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影评 | 不能随便死,不然你会多了很多best friend

原标题:KAI影评 | 不能随便死,不然你会多了很多best friend 不能随便死,不然你会多了

原标题:KAI影评 | 不能随便死,不然你会多了很多best friend

不能随便死,不然你会多了很多best friend

—作者:Yixin—

作者简介:非常怕死的业余撰稿人。

《网络迷踪》作为“网红”影片在内地上映前就获得了众多好评,在年终的豆瓣榜单上也进入“2018年评分最高的外语电影”的前十(评分8.5),在第90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上也获得十佳独立电影的嘉奖。

实际上,这部建立于各种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的影片实际上也有着许多bug,以及作为悬疑犯罪题材影片,它的反转可以说是毫无意外。同时,当观众认为屏幕电影充满着新意时,它也并不是第一部以此为表现形式的影片。

但对于它,依旧不能吝啬夸奖。

首先要说的还是表现形式,对于《网络迷踪》而言,屏幕电影并不仅仅是噱头,而是最好的表达。虽然,我在前面说过它并不是首开先河,但作为一部运用了大量网络相关内容的影片,将整个故事在电脑屏幕上完成可以说是最好的方式。无论是Facebook、Twitter、Instagram此类社交媒体,还是youcast这样的直播媒体,更有YouTube、gmail、tumblr等等。当它们一一出现在屏幕上,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毕竟我们是在墙的这边。这些网络平台的出现,让我们可以联想到当我们身边发生此类事情时,也是在微博和朋友圈先发出消息。我们仿佛成为操控屏幕中那台电脑的人,通过这些平台去搜寻蛛丝马迹。

其次,便是就是真实感。从最早的Windows系统,到后来的苹果系统;从父母两人的账户,到一家三口的账户;从父母对孩子的记录,到女儿自己在社交的发布;从桌面上家人的照片、皮卡丘,到最后父女在医院的合影。我们从这些电脑上的痕迹中,参与到这一家人的分别、孩子的成长,也仿佛真的能感受到时间的变迁。最让我感到真切的,便是父亲在听到Tumblr这个他陌生的网站时,他打开Google搜索的关键词是拼错的“tumbler”。那个跟年轻人有着真实代沟的、对女儿实际不那么了解的爸爸的形象,真实的出现了。好像就是对我们口中各类流行词、新出的app摸不着头脑的自家父母一样。这样细节上的真实处理,让我们更全面的投入到这个故事之中。

此外,还有一点我想要说的就是一些忧虑与无奈。经过各式加密和安全保护的账号,好像这样一个套一个的走到最后,可以毫不费力的破解密码。就像片中父亲所做的,从Facebook到邮箱,从这一个邮箱到另一个邮箱,只要走到最后那个环节就能获得前面的所有阻拦的通行证。好在,平凡世界的我们在网络上也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秘密。

而更让人感到难过、甚至些许愤怒,最终又无可奈何的就是,所有说着和Margot不熟的那些人,在得知她出事之后都纷纷在社交平台表达痛心及哀悼,说着自己是她的朋友,获得大量的点赞和关注。感叹,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竟是这样的利益和浅薄。只有亲人,才是真正能为自己倾尽全力的。也还好,有亲人会为自己倾尽全力。

在网络发达的现在,在各种社交媒体盛行的现在,在好像基友遍布全网的现场,我们真的不能随随便便就死了,不然可能不知道会从哪里出现一大堆自己的best friend发着小论文、视频等等去哀悼你的离去。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