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女儿长大后会嫁给谁,早在10岁的时候就注定了

文 / 葡萄妈

最近无意中在网上看过一个心理学视频,里面讲到一个故事。

一个女孩,在还小的时候,父母的相处方式并不和谐。

妈妈很脆弱,爸爸很强势。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女孩,成年以后,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寻找那些对自己不友善的伴侣。

这个故事,让我觉得异常现实和扎心。

我们以为女儿择偶的时候,是自由选择, 然而视频里给出的回答却是:

“实际上,女孩在选择未来的伴侣时,自由度远比父母想象中小。

因为她们会遇到非常现实的限制,那就是她们的童年时期,父母的相处模式。”

女儿的成长中,目睹过父母的相处,经历过父母的爱恨,这些都会让女儿倾向于只爱上某些类型的人。

在父母日常的点滴相处中,都藏着女儿的择偶和婚姻的模样。

0 1

爸爸的行为里

藏着女儿的择偶观

世界心理权威期刊《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曾发布过论文称:

“父亲的行为会影响女儿未来的择偶观。”

爸爸作为女儿生命中第一个互动的异性,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女儿以后和异性接触时的参照模板。

父亲给予女儿的反馈,很可能直接影响女儿未来的择偶观。

就像佟丽娅, 明明相貌好,事业旺,但她在和陈思诚离婚之前,几乎都是跪着去爱陈思诚的。

两个人一起后,陈思诚的绯闻几乎没断过。

他还被多次拍到和别的女性亲密接触,甚至接吻的照片和视频。

曾经有媒体采访佟丽娅,问她:

“对于老公心灵的背叛和身体的背叛,你能原谅哪一个?”

当时的佟丽娅明明已经是一个优秀的演员,但她还是卑微地说: “我觉得,回家就好。”

那时候很多人都无法理解,明知道自己的丈夫是渣男,为什么她还要委曲求全。

背后的真相,是她有一个蛮横霸道、传统的父亲。

从小到大,父亲几乎没有说过一句肯定她的话,留给她的,往往都是打击。

在这种家庭氛围中长大的佟丽娅,习惯性地在感情中保持着“讨好”和“卑微”的态度。

而且,别人的婚礼上,父亲都是叮嘱女婿不要欺负女儿,但佟丽娅的父亲却说:

“我今天就把女儿交给老陈家了。

希望女儿到了陈家以后,多干一些活,给老陈做做饭,伺候伺候他。”

在陈思诚被曝出轨的时候,父亲却点赞了一条微博。

那条微博的大意是:女人忍耐,才可以获得幸福。

那个本该爱她保护她的父亲,却时刻在提醒她,在感情里,她应该去扮演一个保姆的角色。

这也让她在面对自己不堪的婚姻,没有任何底气抗拒。

就像《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一样,因为从小缺少父亲的关爱,她不得不学会讨好父亲。

当她长大以后,这份讨好,延续到了另一半身上。

即使遇到的每一个男人,都自私、暴虐、出轨成性,但她们还是心甘情愿地沉溺其中,不断地讨好他们。

在被一个接一个的男人伤害过之后,最后变得人不人鬼不鬼,结束了自己凄惨的一生。

虽然很多女孩都知道,亲密关系并不是只有不幸。

但父亲给女儿带来的巨大影响,会伴随她们未来的择偶,恋爱和婚姻的行为模式。

女儿的所有感情规则,都是从小从父亲身上,学到的最深刻知识。

0 2

妈妈前半生的样子

藏着女儿后半生的结局

真人综艺节目《少年说》中,有一个初一的小女孩站在天台上问对妈妈喊话。

她觉得很困惑,因为妈妈总是和她说: “女孩子就要多做家务。”

她很不解: “我老公为什么就不能帮我做呢?”

妈妈给的答案是: “你以后嫁人了,难道还让你老公帮你做家务吗?”

每个女儿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妈妈的影子,无论是否出自她本意。

这样的反问,让女儿茫然不知所措。 最后,女孩只能说一句:好。

有人的评论一针见血:

“不是女孩子一定要多做家务,而是这样的妈妈会让自己的女儿,以后结婚也只会把老公当大爷伺候,并且永远不会反抗。”

如果说,女孩择偶的时候,会有意无意地将“他”与自己的父亲进行对比,那么女孩在将来的婚姻中,则会有意无意将自己和母亲进行对比。

女孩将来选择怎样的男人,怎样的婚姻生活,一切都能在妈妈身上找到痕迹。

我一个初中同学,相貌姣好,学习优秀,最后却嫁给了一个有暴力倾向的丈夫。

身边的朋友都为她鸣不平,让她去验伤,拍证据,报警,希望她能早日从火坑里跳出来。

但她却总是一次次地选择原谅自己的丈夫。

我们好言相劝的时候,她还说: “我能够理解男友的家暴行为。”

因为她从小就目睹父亲家暴母亲,而被暴打的母亲也总是隐忍,哭完以后又继续若无其事地过日子。

作为女儿的她,虽然厌恶父亲的家暴行为,并且在长年累月中变得麻木,所以早就见怪不怪了。

我也曾在知乎上看到过一张求助帖,有一个女人问:

当自己活成了妈妈的样子,应该怎么办?

“小时候爸爸出轨,妈妈忍让,我也变成了这样!”

妈妈前半生的悲剧,在女儿的后半生中得到延续,这简直就是女儿一生的梦魇。

《养育女孩》一书中说:

“无论好坏,妈妈都是女儿生命中最有影响力的角色。

这是因为你为她树立了一个非常强有力的女性榜样。”

每个女儿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妈妈的影子,无论是否出自她本意。

因为妈妈的含义,就是影响。

妈妈的存在,就是女儿成长路上最大的模板。

0 3

父母的相处方式

会复刻在女儿身上

在网上看到一个扎心提问:为什么女儿会重复父母的婚姻模式?

有一个高赞回答令人印象深刻:

其实,是子女比较容易重复自己熟悉的婚姻模式罢了。

父母的婚姻,是会遗传的。父母的婚姻状态,深深影响着孩子。

有的女孩不敢结婚,变成不婚主义者,就是因为爸爸以前经常家暴妈妈。

有的女孩不想结婚,就是不想步妈妈的后尘。

当父母的婚姻是一个坏榜样的时候,女儿会在潜意识里复制下来,让自己的人生也走向一个悲剧的终点。

但当父母的婚姻相爱相敬的时候,女儿未来的婚姻也会过得比较幸福。

因为有父母的爱作为示范,她有足够的自爱能力,也成长为一个有主见的女孩。

我有一个朋友,35岁才结婚。

当时很多人都以为,她一定是被逼急了,随便找个人嫁了,以后婚姻一定不幸。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她找了一个各方面都很好的伴侣,既不抽烟,也不嗜酒。

男人虽然沉闷,不善言辞,甚至不爱笑,但是很细心。

比如婚宴敬酒时,男人总是默默替她挡了全部酒,会替她夹菜,让她不至于饿肚子。

比如婚后会主动承担家务活,在马路边上走动的时候,会下意识让她靠里走。

细节处透露出来的爱,让我们都无比艳羡。

但是和她熟悉的人都能发现,她的丈夫和她的父亲性情非常相似,她和丈夫的相处也和父母间的相处一模一样。

她的父亲,也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在外人看起来,总是冷漠又严肃,让人难以接近。

但是,父亲却永远能记住母亲的喜好。

母亲喜欢吃绿豆糕,父亲每个月的10号就一定要买一份回去给母亲; 母亲去旅游喜欢拍照,父亲就花时间专门去学摄影。

现在两个人已经五、六十岁,父亲和母亲出门的时候,依旧会牵着手……

我们与恋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也都是在重复父母的相处模式。

幸福的家庭中,女儿会重复幸福; 充满硝烟的家庭,女儿则会重复痛苦。

父母的婚姻模式,为孩子将来的婚姻关系奠定基础。

孩子对伴侣、婚姻、家庭的认知,大部分都是来自日复一日地对父母关系的观察和无意识的模仿。

只有父母恩爱,女儿才能真正拥有幸福的参照模板。

0 4

《好婚姻,就是一次又一次爱上对方》一书中说:

“我们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对榜样夫妻。

我们对待自己婚姻的态度,是给孩子上的第一堂婚前辅导课。”

教女儿如何获得幸福,没有比父母更好的老师。

希望爸爸妈妈都能好好对待自己的另一半。

因为,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就是父母对女儿未来婚姻的最好祝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