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艺术沾边·302》交颈调色

原标题:《与艺术沾边·302》交颈调色 虚极子按:艺术为我们记录了不可见的历史、不可见的远方和不可见

原标题:《与艺术沾边·302》交颈调色

虚极子按:艺术为我们记录了不可见的历史、不可见的远方和不可见的内心世界。

古埃及沃斯杖头的神秘怪兽让我们的想象力一下子从尼罗河畔驰骋到雨林深处,从史前一万年飞跃到当今现代,从不可思议的世界穿梭到寻常巷陌的真实。我们把通俗的驴、高雅的长颈鹿和神秘莫测的霍加狓一一抚遍,直到好奇的触角把我们引至“蛇颈豹”的面前。

▲ 沃斯杖形状的护身符,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阿蒙霍特普三世统治时期(约公元前1390–前1353 年),釉陶,通高1.8 cm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 《呼吸书》第一章里阿图姆手执沃斯权杖的形象,公元前4世纪,纸莎草画

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

蛇颈豹,顾名思义,就是脖子像蛇一样修长的豹。这种异兽果真存在过吗?由于在埃及、两河流域,甚至东亚的艺术品中都频频闪现它古老的行踪,这就让人不得不对它虚无缥缈的存在将信将疑。

▲ 古埃及青铜“沃斯”权杖杖头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藏

蛇颈豹在埃及的出现远早于金字塔和方尖碑的时代。上埃及希拉孔波利斯出土的“纳尔迈调色板”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那时上下埃及刚刚统一,纳尔迈成为古埃及历史上第一位夺取大一统权柄的法老:在调色板正面,他戴着上埃及白色王冠,一手抓着敌人的头发,一手高举权杖,正准备像敲核桃一样敲碎敌人的脑壳,在他脚下还有两个鼠辈仓皇逃窜。

▲ 纳尔迈调色板(正面),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上埃及希拉孔波利斯出土,板岩,通高64 cm

埃及开罗埃及博物馆藏


▲ 一哥的锤子爆头时爽脆skr人!

调色板背面是头戴红色下埃及王冠的纳尔迈在随从部队的举旗开道下,巡视战场,准备入主敌人的都城;队伍前方已伏尸百万,说明这场统一战争打得异常残酷;在调色板的最下方有一头象征法老的公牛,它攻破了严密设防的敌城,正将一名逃敌踩在蹄下。

▲ 纳尔迈调色板(背面)

埃及开罗埃及博物馆藏

纳尔迈调色板背面中央有两个非洲人装束的驯兽人牵着两头长颈怪兽,它们就是“蛇颈豹”——二兽交颈构成一个圆环,圆环中间便是承载颜料的砚池。神秘的蛇颈豹绝不是偶然出现在调色板这种与美学相关的工具上的。调色板一般都是用平坦的板岩、砂岩或斑岩制成的,正反面都装饰有高度复杂的浮雕,其中一面必定会有类似于砚池的圆形凹洼,便于承载矿物质与动物油脂混合制成的颜料,便于祭祀时化妆使用,故而它也被称为“化妆调色板”。

▲ 尤其重视眉眼化妆的埃及人在化妆品中混入了各种草药,以便保护双眼不被沙漠的热浪和强光灼伤

底比斯以西Nabamun 的墓穴壁画《纸莎草丛中的狩猎》,第十八王朝(约公元前1350年)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藏

调色板的盛行始自公元前31世纪的第一王朝,常见于那时精英阶层的陪葬品中,流行一二百年后便销声匿迹了。

▲ 四犬调色板,上埃及涅伽达文化第三时期(公元前3200-前3000年),灰砂岩

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

▲ 四犬调色板(下部)

在这些出土的调色板上,蛇颈龙的形象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譬如上图的“四犬调色板”和下图的“双犬调色板”。“双犬调色板”中两头蛇颈豹正在撕扯着一头可怜的水牛。两头嗜血怪兽在此虽然没有交颈,但依然环绕着中心的那个圆环。

▲ 双犬调色板,前王朝涅伽达文化第二、三时期之交(公元前3100年),上埃及希拉孔波利斯出土,浅色灰砂岩,42.5 x 22 cm

英国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藏

五千年前蛇颈豹在埃及的艺术舞台上只是昙花一现,然而此后它却神奇地现身于中华大地上。观复博物馆便藏有一对西汉时期的错金银承弓器,形状酷似蛇颈豹——豹头高高昂起,颈部细长且充满张力,如一条蓄势待发的蟒蛇。

▲ 西汉错金银豹头承弓器

观复博物馆藏

▲ 震烁古今的蛇颈豹双目炯炯有神,令人不敢逼视

如果您想近距离亲睹这对轻盈优美的中华蛇颈豹与埃及蛇颈豹到底有多么神形俱似,就请来观复博物馆吧!我们已为大家奉上一场以历代动物形象器物为主题的特别展览——“奇趣动物园”,让我们在这场文明与自然的邂逅中,穿越岁月的尘封,跨越地理的隔膜,去感受天人合一、四海一家的文化之道吧!

下期预告:不想当龙的怒蛇就不是蛇颈豹


往期文章链接:

《与艺术沾边·301》骆驼豹、斑马鹿和霍加狓都是什么鬼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