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读《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以下简称《全集》),深刻感悟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思想和风范。《全集》共十一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和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合编,按时间顺序编次列卷,全面翔实记录了孙中山先生从1890年至1925年期间执笔的各种著作、文件书文、演说和谈话,包括别人执笔经他同意署名的诗文函电,由他签发的公文、命令、各种证券和收据等,是了解和研究孙中山思想与生平事迹的重要文献,也是弥足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全集》充分反映出孙中山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翠亨村人,生活在中华民族饱受内忧外患的动荡时代。从青年时代起,孙中山即有志于改造中国。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华侨中发起成立第一个反清革命团体——兴中会。他在为兴中会起草的《檀香山兴中会章程》中明确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这便是“振兴中华”口号的由来。孙中山之所以提出“振兴中华”这一口号,首先在于他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和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情怀。他在《章程》中写道:“盖我中华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在《致港督卜力书》中,他有力地揭露“政府冥顽”“疆臣重吏,观望依违”的时弊,同时强调“天下安危,匹夫有责,先知先觉,义岂容辞”。

孙中山思想的精髓是“三民主义”,他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宣传阐释他的三民主义。“什么是三民主义呢?用最简单的定义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什么是主义呢?主义就是一种思想、一种信仰、一种力量。”在《全集》的第9卷,他用了大量笔墨,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进行全面系统解读。类似这些动情的语言、系统的宣讲、深入的思考,都充分表达了一位爱国志士的满腔悲愤和强烈的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的使命感。

《全集》展示了孙中山雄厚的哲学基础和伟大演说家、文学家水准。阅读中不难发现,孙中山的诸多演说和谈话中大多贯穿着这样的理念:文化科学、实业经济、民主政治。孙中山建立正义政府的信念是构筑在对晚清社会状况、政体结构的精密分析和躬身实践之上的。如论中国司法的改革(1897年):“也许没有什么部门比司法制度更迫切需要彻底改革,这一奥吉亚斯牛圈要清除之是完全不可能的。”孙中山还一贯重视以舆论宣传手段来号召革命,在许多演说和文章中都明确阐述了舆论和宣传的重要性。1923年12月,他在题为《革命成功全赖宣传主义》的长篇演讲中明确表示:“仅靠武器而不采取有效手段广泛宣传革命思想,争取各阶层人民的广泛支持,革命难于成功。”

《全集》让我们看到了孙中山勤奋敬业、不屈不挠、气魄宏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孙中山一生经历了无数挫折和失败,但他能屡败不馁,并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前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孙中山念念不忘的仍是“和平”“奋斗”“革命”“救中国”。在《全集》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他时常从独家视角切入,从世界角度观看中国,讲论集大气、坚忍、勇毅、平和于一身,把世界最先进的政治文明成果引入中国。孙中山在《在岭南大学黄花岗纪念会的演说》中讲:“现在文明进化的人类,觉悟起来,发生一种新道德。这种新道德就是有聪明能力的人,应该要替众人来服务。这种替众人来服务的新道德,就是世界上道德的新潮流。”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他“天下为公”的思想。

毛泽东同志对孙中山素来敬重,1956年写下《纪念孙中山先生》,文中写道:“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