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有哪些常用的检测方法?
为什么核酸检测结果会出现“假阳”“假阴”?
高频次进行核酸检测、抗原检测
究竟意义何在?
3日晚
《公共卫生大家谈》第三期节目开播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居漪
为广大市民答疑解惑
▼▼▼
核酸检测仍是“金标准”
在上海市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措施方案里,有一个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环节,那就是“检测”。新冠病毒的检测手段根据不同的检测对象和技术方法,可分为三类: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就属于病原学检查,此外还有血清学检查中的抗体检测大家可能也有所耳闻。
它们之间有何区别,我们可以如何选择?
其中,核酸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高,目前它是诊断新冠病毒感染的“金标准”。
抗原检测的灵敏度虽不如核酸检测,其结果也无法用于确诊,不过优势在于随时随地方便快捷自查风险可能。
抗体检测则可以知晓我们是否感染过新冠病毒,仅用作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测指标或疑似病例诊断中与核酸检测协同使用,不能作为新冠病毒感染确诊和排除的依据。
什么会影响检测准确性?
谈及新冠病毒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曾有部分市民发声质疑:“为何我被告知核酸检测结果是假阳(假阴)?”那么,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干扰核酸检测结果呢?
出现假阳性结果有三种可能:
一是样本在运输、处理过程中发生交叉污染;
二是实验环境有气溶胶污染;
三是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耗材、设备等受污染。
出现假阴性结果有三种可能:
一是不合理的样本采集、转运、储存及处理、样本中病原体含量过低;
二是该病原体待测靶序列的变异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序列改变;
三是未经验证的其他干扰可能。
现阶段大众对于核酸检测的需求持续存在,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已加大力度对核酸检测实验室及检验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和督查,将力求每份检验报告可以及时、精准和可靠
,为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不过想要筑起城市健康防线,同样也少不了每一位市民的积极配合。只有全社会一起努力,把常态化疫情防控做严、做实、做到位,才能让我们早日回归往昔生活。
专家问答
1. 新冠病毒不断变异,检测手段是否有效?
答: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突变主要集中在S基因上,而PCR检测靶标选取的都是新冠病毒保守基因片段,如ORF1ab基因、N基因等,并不会影响核酸检测结果。
2. 为何要高频次进行核酸、抗原检测?
答:由于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特点是“隐匿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力强”,且全人群易感。在疫情管控难、风险点位不明确的情况下,
“抗原筛查+核酸确诊”这套组合拳,可以尽快发现病毒踪迹,更快更准阻断传播链
。
3. 若不慎将抗原检测提取液碰到皮肤或眼睛,会有危害吗?
抗原保存液的主要成分为低离子强度的缓冲液、表面活性剂和防腐剂。缓冲液和表面活性剂都是安全的,碰到皮肤完全不用担心会有害。若不慎入眼还是建议及时用干净的水进行冲洗。
4. 大家都听到一个Ct值要大于等于35,代表的是什么呢?
答:Ct值是专业名词,主要讲的是在扩增实验当中,它所产生的荧光信号,大于或者达到我们预先设定的荧光信号所扩增的循环数。怎么理解呢?比如说我们在样品当中病毒载量是比较低的,要经过好几轮的扩增,才能达到我们设定的阈值,这样的Ct值比较大,反过来也是同样,如果病毒载量浓度比较高的,Ct值相对比较小。Ct值是一个判断的值,是有标准的。根据国家标准,如果是要判断成阳性,大部分的试剂都是Ct值要小于40,可以判成阳性,但是各家的试剂还会有些不一样。
对于我们老百姓,Ct值35和40有什么区别?其实35是根据国家最新第九版的诊疗指南当中有一个解除隔离的标准,如果Ct值是大于等于35值的时候就可以认为传染性没有了。但还是要提醒工作人员以及广大市民,初诊或者刚刚感染的人群,还是要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的Ct值判断。
编辑|Jess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