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身家国顶层的汾酒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绝大多数明清商帮,在外来资本的剧烈冲击下,陆续退出了市场和历史舞台。十大商帮中最显赫的晋商,也大多消失了,但惟有经营汾酒的晋商得到了延续和发展。什么原因呢,兄弟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汾酒商人率先进入了现代化,所以他们不仅没被淘汰,反而成了现代工商的模板和表率。

晋商打造品牌汾酒

汾阳南垣寨的王家,是晋商中重要的一支。

光绪初年,大规模旱灾席卷了华北,王燮响应朝廷号召,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他还积极捐款,收纳孤儿,创办义学,被加授七品顶戴,担任内阁中书,从此游走京畿。有一次,王燮从北京回汾阳,脚夫是个杏花村人,他建议王燮去杏花村开办酒坊。于是到家之后,王燮跟他的两个弟弟王森王沄商量合股,每家出1000吊,要重金打造宝泉益酒坊。

晋商的企业结构是东伙合作制,所有权经营权分离,东家只负责资本投入,不过问一般业务,三到五年结一次账,企业资金掌握在最有能力最有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手中。宝泉益酒坊也是这样,股东先是王燮王森王沄,后来王燮退出,王森王沄退隐,他们的儿子接手,但职业经理人却是杨得龄。    这杨得龄,他是中国酒业第一位伟大的职业经理人,具有远大理想。他提出“振兴国酒,质优价廉,决不以劣货欺世盗名”,他是第一位提出“国酒”这个概念的企业家。那时候,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有一位年轻的助理研究员,叫方心芳,是微生物学家,后来是中科院的学部委员,相当于现在的中科院院士。杨得龄和方心芳总结出汾酒酿造的七大秘诀。

第一、人必得其精。杨得龄规定,东家和他自己,决不可以把少爷、姑爷、舅爷,也就是俗称的“三爷”,弄到酒坊来管事儿,但是杏花村那些最棒的酿酒师,却必须高薪聘请。

第二、粮必得其实,酿酒原料,必须选用汾河沿岸的优质高粱,叫一把抓高粱。

第三、曲必得其时。酒曲制造,必须注意环境因素气候因素,也就是说,酿曲翻曲要把握好时机,让有益微生物得到充分繁殖和生长,造出上好的酒曲。

第四、水必得其甘。明清之交,太原有一位思想家叫傅山,他有一句诗是,“斟酒尽善村”,所以王氏三兄弟把宝泉益酒坊建在了尽善村的芦家街,那儿有一个古井亭,杨得龄规定,酿酒用水,必须从这口古井里面提取。

第五、缸必得其湿,要保证发酵环境的稳定性。汾酒的发酵期是28天,比其他白酒时间长,这样可以产生更多的酒精。

第六、器必得其洁,这很好理解,就是工具必须干净清洁。

第七、火必得其缓。酒糟中的不同物质,它们的沸点不一样,酒精沸点不到79℃,戊醇的沸点却超过138℃,如果蒸酒火力太大,所有杂质都会一起流出,酒质一定不会好。所以火力要小而缓,获取更高质量的白酒。

在销售上,杨得龄充分利用王家遍布全国的商号,所以收益颇丰。杏花村酒坊超过200家,但都是家庭小作坊,前店后厂。宝泉益是鹤立鸡群,很快成了杏花村酒业的头牌。到了1915年,杏花村能和宝泉益相比的,只有两家酒坊。宝泉益兼并了这两家酒坊,更名“义泉泳”,从此汾阳杏花村“人吃一口锅,酒酿一眼井,铺挂一块牌”,实现了“生产资源统一,无形资产统一,市场营销统一”,这为汾酒大发展,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之后,义泉泳又兼并了卢家街大批小酒坊,形成了统一规模。

晋商打造品牌汾酒

同在1915年,美国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在旧金山举办万国博览会。义泉泳的老白汾酒第一次走出国门,摆放在了农业馆中国部的展台上,威尔逊总统、马歇尔副总统、前总统老罗斯福都曾前来品尝。最后,汾酒得了甲等大奖章,这是旧金山万国博览会的最高奖。

这个时候,山西督军阎锡山兼任山西省长,他制订了一个振兴山西经济实业救国的厚生计划,创办了一系列以“晋”字,就是山西的简称,以“晋”字命名的公司,都叫晋什么什么公司,晋什么什么公司。汾酒获得大奖的消息引起他的关注,他做了两件事,一是在袁世凯生日那天送上汾酒,随后又坚决支持袁世凯复辟,不仅连发电报劝进,送上两万大洋,而且还为他登基赶制出双龙玻璃瓶,里面装着上等的汾酒,二是向汾阳颁发改良汾酒的公文,提出五大措施,一、酒瓶装饰必须精美,二、外运包装必须坚固,三、所有生产汾酒的酒坊必须用万国博览会甲等大奖章做商标,四、大力刊登广告,五、为了永久信用,设立销售总行。支持袁世凯复辟大错特错,但这五大措施条条都是对的。

阎锡山指派他的副官张汝萍参与策划,组建销售总行。杨得龄能在义泉泳做大掌柜,最初就是张汝萍的老爸推荐,所以说,张汝萍的老爸是杨得龄的伯乐。但是,在公司利益面前,杨得龄他六亲不认。张汝萍提议公私合营,没谈成。张汝萍只得提出,咱搞私人入股吧,为义泉泳另建一个包销公司,杨得龄觉得这行。于是义泉泳以酒作价,入股2500大洋,张汝萍和另外四个人各认股500大洋,加起来也是2500大洋,这样双方五五持股,合组晋裕汾酒公司,以“晋”字打头。然后呢,公司向社会募股,最后共有55位股东加盟,股金超过了5万大洋,这在当年是天文数字。晋裕汾酒公司设在太原,义泉泳酒坊还在汾阳杏花村,它要把汾酒放在大竹篓子里,用骡子运到太原,让晋裕汾酒公司全权经销。杨得龄呢,他还是义泉泳酒坊的大掌柜,但同时又是晋裕汾酒公司的总经理。

杨得龄除了坚持资金股份制、管理分权制、人事避亲制,他的一项新政是薪俸三三制。请注意,那时候的企业全都是年薪制,一年发一次工资,如果您没干到年底就走人,您过去的几个月就白干了,而杨得龄的薪俸三三制,首先是月薪制,每月发工资,这样呢,辞职的人权益损失很小,其次还有一年一次的红包和年底的赢利分红。也就是说,每个员工的薪俸都包括三部分,月薪、年度红包、年底分红。

杨得龄的先进性还在于,1923年民国政府成立了商标局,颁布了商标法,杨得龄第2年就率先注册了中国白酒业的第一枚商标——高粱穗汾酒。

到了1926年,老白汾酒的外销价格上涨到了每斤0.55大洋,但义泉泳酒坊的出厂价还是0.15大洋,它多次要求提价,都遭到了拒绝。义泉泳终于和晋裕公司闹崩了,杨得龄呢离开了义泉泳,全身心经营晋裕汾酒公司。可是晋裕汾酒公司只是销售公司,离开了义泉泳,就没了酿酒厂,于是杨得龄就在义泉泳的隔壁买下了一个大院落,建成自己的酿酒厂。到了1928年,晋裕汾酒公司收购了义泉泳的全部品牌、房产、生产工具,成为全中国规模最大的白酒企业。

30年代,汾酒的地位如日中天。刚才咱提到过山西五台人阎锡山,那咱不得不提一下山西太谷人孔祥熙,这俩人对蒋介石同等重要,前者是当时中国最富裕的省份山西省的省长,后者是中央政府的财政部长,但这俩人严重不合。注意,蒋介石劝和的时候,拿出的是汾酒。你俩和不和,不和,我猛干一杯。再问,你俩和不和,不和,猛干第二杯。又问你俩和不和,不和,猛干第三杯。直到干了第五杯,阎锡山和孔祥熙不得不拦住说,您别再喝了,我们握手言和。

真正的国酒,不能光是普罗大众家喻户晓,它必须得到政治高端人物的普遍青睐,而且,无论这些政治人物属于哪个派别,他们都会共同钟情于这种酒,这才是国酒。山西汾酒就是这样的酒,它被立场根本不同的各种政治巨人所珍视。遗憾的是,日军全面侵华,阻断了汾酒的大发展。

那时候,国民政府下令,即将沦陷地区的工商企业向南大迁徙,但汾酒只能在特定环境下生产,不能南迁。全面抗战爆发后,78岁的杨得龄专程返回杏花村酒厂,他对下属做了重要交代,他说“国之名酒岂能为外敌所用,只可南销,不许北运,万不得已时停工关厂”。

此时,杨得龄已为汾酒工作了64年,就此宣布退休。

汾酒与共产党

不是共产党员个人啊,共产党组织接触汾酒的最早记录,是1936年。长征结束后,红15军团参谋长周士第率部抵达杏花村,就住在晋裕汾酒厂,78岁的杨得龄曾经用陈年老白汾酒款待过他。不久之后,西安事变妥善解决,毛泽东派彭雪枫去山西秘密接洽阎锡山,动员他联共联红。彭雪枫出色完成任务之后,在太原晋裕公司买了六瓶汾酒,托随行同志捎回延安。1937年,毛泽东就是用这些汾酒,招待了国民党中央考察团。

毛泽东1945年招待黄炎培率领的民主人士考察团,1946年招待杜鲁门总统的特使马歇尔上将,用的也都是汾酒。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卫士说,主席有时候失眠,那就给他倒上一杯汾酒喝。

我要特别说说的是,解放军夺取汾阳是1948年夏天,贺龙和彭真指示晋中地委,要立即恢复汾酒生产。这时候,晋裕酒厂因为连年战乱已经停产多年,杨得龄也在3年前去世了,晋中地委安排杨得龄的儿子杨汉三回杏花村,买下一部分股份,把晋裕汾酒厂改组为杏花村汾酒厂,这是红色政权第一个公私合营的酒厂。而杨汉三的任务是,让老百姓在当年中秋节喝上久违的汾酒。时间太紧了,只有三个半月时间。杨汉三走街串巷,找回旧员工,买回遗失的设备,山河重整。1948年的中秋节是9月17号,杨汉三居然在16号奇迹般地造出了酒。随后,他又接到了新任务,要在来年年初,把汾酒运到河北西柏坡,让远道而来的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尝到中国白酒。

1949年春节前夕,毛泽东派人用毛驴把汾酒驮到了西柏坡,准备款待斯大林的全权代表米高扬。苏联人来西柏坡要干什么呢,听取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前景和中苏两党两国未来关系的看法,所以这次中苏接洽,意义重大,得首先让米高扬吃好喝好。可西柏坡非常艰==苦,和米高扬带来的洋罐头相比,西柏坡的菜太土,是自己养的鸡和滹沱河里抓的鱼,另外还有点儿红烧肉。不过在酒的问题上,毛驴驮来的汾酒可一点儿不逊色于米高扬坐飞机带来的洋酒。

大年初三中午,米高扬抵达西柏坡,当天晚宴,毛泽东打开汾酒,让米高扬大饱口福。米高扬酷爱烈性酒,又是第一次喝到中国白酒,于是他频频敬酒,想多喝几口。但毛泽东知道,自己的酒量不是米高扬的对手,他想出了一个主意,对米高扬说,我们中国人说,是吃香的,喝辣的,喝辣的,就是用辣椒,就酒,我们湖南人喝酒啊,是喝一杯酒,就吃一口辣椒,今天,咱们就来一个辣椒就酒,谁不行,谁就认输。米高扬欣然应允。第一杯,毛泽东先干为敬,吃下一整根非常非常辣的小朝天椒。米高扬也喝下第一杯酒,可刚吃了一口朝天椒,已经辣得不成。毛泽东喝下第二杯酒,又吃一口辣椒,表情很享受。米高扬第二个辣椒刚放进嘴里,顿时咳嗽起来,脸涨得通红。毛泽东刚要干第三杯,米高扬急忙摆手,毛泽东问,怎么,不能喝咧,那就我,喝一杯酒,你,吃一口辣椒,怎么样?米高扬连连说,不行不行,还是我喝一杯,你吃一个辣椒吧。于是乎,米高扬喝一杯汾酒,毛泽东吃一个辣椒。到了晚宴结束的时候,米高扬已经酩酊大醉。他一定是喝美了,他原本说,我只是带耳朵来听,不会提决定性的建议,不知道是不是汾酒让他太开怀,他建议毛泽东,只要打下南京和上海,你就赶快成立新政府。事实上,4月23号解放军攻占南京,5月12号夺取上海,10月1号,两广、云贵川、西藏还在国民党手里,新中国就宣告成立了。

好啦,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1949年夏天,全国政协筹备会决定,在北平举行开国大典,大典当天傍晚,在老北京饭店举行第一次国庆招待会,人称“开国第一宴”。这么喜庆的日子,不能没有酒吧,那么什么酒能做国宴酒呢?第一、最好是历史名酒,档次得够。第二、有宴请宾客的使用传统,用起来不陌生。第三、能够足量供应,北平如果存量不够,能从酒产地运得过来。那汾酒恰好满足这三个条件,于是开国大典筹委会副主任彭真指示说,要在开国第一宴的餐桌上,摆上汾酒。

开国大典前夕,500斤汾酒前后经过五天四夜,分四批,从山西杏花村运到了老北京饭店。参加宴会的有660多人,10人一桌一共是66桌,每桌摆上两瓶汾酒也就是两斤,一共需要132斤,500减132,还剩368斤做预备,足量。

10月1号下午,开国大典圆满结束,傍晚六点整,老北京饭店响起欢快的迎宾曲,开国第一宴启幕。首先是周恩来热情洋溢的致辞,接下来是全场举杯,为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祝酒。那么,那些喝白酒的与会者,在他们的酒盅里,究竟是哪一种酒的清香呢,你懂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