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君子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主办,贵州习酒集团及凤凰网协办的“科学报国与君子担当”——“魅力之光”清华大学核科普暨君品对话活动在清华大学举行。适逢梁启超《君子》演说111周年、中国核工业建立70周年、贵州习酒确立“君品文化”15周年,活动以“科学报国精神如何传承”“新时代需要怎样的君子担当”为核心议题,汇聚了中国两院院士、核工业领域专家、清华师生代表及企业界人士,共同探讨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的时代内涵。
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学工程专家金涌以《科学家素质》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从科学家的使命本质、精神内核到实践路径,系统剖析了新时代科学家的核心素养。
创新思维:另类突破与想象力驱动
“创新是国家进步的灵魂,也是科学家的核心使命。”金涌院士在发言中强调,科学家需具备“另类思维”与丰富想象力。他以东风二号火箭燃料优化为例:1964年,年轻工程师王永志提出“减少燃料以增加射程”的反直觉方案,获钱学森采纳并成功验证;乔布斯以“手机即成人玩具”理念颠覆通信工具定位,印证创新需跳出传统框架。金涌指出,数学与抽象思维是想象的翅膀——从超弦理论到物质结构探索,科学突破往往源于对未知的追问,“夸克虽不可见,但数学证明与实验验证共同构筑了真理的阶梯”。
跨界合作:洞察力与团队精神的交响
“交叉组合是创造思维的本质。”金涌引用爱因斯坦的观点,以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为例,阐明科学突破依赖多学科协作:量子力学巨擘薛定谔提出遗传密码设想,化学家鲍林探索化学键,最终由沃森、克里克构建模型,X射线衍射实验完成验证。他同时强调观察力的重要性——科里奥利从澡盆水流旋转发现地球自转效应,揭示台风与洋流规律,“科学家需从细微现象捕捉自然密码”。金涌提醒,现代科研已非孤军奋战,“北斗铷原子钟的精度突破,正是科学家、工程师与工匠‘三驾马车’并行的成果”。
科学伦理:坚韧品格与道德使命的淬炼
“科学家应是君子,而君子需以德立身。”金涌对比两类科学家人格:数学家张益唐在逆境中坚守好奇,破解孪生素数猜想;沃森因追名逐利遭学界唾弃,警示“科学伟大,但科学家未必伟大”。他推崇居里夫人放弃镭专利的奉献精神,引用爱因斯坦语录——“科学家的价值在于感恩与回报社会”。清华校园刻有爱因斯坦的感恩宣言,勉励学者铭记家国培育之恩。金涌总结:“创造力不仅源于智慧,更需道德操守支撑。科学家当如沙漠中的核技术先驱,以坚韧与纯粹书写使命答卷。”
金涌的发言从思维突破、合作智慧到伦理坚守,构建了科学家素质的完整图景。他呼吁青年学者以创新为剑、以合作为盾、以道德为锚,在科技浪潮中既做“破局者”,亦为“守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