型基金却表现一枝独秀,年初至今发行规模超过6300亿,占总体的62%。9月以来债基发行持续火热,有十多只债基公告提前结束募集。市场人士认为,当前债市有较好支撑,年内中长期纯债基金、混合二级债基的配置性价比较高。(中国基金报)
经济新闻一览
国务院再延缓制造业税收4400亿元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前期缓缴的所得税等“五税两费”,9月1日起期限届满后再延迟4个月补缴,涉及缓税4400亿元。同时,对制造业新增增值税留抵税额即申即退,到账平均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预计今年后4个月再为制造业企业退税320亿元。会议决定,对制造业、服务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在第四季度更新改造设备,支持全国性商业银行以不高于3.2%的利率积极投放中长期贷款。人民银行按贷款本金的100%对商业银行予以专项再贷款支持。专项再贷款额度2000亿元以上,尽量满足实际需求,期限1年、可展期两次。同时落实已定政策,中央财政为贷款主体贴息2.5%,今年第四季度内更新改造设备的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0.7%。(新华社)
财政部:1-8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0万亿元 财政部发布2022年8月财政收支情况,1-8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043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7%,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8%。1-8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51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211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40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金融界)
8月全国税收收入增幅由负转正 16日,财政部发布了今年前八个月我国财政收支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前八个月,全国税收收入113249亿元,同比下降12.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1%。其中, 8月当月,全国税收收入增长0.6%, 实现由负转正,在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比增长5.5%。税收收入中,国内增值税28282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4%,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37.6%。(央视新闻)
国家统计局: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 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2%(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32%。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每日经济新闻)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4% 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258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2283亿元,增长4.3%。(中国新闻网)
二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407.42万亿元 初步统计,2022年二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07.42万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367.68万亿元,同比增长9.4%;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6.3%;保险业机构总资产为26.64万亿元,同比增长11%。金融业机构负债为371.04万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银行业机构负债为337.3万亿元,同比增长9.5%;证券业机构负债为10.02万亿元,同比增长17.6%;保险业机构负债为23.73万亿元,同比增长12.2%。(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六大行15日起下调个人存款利率六大国有银行从9月15日起调整个人存款利率,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在内的多个品种利率有不同幅度的微调。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15个基点,一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活期存款利率下调0.5个基点。目前,这六大银行挂牌的活期存款年利率为0.25%;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65%;三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为2.6%;五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是2.65%。此前,8月22日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结果显示,1年期LPR下调5个基点,5年期及以上LPR下调15个基点。不少分析认为,随着LPR的下调,银行存款利率也有可能随之下调。(央视财经)
国办: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健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及动态调整机制,抓紧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审批机制、监管机制,推动清单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稳步扩大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范围,2022年10月底前,各地区各部门对带有市场准入限制的显性和隐性壁垒开展清理,并建立长效排查机制。深入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出台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中国政府网)
今年累计21364亿元退税款到纳税人账户 据国家税务总局微信公号13日消息,据统计,2013年至2021年,税务部门办理新增减税降费累计8.8万亿元,我国宏观税负从2012年的18.7%降至2021年的15.1%,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9315万户,年均增加逾千万户。2022年从4月1日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至8月15日,已有20131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上,再加上一季度继续实施此前出台的留抵退税老政策1233亿元,已累计有21364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户。(中新财经)
“十四五”认定约2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9月13日,工信部印发《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力争“十四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认定200个左右集群,引导和支持地方培育一批省级集群。《办法》自2022年9月13日起实施。根据《办法》,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定位在县级区划范围内,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主导产业聚焦、优势特色突出、资源要素汇聚、协作网络高效、治理服务完善,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大河财立方)
央行副行长张青松:稳妥有序完成断直连 已累计有序退出71家支付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在第十一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表示,支付机构深耕小额便民零售支付领域,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2021年,全国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4395亿笔、金额4416万亿元,分别是十年前的10.7倍和3.4倍。十年来,支付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优化完善支付的顶层设计,发布银行卡收单、网络支付等一系列管理办法,推动出台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确立依法监管、适当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等监管理念,建立备付金集中交付机制,稳妥有序完成断直连,累计有序退出71家支付机构。(证券时报)
8月13省份CPI同比涨幅高于全国继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公布后,各地物价表现也陆续揭晓。记者查阅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库发现,当月,共13个省份CPI同比涨幅高于全国水平,分别是:海南、四川、浙江、重庆、陕西、甘肃、山西、辽宁、湖北、广西、宁夏、江西、新疆。其中,海南CPI同比上涨3.2%,四川同比上涨3.0%,是仅有两个跨入“3时代”的省份。对比上月,8月份海南、新疆两地CPI同比增幅分别扩大0.8和0.7个百分点,增幅在全国居前;吉林、上海、福建、河南等4省份CPI同比涨幅缩窄0.5个百分点,并列全国第一。(中国新闻社)
国家高新区总数达173家 园区生产总值10年增长2.8倍 科技部9月1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年来国家高新区总体发展情况。截至目前,国家高新区总数达173家,较2012年增加84家,为创新发展贡献了“高新力量”。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介绍,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5.3万亿元。今年1至7月,国家高新区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7.5万亿元,同比增长8.1%;营业收入27.4万亿元,同比增长7.1%;出口总额2.8万亿元,同比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1%,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逆势增长势头。(新华社)
国家统计局:前八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898万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898万人。8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8.7%,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3%,与上月持平。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0小时。(每日经济新闻)
国家发改委对港口煤炭企业开展专项调查 近期,环渤海港口下水煤现货交易价格上涨较快,国家发改委近日部署对天津市、河北省秦皇岛市、唐山市、沧州市、辽宁省锦州市等多地港口煤炭企业开展专项调查,提醒督促其合规经营,严格执行已签订的电煤中长期合同价格,严禁以“阴阳合同”等方式额外加价,将煤炭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相关企业已就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在价格合理区间内销售煤炭等作出承诺。(央视财经)
美国8月CPI同比增长8.3%当地时间13日,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8月消费者价格指数、也就是CPI同比增长8.3%。此次的CPI数据备受市场关注,因为在短短一周后美联储就将召开9月议息会议,8月CPI数据将成为美联储衡量加息幅度的最后一项关键经济数据。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的最新数据显示,美联储本月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已经高达91%,意味着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连续第三次大幅加息75个基点。(央视财经)
多国央行同步激进加息 世行警告加息潮或致全球衰退 世界银行15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多国央行同步加息以应对通胀,可能令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并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带来金融危机,造成持久伤害。世界银行的研究指出,全球多国央行今年一直在以过去50年未曾见过的同步程度加息,这一趋势可能会持续到明年。投资者预计,到2023年,全球货币政策利率平均水平将升至近4%,比2021年高出超过2%。然而,目前预期的加息轨迹和其他政策行动可能不足以将全球通胀降至新冠疫情前的水平。研究显示,要将通胀降至目标水平,这些国家的央行可能需要将利率平均再提高2%。在此情况下,如果叠加金融市场压力,2023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放缓至0.5%,按人均计算则萎缩0.4%,符合全球衰退的技术定义。(央视财经)
新西兰8月食品价格创2009年以来最大涨幅新西兰统计局13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新西兰食品价格8月同比上涨8.3%,创2009年7月以来的最大涨幅。数据显示,2022年8月,新西兰所有品类的食品价格均大幅上涨。与一年前相比,果蔬价格上涨15%,食品杂货价格上涨8.7%,肉类上涨7.6%。其中,食品杂货类的奶酪、酸奶和鸡蛋价格明显上涨对食品价格整体上涨影响显著。2021年10月以来,新西兰通胀日益严重,消费者价格指数连创新高。为抑制通胀,新西兰央行已连续7次加息。(央视财经)
欧盟提出紧急干预措施应对能源价格高涨 欧盟委员会9月14日提议对欧洲能源市场进行紧急干预,以缓解近期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此前备受关注的设置天然气价格上限的提议,因争议较大未包括其中。欧盟委员会提出的主要措施包括:成员国在用电高峰时段减少至少5%的用电量,到2023年3月31日将总电力需求减少至少10%;对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低成本发电公司收入上限设定在每兆瓦时180欧元;对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炼油部门产生的超额利润征收至少33%的税。欧盟委员会表示,后两项措施将帮助欧盟筹集约1400亿欧元资金。欧盟委员会此项提案需得到欧盟多数成员国支持才能获批。欧盟能源部长计划于9月30日再次举行特别能源会议。(中国经济网)
阿根廷过去一年累计通胀率达78.5%阿根廷统计部门1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8月,过去一年来,阿根廷的累计通胀率高达78.5%,创下31年以来的新高。有经济分析人士指出,当前阿根廷国内的债务危机问题尚未解决,美联储加息则加剧了阿根廷比索汇率出现剧烈波动和资本外逃的风险。多重因素导致民众手中的比索不断贬值。(央视财经)
推特公司股东投票同意马斯克收购 当地时间9月13日,推特公司的股东投票同意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以440亿美元收购该公司并将其私有化的提议,尽管马斯克方面正在试图废止这一交易。今年7月,马斯克方面宣布计划终止交易,随后推特将其告上法庭,要求他兑现交易承诺,认为他即便改变主意仍有义务完成交易。这起案件预计将于10月开庭。(央视财经)
股债汇新闻一览
外汇局:8月银行结汇15864亿元人民币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15日消息,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8月,银行结汇15864亿元人民币,售汇14162亿元人民币。2022年1-8月,银行累计结汇116814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109719亿元人民币。(上海证券报)
证监会就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明确期货交易可实行做市商制度证监会昨日发布《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证监会网站显示,本次《办法》的修订,重点围绕落实期货和衍生品法有关要求,并结合市场发展和监管实际,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办法》明确期货交易所对程序化交易负有监管责任、期货交易可以实行做市商制度,并要求期货交易所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监控与化解处置机制,以风险准备金、一般风险准备等形式储备充足的风险准备资源。(上海证券报)
国家外汇管理局:坚持“风险中性”理念,科学管理汇率风险在国际外汇市场波动加剧的形势下,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对于外贸企业,企业要牢记汇率“风险中性”的理念,合理运用金融工具科学管理汇率风险。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企业利用外汇衍生产品管理汇率风险的规模同比增长28%,推动企业套期保值比率达到25%,较2021年全年提升3.1个百分点。汇率的短期波动难以预测,企业要牢固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不要赌汇率短期升贬值方向和幅度,更不要试图投机套利,要科学运用金融工具管理汇率风险。(央视新闻客户端)
8家券商获科创板做市商试点资格 9月16日,证监会官网发布首批获得科创板做市商试点资格的券商名单,共8家,分别为申万宏源、华泰证券、银河证券、中信建投、东方证券、财通证券、国信证券、国金证券。(中证报)
日本央行实施汇率检查机制 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报道,日本央行9月14日开始实施汇率检查机制。当日,日本央行向市场参与者进行了询问汇率水平的汇率检查,这被认为是为汇率干预做准备的动作。日本财务大臣当天在记者会上表示,不排除采取一切手段干预汇率的可能性。(金融时报)
业内人士:谨防忽悠式回购增持 今年以来,伴随着行情的波动,A股市场出现了回购潮、增持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9月13日,A股有473家公司实施了净增持,净增持金额达592.29亿元,938家公司实施了回购,金额达741.12亿元。记者梳理后发现,有部分公司在发布增持计划后未履行承诺。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应理性看待上市公司的回购或增持计划,谨防忽悠式回购或增持。如果遇到不诚信的公司,建议拿起法律武器。(央视财经)
“A拆A”加速落地:17家已登陆A股 5家IPO提交注册 据Wind资讯数据及上市公司公告不完全统计,自2019年12月《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发布以来,截至9月14日,共有89家A股上市公司筹划分拆子公司至境内交易所上市。其中,已有17家分拆子公司成功登陆A股(创业板8家、科创板7家);另有5家分拆子公司IPO已提交注册,距离上市仅一步之遥。从上市进展来看,截至目前,自去年2月底A股首只分拆上市股诞生以来,先后共有17只分拆上市股登陆A股,8只来自创业板、7只来自科创板、2只来自主板,其中今年新上市的共有8只。(证券日报)
港交所考虑降低大型科技公司IPO门槛 本月或征求意见 据彭博社9月14日报道,消息人士表示,港交所正考虑降低大型科技公司IPO营收门槛,最快本月或寻求公众意见。消息指出,港交所正计划对上市规则第18C章开设新内容,放宽对人工智能、芯片、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企业上市,并最快将于今月底前寻求公众意见,并于今年底落实计划。报道还称,由于细节仍在考虑之中,可能符合资格的公司类型包括新能源、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智能制造和机器人、半导体、量子计算、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中国新闻网)
上市银行迎密集调研 资产质量成“热词” 数据显示,9月以来,苏州银行、齐鲁银行、紫金银行、张家港行、无锡银行、江阴银行等14家银行接待了机构投资者调研,被调研总次数达23次,参与调研机构家数合计366家。调研纪要显示,资产质量、息差走势、中间业务是机构调研的重点话题。被调研银行普遍表示,随着风控策略提升,预计下半年资产质量有望保持稳健。部分银行还在调研记录中透露了下半年信贷投放计划,表示将发力直销银行建设。(中国证券报)
分类市场观点20220912-0918
房地产
中信证券:
8月企业销售边际企稳,部分企业单月同比回正,最新周度交易数据因为局部疫情和推盘等因素出现阶段性下滑。我们判断今年“金九银十”或难以重现,但投资看点在供给侧改革。
8月企业销售边际企稳,表现持续分化。2022年8月,我们跟踪的14个样本企业实现销售金额2654亿元,同比下降17.9%(7月同比下降24.0%),环比提升3.7%(7月环比下降45.9%);实现销售面积1578万平米,同比下降25.2%(7月同比下降31.5%),环比提升1.0%(7月环比下降46.5%)。累计数据方面,1-8月样本企业实现销售金额20030亿元,同比下降33.2%;销售面积12494万平米,同比下降35.4%,较1-7月降幅均有所收窄,行业销售呈现边际企稳。企业表现方面,8月招商蛇口、金地集团、龙湖集团、华润置地销售金额实现同比正增长,增幅分别为17.1%、11.6%、11.1%、8.3%;越秀地产、中海发展(含中海宏洋)、龙湖集团、保利发展、滨江集团、金地集团实现环比较大幅度改善,环比增幅分别为36.6%、28.8%、23.9%、16.6%、16.0%、14.4%,企业表现持续分化,高信用企业销售表现持续好转。
房地产市场交易情况。8月,我们跟踪的42个样本城市新房网签18.9万套,同比下降22.1%(7月同比下降30.0%),环比下降3.6%(7月环比下降29.3%);14个样本城市二手房网签6.9万套,同比提升20.6%(7月同比提升2.6%),环比下降2.7%(7月环比下降1.4%)。本周(2022.9.7-9.13)受我们跟踪的样本城市新房网签数同比下降46.1%,环比下降35.2%,二手房网签套数同比下降19.3%,环比下降25.8%。
本周土地市场交易情况。本周(2022.9.5-9.11)百城供应住宅用地建筑面积同比增加24.0%,环比增加4.8%;百城住宅用地成交面积同比下降84.5%,环比下降78.5%,成交总价同比下降91.9%,环比下降87.0%,成交土地楼面均价3031元/平米,同比下降47.3%,环比下降39.6%;溢价率0.2%,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本周无新增城市完成土地集中供地,土地成交价格及成交面积较上周明显回落,成交土地均价显著降低。
企业融资和信用情况。本周(2022.9.7-9.13)房地产企业在境内发行4支公开市场债券,发行金额总计35亿元,发行企业包括华润置地、新城控股、华发股份,发行期限3-5年,发行利率2.88-4.80%不等。境外九龙仓置业成功发行3亿港币债券,票面利率4%,发行期限3年。本周,亚洲中资美元房地产债指数环比上涨0.6个百分点,其中高收益级指数上涨1.2,投资级指数上涨0.1%。
本周重点政策。9月8日,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稳住经济大盘赴地方督导和服务工作汇报,会议强调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因城施策运用政策工具箱中多项工具。9月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中共中国银保监会委员会关于十九届中央第八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强调银保监会将稳妥管控房地产金融风险,支持首套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合理满足房地产和建筑业贷款需求,指导有序开展并购贷款,支持优质房企兼并收购困难房企优质项目,指导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受困房企风险化解。地方支持性政策也持续出台,9月6日,周口市发布《进一步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优化预售资金监管,以保函等形式等额替代预售监管资金,并针对特定人群发放购房补贴。9月13日绍兴市越城区发布房地产新政18条,延缓优质房企土地出让金缴纳,降低预售规模限制,优化预售资金管理,针对需求侧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至20%,并基给予新房商业贷款第一年利息额的15%补贴。
中信证券:
我们认为楼市弱复苏中本不存在所谓“金九银十”,政策以渐进累积方式发力。信用风波之下的供给侧变化,为部分蓝筹地产公司带来显著机遇。土地市场的竞争明显更少了,拿地的利润率显著提升了,拿地的区域更趋于一二线核心城市,预计融资通畅和积极拿地的企业的销售毛利率也将迎来拐点。
销售持续弱复苏但波动频繁。8月企业销售势头不错,2022年8月,我们跟踪的14个样本企业实现销售金额2654亿元,同比下降17.9%(7月同比下降24.0%),环比提升3.7%(7月环比下降45.9%);实现销售面积1578万平米,同比下降25.2%(7月同比下降31.5%),环比提升1.0%(7月环比下降46.5%)。8月行业运行数据也表现亮眼,42个样本城市新房网签18.9万套,同比下降22.1%(7月同比下降30.0%),环比下降3.6%(7月环比下降29.3%);14个样本城市二手房网签6.9万套,同比提升20.6%(7月同比提升2.6%),环比下降2.7%(7月环比下降1.4%)。进入9月以来,由于推盘阶段性走低,局部疫情反复等因素,销售又有所走低,本周(2022.9.7-9.13)我们跟踪的样本城市新房网签数同比下降46.1%,环比上周下降35.2%,二手房网签套数同比下降19.3%,环比上周下降25.8%。
政策持续积累,虽无金九银十,但核心城市房价有底。各地政策继续落地,除了降低首付比例要求,渐进放宽限购之外,按揭贷款利率中枢也有望持续下降。我们认为,现在起到年底,市场仍有震荡,难现所谓“金九银十”,但核心城市房价需求总体有韧性,一二线城市稳定去化仍有把握。
土地市场热度低于楼市,房企有持续补充优质储备的机会。2022年前7个月,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入同比下降31.7%。当前,大批全国性公司的债券收益率走高,信托等房地产融资渠道受到重创。我们预计,中期而言行业将持续以经营性现金偿还债务,且预售监管从严,行业整体可自有动用的资金明显下降。所以,企业更加聚焦核心区域拿地,2022年前8个月,百城土地成交总价中一线占比大幅提升到26%(2021年同期15%)。在缺乏竞争,且供地意愿强烈的背景之下,融资通畅的公司拿地质量大幅提升。这不仅表现为2022年前8个月一线城市的土地成交溢价率仅为5.1%,(2021年同期为8.4%),更表现为龙头公司新增土储的潜在利润率明显增加,区域显著变好。例如,我们测算2022年二季度保利发展的新增土地储备平均潜在毛利率28.9%,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22.1%。
需求侧稳定,供给侧机遇。尽管金九银十难再现,房地产市场只是在弱复苏中前行,但信用风波之下的供给侧变化,为部分蓝筹地产公司带来显著机遇。土地市场的竞争明显更少了,拿地的利润率显著提升了,拿地的区域更趋于一二线核心城市,预计融资通畅和积极拿地的企业的销售毛利率也将迎来拐点。
风险因素:房地产销售大幅下行的风险;很多企业融资渠道不畅,无法及时补充土地储备,可售货值变差和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
债市
民生证券:
融资担保债券有何变化?
截至2022年8月29日,存量融资担保债券8442.65亿元,主要集中于AA及以下弱资质主体;其中,城投债占比89%,江苏、湖南、四川、安徽等地融资担保城投债规模处于前列;产业债发行人集中在建筑装饰、综合、采掘等行业。2022年新发行信用债中,由融资担保公司担保的债券规模1456亿元,其中城投债达1228亿元、占比84.48%,安徽、湖南、重庆历年融资担保发行城投债的情况较为普遍,江苏、四川2022年融资担保发行城投债则明显收缩。
融资担保公司有何变化?
从在保债券规模及分布、融资担保公司的基本面情况观察其最新变化:
(1)中字头融资担保公司的在保债券规模稳定但期限缩短,对弱资质主体的业务占比下降,融资担保城投债占比较高。除中合中小担受第一大股东海航集团破产重整影响外,其他四家中字头担保公司的担保风险与基本面相对稳定。
(2)AAA省级融资担保公司主要以省内担保为主,四川三家融资担保公司、湖北省担、安徽省担业务扩张明显,重庆两家融担、江苏省再担保、湖南省担等在保债券规模及分布相对稳定,常德财鑫、河南中豫在保规模也有明显增长。基本面上,省级融资担保公司整体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较多,担保风险相对稳定,净资产、拨备覆盖率等体现出的安全垫较为充足。
(3)AA+级融资担保公司受制于资金实力,担保业务整体在收缩(尤其是在保债券规模较高的重庆进出口和瀚华),风险准备金计提相对充分。
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效果怎么看?
从融资担保利差和流动性两个维度观察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效果:
(1)融资担保利差方面,中字头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效果明显好于其他类型担保公司;AAA省级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效果整体较好,尤其是江苏、安徽、湖南等省级担保公司对AA及以下弱资质主体的信用资质有明显提升效果;AA+级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效力市场认可度则有限。(2)流动性方面,中债增、中证融担、重庆三峡、安徽省担、晋商信增等融资担保公司的低等级公募在担保债券换手率好于高等级债券,说明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弱资质主体债券流动性。融资担保公司对提升在担保债券二级市场流动性方面的作用整体相对有限,债券流动性受持有人结构影响较大。
兴业证券:
资金面:维持宽松。本周DR007运行在1.35-1.45%的范围,R001运行在1.13-1.25%的范围,资金面在后半周小幅收敛,但整体仍处于极度宽松的状态。央行延续每日20亿元逆回购操作,公开市场累计净投放为0。在资金利率大幅低于政策利率的背景下,央行公开市场投放量不是影响流动性的主要矛盾,实体融资需求不足导致的流动性堰塞湖效应决定资金面始终处于被动宽松的状态。下周需要关注MLF的操作窗口中,央行是否会释放超预期的信号。
一级市场:需求旺盛。本周利率债招标需求火热,多数期限全场倍数环比出现提升,中短久期的热度明显高于长端。3年期限的需求最为集中,3年国开220207和220217的全场倍数分别高达6.23和7.47,农发和口行债也是3年最受追捧。在收益率曲线上,3年是个“凸点”,3年的配置价值目前可能已在机构中形成共识。
二级市场:市场交投平淡,长端窄幅震荡。本周市场行情乏味,前四个交易日长端每日的波动均不及1bp,消息面缺乏催化剂的情况下,做多或做空都难以找到充足的理由。具体而言,周一,资金面宽松,市场延续上周的做多情绪,当天220010下行0.75bp。周二,流动性宽松继续支撑做多情绪,当天220010下行0.5bp。周三,资金面较前两日有所收敛,市场情绪有所转弱,当天220010上行0.7bp。周四,出于对社融数据超预期的担忧,市场情绪较为谨慎,当天220010上行0.3bp。周五,早盘发布的通胀数据低于预期,但对债市利好有限,当天出于对社融数据以及地产政策放松的担忧,收益率出现明显回调,社融数据盘后发布后收益率转为下行,当天220010上行1.3bp。全周十年国债活跃券220010累计上行1.05bp,十年国开活跃券220210累计下行0.3bp。
期限利差:国债期限利差收窄。本周各期限收益率波动不大,导致曲线形态较为平稳。国债10-1利差收窄2bp至88bp,国开10-1利差持平在96bp。短端国债和国开出现分化,1年国债上行4bp,而1年国开持平,这种分化可能主要源于交易层面或者估值层面,市场的流动性现状和预期均未出现大的变化。整体来看,期限利差仍然处于偏高的位置,市场需要密切跟踪期限利差和基本面预期的匹配程度。
股市
安信证券:
估值分化指数:上周行业估值分化指数上升
全球市场概览:上周指数全面上涨,成交量有所下降市场风格:上周小盘风格占优
货币市场:上周流动性边际持平
基金发行:上周发行上升,仓位处历史中位
市场情绪:上周A股换手率上升,美国恐慌指数下降国债及外汇市场:上周国债收益率上升,人民币贬值资金流向:上周两融余额上升,A股资金流出,北向资金流入重要股东减持:上周有色金属行业减持最多
机构调研:近一个月机构密集调研食品饮料行业和数智化公司出口:7月我国出口上游周期品及汽车相关产品提速货币供给与社融:8月份M2同比上升,社融增量下降中游景气:8月大型拖拉机销量增速下落,新能源汽车销量维持高位
中原证券:
周三(09月14日)A股市场低开高走、宽幅震荡,隔夜美股全线大跌,拖累亚太市场早盘全线走低,两市股指早盘跳空低开,商业百货、航运港口、半导体以及军工等行业轮番上扬,带动股指稳步回升,新能源、汽车、电力以及证券等主流行业震荡下行,沪指全天基本呈现宽幅震荡的运行特征。创业板市场周三震荡回落,成指全天表现弱于主板市场。
后市研判及投资建议
周三A股市场低开高走、宽幅震荡,美国8月份CPI数据超出预期,引发美股全线大跌,亚太市场早盘全线下挫,两市股指跳空低开之后,航运港口、半导体以及军工等行业轮番逆势上扬,带动股指企稳回升,新能源、汽车电力以及证券的主流行业震荡下行,沪指全天呈现宽幅震荡的运行格局。当前上证综指与创业板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分别为13.38倍、40.14倍,处于近三年中位数以下水平;两市周三成交量7227亿元,处于近三年日均成交量中位数区域。全国增病例数呈现快速回落的特征,上海地区的新增病例数总体呈现低位运行特征,各地复产复工的进程正在有序推进。8月官方制造业PMI环比有所回升,但依然在荣枯线下方,经济复苏基础还不稳固,预计官方将继续大力推进扩大有效需求措施,保持制造业景气回升的态势。8月,从同比看,CPI上涨2.5%,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上涨0.5%转为下降0.1%。8月,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CPI环比由涨转降,同比涨幅略有回落。全国PPI环比降幅略有收窄,同比涨幅持续回落。短期内,整体物价形势料继续保持基本稳定。与此同时,相对稳定的物价,也意味着我国拥有相对充分的政策空间,加紧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未来股指总体预计将继续震荡向上,同时仍需密切关注政策面、资金面以及外部因素的变化情况。我们建议投资者保持六成仓位,短线关注商业百货、航运港口、军工以及半导体等行业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