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话“农禅”:中国和尚的农禅生活,原来这么美

图片

农禅,既是中国古代佛教禅宗寺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也是禅宗僧侣所必修的一个“觉悟”法门。五一时节,我们用一组珍贵照片再次见证中国好和尚的农禅生活。

一般认为,真正开始农禅并重生活的是禅宗四祖道信大师。禅宗僧侣融禅于农、以农悟道的生活习惯和修行方式,促进了农禅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长期开垦荒地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是农禅的最大特点。同时,具有一定规模的禅宗寺院的农业生产也对中国禅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形成了“农禅并重”文化传统。

图片

图片

圣辉长老带领僧俗二众插秧

图片

净慧长老用自来水冲洗地面

图片

净慧长老不辞辛劳,肩扛木板

图片

阴雨濛濛,云门山大觉禅寺僧众在秧田拔秧、挑秧、插秧

图片

图片

苏州寒山寺僧众出坡

图片

厦门南普陀寺僧众搬运树木

农忙时节,内蒙古普济禅寺僧众身着素衣出坡移栽树苗

曹山出坡,僧尼欢喜绽放

图片

踏过泥泞

IMG_5364.JPG

五台山大圣竹林寺四众集体出坡,清理寺院周围垃圾

图片

僧人山间担柴,返回寺院

图片

清晨,僧人集体扫地

图片

河南嵩山少林寺僧人运送食物

图片

僧人辛勤劳作,将晒干的稻子挑到粮仓保存

图片

僧人辛勤劳作,在水田中收割稻子

图片

僧人清扫积雪

图片

白马寺僧众集体出坡劳动

图片

僧人肩扛柴火

弘一大师讲“习劳”

“习”是练习,“劳”是劳动

诸位请看看自己的身体,上有两手,下有两脚,这原为劳动而生的。若不将他运用习劳,不但有负两手两脚,就是对于身体也一定有害无益的。

换句话说:若常常劳动,身体必定健康,而且我们要晓得:劳动原是人类本分上的事,不惟我们寻常出家人要练习劳动,即使到了佛的地位,也要常常劳动才行。

■ 最低的限度,也要能持五戒

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诸位要晓得: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

我记得从前小孩子的时候,我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大对联,是清朝刘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挂在大厅的抱柱上,上联是“惜时,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我的哥哥时常教我念这句子,我念熟了,以后凡是临到穿衣或是饮食的当儿,我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饭,也不敢随意糟掉;而且我的母亲也常常教我,身上所穿的衣服当时时小心,不可损坏或污染。这因为母亲和哥哥怕我不爱惜衣食,损失福报以至短命而死,所以常常这样叮嘱着。

诸位可晓得,我五岁的时候,父亲就不在世了!七岁我练习写字,拿整张的纸瞎写;一点不知爱惜,我母亲看到,就正颜厉色地说:“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的纸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哩!”母亲这话,也是惜福的意思啊!

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享受;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我们不说修到菩萨或佛的地位,就是想来生再做人,最低的限度,也要能持五戒。

可惜现在受戒的人虽多,只是挂个名而已,切切实实能持戒的却很少。要知道:受戒之后,若不持戒,所犯的罪,比不受戒的人要加倍的大,所以我时常劝人不要随便受戒。

至于现在一般传戒的情形,看了真痛心,我实在说也不忍说了!我想最好还是随自己的力量去受戒,万不可敷衍门面,自寻苦恼。

戒中最重要的,不用说是杀、盗、淫、妄,此外还有饮酒、食肉,也易惹人讥嫌。至于吃烟,在律中虽无明文,但在我国习惯上,也很容易受人讥嫌的,总以不吃为是。

能有高尚的志向,没有做不到的

“尊”是尊重,“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可是人都喜欢人家尊重我,而不知我自己尊重自己;不知道要想人家尊重自己,必须从我自己尊重自己做起。怎样尊重自己呢?就是自己时时想着:我当作一个伟大的人,做一个了不起的人。比如我们想做一位清净的高僧吧,就拿《高僧传》来读,看它们怎样行,所谓:“彼既丈夫我亦尔。”

又比方我想将来做一位大菩萨,那末,就当依经中所载的菩萨行,随力行去。这就是自尊。但自尊与贡高不同;贡高是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胡乱行为;自尊是自己增进自己的德业,其中并没有一丝一毫看不起人的意思的。

诸位万万不可以为自己是一个小孩子,是一个小和尚,一切不妨随便些,也不可说我是一个平常的出家人,哪里敢希望做高僧做大菩萨。凡事全在自己做去,能有高尚的志向,没有做不到的。

这个五一,你劳作了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