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多地发钱奖励结婚,需透过“红包”看诚意

真金白银的奖励也是在向社会释放一种明确、积极的政策信号,政府正在采用更务实的态度,支持年轻人组建家庭、生儿育女

4月26日,“多地宣布发钱奖励结婚”登上热搜。

据媒体梳理,近年来,已有多个地区试点推行婚育奖励政策,如广州市白云区龙归南岭村规定,双方或一方为本村户籍股东成员的初婚夫妻,最高可申领4万元奖金。浙江省也在全省推广发放结婚红包这一利好政策,3月21日该省印发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为符合条件的结婚登记对象发放结婚红包、消费券等。2023年,绍兴市上虞区、衢州市常山县就已经宣布给结婚登记的夫妇发放1000元的新婚礼包,其中常山县要求女方年龄在25周岁及以下。此外,山西省吕梁市也宣布,从今年1月1日起,双方均为初次登记且女方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的夫妇,给予1500元的奖励。

↑结婚证书。图据ICphoto

结不结婚、生不生育,放到个体层面是自由,但是放到社会层面,个人选择的趋势却有可能累积成社会风险。结婚是生育的前提,结婚率、生育率走低会带来系列公共问题,比如劳动力人口下降,社会的创新活力、消费能力收缩;人口老龄化加剧,财政、医疗、护理、社会保障等公共系统的压力加大;一些小城市、农村地区更早受到人口流失、社会空心化的影响,加剧地区发展差异等。

也因此,每年的结婚登记数量总会成为热议话题。民政部4月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181.0万对,较2024年一季度减少了15.9万对,而2024年一季度比2023年同期减少了17.8万对。下降的趋势是直观的。事实上,我国结婚登记数从2013年达到峰值后,除了2023年有所回升外,均为连年持续下降。

从世界各国的普遍经验来看,通过政策介入,激发人们的婚育意愿已成刚需。只是,发放现金红包的效果如何呢?坦率地说,要都像广州白云区龙归南岭村这样的“大手笔”,一次性补贴2万、最高4万,对一部分正在考虑结婚的人来说,确实能成为实实在在的助力。可实际上,大多数地方财力有限,一两千元的红包,对打算结婚的人来说是喜上加喜、锦上添花,但在决定“要不要步入婚姻”这件事上,恐怕不易改变人们对婚姻的慎重态度。毕竟影响婚育意愿的因素很复杂,有婚恋观念上的改变,有婚姻风险上的评估,也有经济、教育、职场环境等综合压力。

那么,真金白银的结婚红包是不是没有意义?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一来,直观的现金红包,比空泛的口号宣传让人感受到了更多的政策诚意。二来,真金白银的奖励也是在向社会释放一种明确、积极的政策信号,政府正在采用更务实的态度,支持年轻人组建家庭、生儿育女,结婚红包只是一个“小切口”,后续还将有更大规模、更有针对性的政策组合拳,比如住房、托育服务、教育资源、女性职场支持等。信号对了,资源就会跟着走,资源跟上,结构才可能慢慢调整。三来,它还向公众传递了一种情绪安抚:婚育选择是个人的事,但婚育压力“我们”可以一起分担。

当担,不管发多发少,都需要做好资格审核和规则设定,防止激励政策变成“套利”目标,确保资源真正落到有意愿、有准备的人群中。发钱,只是迈出的第一步,真正能稳住年轻人婚育意愿的,是一个更加友好、务实、可预期的生活环境。让年轻人结得起婚、养得起娃、过得有盼头,这才是最根本的答案。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马青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