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玉璧
五千多年前,一块块美玉历经切割、钻孔、研磨等工艺流程,化身玉璧、玉琮、玉鸟等玉器,蕴藏着良渚先民的智慧与艺术天赋;而现在,在良渚博物院的文创店,各色玉器产品琳琅满目,吸引游客驻足购买。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从“标识等级”到“飞入寻常百姓家”,玉器的普及,既是文化普惠的一个象征,也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为两届“良渚论坛”的举办地,杭州市余杭区正在高水平打造文化产业兴盛地。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方面,余杭能带来哪些启示?
良渚博物院
向内寻
文化产业的概念很新,最早见于20世纪初哲学家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意在将其和大众文化严格区分开来。
但文化产业的存在时间远远不止百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从这个角度来说,五千多年前的良渚先民已创造出繁荣的文化产业。
玉器是良渚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堪称是最为出名的良渚文化产品。
良渚文化,也被称为“玉文化”。目前出土的玉器种类包括玉琮、玉璧、玉钺、玉鸟、玉蝉等40余种。其中,唯独玉琮未曾出现于此前的文化中,进而成为良渚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玉器。
比如,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玉琮王”,玉器上的神人兽面纹饰只有火柴盒般大小,个别雕饰处每毫米的间距上有四五条细线的刻划,有些宽度看上去比头发丝还要细,完成整幅图案至少需要上百条的阴线刻划。
玉,成为良渚当之无愧的“顶流”。国际考古学泰斗科林·伦福儒三次实地考察良渚古城遗址。他说,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玉璧带有明显的象征意义,表现出一种文化的交流和联合,是具有共同观念的文化联合体形成的标志。
漆器,是良渚先民擅长的又一种文化产品。
大漆是漆树汁液经加工制成的涂料。古语云:“滴漆入土,千年不坏”,说的就是大漆。而漆器,是指用大漆涂敷在器物胎体表面作为保护膜制成的工艺品或生活用品。
自良渚起,漆艺趋于成熟,其工艺和面貌与现今所见的漆器别无二致。精美的漆鸟首、纹饰繁复的残漆盘,良渚文化很多遗址出土的漆器实物都证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先民已将漆运用到了日常生活以外的礼制活动之中。
当代人在传承漆艺的同时,又做出更多的创新。现在,游客在良渚博物院可以买到嵌玉饰漆阔把壶冰箱贴、漆绘鸟首形器冰箱贴、漆杯映玉戒指等文创产品。
良渚往后,小古城遗址出土数量丰富的釉陶、原始瓷器,跳头遗址首次发现晚商时期长江下游地区比较清晰的青铜铸造聚落结构,都充分表明夏商时期余杭依然是生产力高度发达和商贸交流繁盛的区域中心。
再后来,无论是秦汉初兴的民间集市,还是隋唐开凿的大运河,亦或是宋时开始流行的径山茶……每一种文化兴起的背后,都伴随着一条文化产业新路的开辟。
坚持文化自觉,挖掘整合文化资源、推陈出新文化场景、精心打造文化产品,成为余杭持续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法宝。
杭州守川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内琳琅满目的手办 摄影:陈晓驰
向前走
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本在于源源不断的文化产品创新。
余杭坚持创新驱动,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文化产业各领域、全过程、全要素的综合创新,不断提升文化产品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今年夏天,国产第一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爆火,限量1万套、售价高达1998元的典藏版礼盒也是上线一分钟即售罄。这款礼盒内以游戏主角“悟空”为原型的人偶,由来自余杭的杭州守川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设计出品。
守川文化联合创始人刘卓介绍,团队最初的设计方案,就是大家对悟空最初的印象:布衣服加虎皮裙。但因为细节太过简单,在一次次讨论后,设计团队为猴子创新地加上了肩甲、毛皮、葫芦等更多的造型。
IP衍生品向来是文化产业重要的变现方式之一,但这次手办的销售带来新的意义。刘卓说,事实证明只要作品足够优秀,中国IP同样有好的市场反馈。接下来,他们会继续尝试和优秀的国漫、国产游戏IP合作,创作艺术品的态度,研发更多类型、不同价位的手办。
守川文化是余杭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面“镜子”。一大批余杭文化企业正在大力提升文化产品的原始创新能力,着力在原创文化产品开发、文化产品创意设计、文化服务质量优化上下功夫,不断深化文化产品内涵。
与此同时,余杭也在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顺应全球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实现数字互联环境下文化产业的迭代发展。
在良渚新城,余杭以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为目标,聚焦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化内容以及人工智能、元宇宙相关数字技术,规划总面积6.52平方公里的良渚数字文化产业园,目前已入选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培育名单。
截至目前,良渚新城已集聚数字文化企业1200余家。其中,作为数字文化产业核心引领区的数字文化社区,已引入相关企业275家。
产业政策是引导和促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余杭还通过放大“文化+”产业新政20条等政策带动效应,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培育文化新场景。
今年以来,余杭区陆续设立2亿元网络微短剧发展基金、发布微短剧扶持政策,持续加码微短剧激励政策。良好氛围,让企业大胆创新。浙江美视众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章燕君感慨道,初创企业选择在余杭会很有安全感,而成熟的影视公司来余杭做网络微短剧,也会更加有条件去进行精品化创作,突破自身“天花板”。
良渚数字文化社区
向外融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文化出海成为国家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与此同时,文化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我国的文化产品出口总值位居世界第二,但仍是知识产权进口大国,文化贸易顺差与文化输出逆差并存,出海的文化产品并未形成相应的文化影响力。有专家分析,我国文化产业的相对劣势体现在头部企业、文化IP、出海平台三个方面。
余杭作为杭州融入“一带一路”的门户枢纽,自唐宋以来余杭的丝绸、茶叶等就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世界各地。如今,余杭以心怀天下的胸襟拥抱“一带一路”,以通达天下的网络链接“一带一路”,以走遍天下的情怀融入“一带一路”。
如何付诸实践?
一大批余杭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崭露头角。比如,作为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领航企业”,华立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产品销售网络,不但自身实现从“产品走出去”到“产业走出去”的转变,而且通过境外工业园平台助力300多家中国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
余杭还出台良渚文化大走廊“文化+”产业政策20条,设立文艺发展基金,加快打造良渚文化IP。在良渚文化大走廊,符合一定条件的原创动漫、影视、游戏作品,因文化出海产生的翻译费用补助50%,单个作品最高补助100万元,单个企业年度最高补助300万元;符合条件的影视作品海外发布活动,对在海外举办的影视首映礼,按活动投入补助50%,单个活动年度最高补助50万元。
除良渚文化外,诸如径山茶文化等也在发力。面向俄罗斯、英国等“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及茶叶生产、消费大国,余杭积极开展茶文化国际交流活动,向世界分享“径山茶宴”蕴含的茶和天下“中国文化”,深化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相比于科技产品和一般货物,文化出海会遇到相关审批办理事项较分散、知识产权保护不健全等问题。因此,余杭区打造文化出海一站式服务平台。
2023年,新一批12家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正式获得授牌,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杭州)为浙江唯一入选基地。其运营主体是良渚新城下属的杭州良渚文化城集团有限公司,服务载体就设在良渚数字文化社区。
以此为契机,余杭打造一站式企业服务大厅,提供285项高频政务服务,以及知识产权、跨境电商、产业政策等9大类特色增值服务。今年,浙江省委改革办和省发改委联合发布2024年第一批营商环境“微改革”案例,“余杭区打造文化出海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进对外文化贸易改革”案例成功入选。
向内寻,向前走,向外融,全方位擦亮“五千年中国看良渚”的金名片,使其变得更深厚、更绵长,正是余杭繁荣发展文化产业的秘诀所在。
来源:潮新闻 胡金 徐颖 谭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