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气!崔磊的和田玉名片夹,自带条形码

《何愁前路无知己》

——崔磊《天下何人不识君》赏析

杨鹏(国家和田玉高级鉴定评估师、江苏溧阳)

一枚和田玉名片夹,初见确实有些惊愕。进入互联网时代,初次见面聊上两句觉得有趣,掏出手机“扫一扫”的时代,媒介都变成二维码了。名片夹应该是实用器,可是名片都不用了,还要名片夹做什么呢?莫非已经早早地成为“文化遗产”了。

细看极美的红皮白玉子料,透过温润内敛的光气就感受到了老熟之美。主体造形却是一枚被对折成U型的珪,正面有阳刻的诗句“天下谁人不识君”;脊背处用鲜艳的红皮雕了四组卦象,乍看有点像条形码,再细看是恒卦(恒心有成)、艮卦(进退有度)、离卦(谦尊智慧)和履卦(处变不惊)四个卦象,每一个都是需要修炼的德才;背面是马首凌于玉龙之上,龙马精神,蓄势待发,时间定格在龙腾马跃之瞬间。

看到这里忍不住会心一笑,无论谁从名片夹掏出名片恭敬递出时,大抵在心里都会自诩千里马,只盼对方是伯乐,最好再有一句真心实意的“久仰,早就听说过您…”可惜千里马常有,伯乐却不常有。泱泱大国、悠悠万年,多的是学成文武艺,卖不成帝王家,最后泯然于众人。所以怎么让别人知道自己是千里马就成了首要而关键的问题。这不光是现代人的难题,也使祖先们费尽脑汁。

最早类似于名片的起源应该是玉珪、玉璋了。《礼记·聘义》:“珪璋特达,德也。”诸侯派遣使者面见王,使者如果持玉珪、玉璋两种玉之礼器可特许通达,不必另加贡礼。为什么呢?“有德而无事不通,不须假他物而成”!珪和璋属于礼器,逐渐用作人臣而兼顾瑞器,面见王后自然有特定的器型规定和礼节。但都会使用到玉这种材质,因为玉本身是一种特殊的载体,具有“仁义智勇絜”的品德。玉德为基石,再有相应的才能和使命(珪的形制),方可直达天听,将人引到天下最大的伯乐面前。

当下进入了快速迭代的社会,大家很少有时间静下心去认识一个人,于是执迷于起到对外输出作用的“名片”上做文章。我们迫切夸张地向外宣传自己,求伯乐,抓机遇。不乏急功近利者,首符次德,忘了修炼,到最后自己也被名片迷惑,骗了自己,摔得很惨。倒不如舍弃名片,留下这玉名片夹以示警戒——红色的皮子再美,卦象显示的才华再高,只要不是自己内心的真实,绝不挪用,而是潜心修行。因为只见锦簇,不承温润坚韧忠义之德,不过是池中浮萍,终被时代飘摇摆布。网络有一句热门的话“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咂摸起来倒与这块名片夹的感觉很像:开始被艳丽的红皮白肉吸引,然后被作者精细的工艺折服,最后沉溺于这块名片夹无言的诉说:有德行有才华,何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自然谁人都识君。

林男点评:

杨鹏是比较专业的玉器鉴定评估师,而这篇赏文却写得比较轻松、诙谐,似乎跳出了专业,把专业藏到文章的背后。其中,仍不乏引用玉文化元素。而这些元素的应用,往往会露马脚,而杨鹏却很精准,这就是专业。从专业走向通俗又是一道坎,从中已经可以看出点端倪了。比如名片夹是“文化遗产”,将“首德次符”反用为“首符次德”,从“天下谁人不识君”到“天下自然谁人都识君”,而网络术语更是信手拈来,读来就像名片夹一样有一股亲切感、时代感。不过,文章体现的是思想,本文主要在“名片与名片夹”“伯乐与千里马”里做文章。在名片淘汰的当下,玉质名片夹作为了“文化遗产”来反思“颜值时代”“急功近利”等种种弊端的当代意义。

《我把自己敞开 唯愿被你认识》

——读崔磊《天下谁人不识君》

鉴微(资深玉器鉴赏师、云南瑞丽)

至贵者宝,至坚者玉。

尔有何贵?尔有何坚?

这是黛玉对宝玉的灵魂质问

若此宝玉乃新疆和田子料

它的回答一定是:我有红皮!

毛孔清晰细腻,皮色红艳浓郁

敞亮敞亮的大开门皮壳

每一个毛孔都在叫嚣:

我是真玉,快来摸我!

当触碰到这天地之精华

那份温润柔滑的质感

令人摩挲许久,爱不释手

更加确知,它产自玉龙喀什河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谁人听?

勇武如岳飞,亦有此悲情一叹

惆怅于前路无知己的边塞诗人

也需要“天下谁人不识君”来慰藉

就如这精心雕琢的翩翩白马

体态矫健,雄姿英发

若不是玉材所限只露出马头

真欲飞扬它的长鬣、翻腾敏捷四蹄

哒哒踏出的每一步都在嘶鸣:

我是骐骥,快来用我!

免我与常马等不可得

免我十二道金牌废十年功

侧面皮色仿佛书脊

细看果然大有玄机

取自《易经》卦象

“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

“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摘取这恒、艮、离、履四卦卦辞

处处彰显圣人、大人、君子的身份

错落有致的线条仿佛条形码

每一行信息都在验证:

我很贤能,快来扫我!

若有幸优学服人,高德威人

我将静默守星月之变

怀志付诸行日月乾坤之朗朗

选材如此良玉美质

琢磨如此形神兼备

寓意如此蕴藉隽永

本以为这绝顶之器

储放的是琼浆玉液

或者承载着玉圭金臬

却不料薄薄一纸数行字

我们对别人的认识程度

主要取决于对方

我们认识某人

主要在于他是否允许我们认识他

——《认识神》(巴刻 著)

当崔磊老师从这史上最贵名片夹

抽出一张名片双手奉上

此时,他不是名满天下的大师

不是满箱满柜红皮白肉的富豪

而是一个愿意“被认识”的男子

向客人表达最大的敬意

每一个动作都在呼唤:

我很有趣,快来撩我!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方不枉与此玉于千万年之中相遇

不枉与你于千万人之中相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