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凤凰卫视报道,一场发生在白宫的世纪争吵让美乌关系恶化,原本谈好的美乌矿产协议也被搁置。而经过一波三折的变化和等待,这两天终于传出消息,双方谈判进展迅速,据说协议有望在本周签署。这份协议牵涉美俄乌三方的立场和利益,关乎俄乌和平的进程,协议的签署究竟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Part.1
当地时间4月16日晚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例行视频讲话中表示,乌克兰政府团队与美方就矿产协议谈判取得了良好成果,相关法律事宜已基本敲定,双方将尽快签订一份意向备忘录。
据彭博社消息,此轮美乌矿产协议谈判中,美国对乌克兰偿还援助的要求有所缓和,将预估的3000亿美元减少到约1000亿美元。此前双方于4月11日在华盛顿举行了闭门会议,重点讨论美国提出的乌克兰矿产资源开发计划,期间乌方提交了自主拟定的合作提案。
军事专家 萨苏:
乌克兰此次携自主草案赴美洽谈,其诉求虽立足本国宪法框架,但与美方战略存在根本冲突。美国要求控股乌克兰石油及输油管道设施,实质是通过经济命脉施加控制,同时索取港口等优质资产收益权。这种“不参战而分利”的模式,使美国虽未直接介入俄乌战局,却可能获得堪比俄方的战略红利,形成两强事实性瓜分乌克兰的局面。面对乌方的抵触,美方一方面以切断军援、停止武器供应相威胁,另一方面仅提供模糊的安全承诺,回避具体责任条款。
美乌矿产协议的谈判并非一帆风顺。
2月28日,泽连斯基访问白宫,原计划与特朗普签署矿产协议,协议草案包含“5000亿美元债务条款”,要求乌克兰将自然资源收益的50%注入美国主导的基金,并赋予美国对资源销售的否决权。
面对此版协议,泽连斯基曾提出以“资源换安全”的条件未被明确提及。泽连斯基拒绝签署,双方不欢而散。
3月2日,美国宣布停止对乌军援。3月4日,面对美国断供军事援助的压力,泽连斯基态度软化,公开表示愿意“在美国领导下”推动停火并签署矿产协议。3月28日,美国新版协议草案出台,美国要求乌克兰偿还自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提供的总计约1200亿美元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并要求乌方支付4%的年利率。
此外,协议规定乌克兰所有国有及私营企业的自然资源开发利润必须转入美乌联合基金,优先用于偿还美国债务,剩余部分才可用于乌克兰重建。
美方要求对乌克兰矿产、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拥有优先开采权和销售否决权,联合基金董事会由5人组成,美方占据3席并拥有否决权。协议中未明确任何军事保护承诺,这与泽连斯基要求的“安全保障绑定”形成明显对立。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乌美矿产协议签署后,乌克兰国有矿产资源半数以上权益或归属美国,允许其长期无限获取收益。作为交换,乌方获得美国模糊的外交安全承诺,包括延续军事援助及安全支持。
Part.2
回溯这场博弈,美国的战略设计早已埋下伏笔。
早在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俄乌问题特使基思·凯洛格向盟友公布了结束乌克兰危机的和平计划,内容包括,乌克兰承诺至少20年内不加入北约。作为交换,美国将继续向乌方提供大量武器,以抵御俄罗斯未来的进攻。俄乌前线将以现有战线停火,双方设立一个1200多公里的非军事区。凯洛格同时暗示,美国希望停火后乌克兰举行大选。
面对和平方案,特朗普表示,乌克兰提供关键矿产资源以换取美国援助可能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同时还对俄罗斯发出威胁,称如果不参与谈判,将对它实施大规模制裁。
泽连斯基表示,如果谈判是唯一能够给乌民众带来和平的途径,乌克兰愿和美国、欧洲一起与俄罗斯坐到谈判桌前。
普京称俄方不反对与乌克兰的任何人进行谈判,但最终签署文件将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应该确保俄罗斯和乌克兰长期安全。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美国并未将矿产协议视为对乌合作的新框架,特朗普政府的核心诉求是止损前期投入,既拒绝追加军援,也回避战后维和承诺。该协议本质是美方资产回收工具,其未达成却导致美乌战略裂痕,俄方趁机在和谈中加码施压。这场资源博弈的僵局,客观上使和谈天平向俄方倾斜,成为推动谈判进程的关键变量。
特朗普提出的“和平计划”,其核心承诺与实际行动也存在难以调合的矛盾。特朗普在竞选时曾高调宣称,“在上任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但自其执政以来,俄乌冲突非但未缓解,还在不断升级,特朗普改口称,俄乌最终和平协议要推迟数个月。
同时“和平计划”对俄乌冲突的解决方案缺乏连贯性,一方面美国威胁要对俄加码制裁,另一方面以“让欧洲承担责任”为由,拒绝提供实质性安全保障,削减对乌援助,反将矿产协议与停火谈判捆绑,迫使乌克兰在生存压力下接受新版矿产协议。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特朗普政府在不能达成俄乌和谈的突破后,外交重心转向加速推进美乌矿产协议,启动多手段极限施压:威胁冻结军援、接触乌反对党培植政治代理人,旨在构建对泽连斯基的多维施压网络,服务于美方经济收割诉求。
这场博弈本质是美国将地缘政治与资源利益深度捆绑。从债务条款到联合基金控制权,从能源控制诉求到资源开采优先权,美方逐步强化对乌克兰经济命脉的掌控。
2025年3月起美方全面冻结对乌军援,导致乌军火炮产能缺口达67%,防空系统完好率不足40%,经济上政府债务占比突破90%,外汇储备仅够维持3个月进口。
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 王冲:
对泽连斯基而言,签署协议意味着将国家矿产主权永久性让渡美国,实质是美方兵不血刃的经济殖民。这不仅丧失现实利益,更将未来世代的主权抵押于资本。若拒签,则面临美军援体系全面断供风险,战场态势恐急剧恶化。他只有拖这一个字,签与不签都很麻烦。
Part.3
对于俄乌冲突,特朗普政府希望俄乌在4月20日复活节前实现停火。对于这一计划,一些人表示“可能不切实际”。也有些人认为,在2025年年底达成协议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近日,普京与特朗普通话,讨论乌克兰和平与停火问题。双方同意俄乌冲突需要以实现长久和平结束,停止冲突将从能源和基础设施停火开始,同时将就实施黑海海上停火、全面停火和永久和平进行技术谈判。这是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以来,第二次与普京通话。
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 王冲:
特朗普对俄政策突破传统,既展现对俄非典型亲近,又持续对乌施压,其“胡萝卜+大棒”策略呈现逆向施用——以经济诱因笼络俄罗斯,以军援断供胁迫乌克兰,商人思维主导的线性决策逻辑贯穿始终。泽连斯基甚至曾讽刺“愿美方给俄罗斯的胡萝卜暗藏毒药”。特朗普从“24小时停战”到“百日和平计划”的承诺迭代,均未兑现,目前看100天也实现不了和平。
4月12日,在土耳其举行的安塔利亚外交论坛上,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特朗普比任何其他西方领导人都更了解俄乌冲突。就在拉夫罗夫发表言论的前一天,特朗普表达了对俄罗斯的“失望”,并要求俄罗斯“拿出行动”尽快达成协议。
与此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会见到访的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双方就乌克兰局势相关议题进行了磋商,内容涉及解决乌克兰问题的诸多方面。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当前美俄在领土、北约及乌克兰未来定位等核心议题上达成隐性默契。特朗普政府为促成停火,没有原则和底线,甚至默许乌克兰主权让渡,被乌方批评“受困于俄方信息茧房”。
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 王冲:
美俄关系正经历80年来首次战略转向。莫斯科通过地缘政治博弈推动全面关系缓和,核心诉求是解除美方制裁。这种战略和解将直接动摇乌克兰的战略价值,当北约东扩争议随美俄接近而淡化时,俄乌战场平衡恐被彻底打破。
尽管特朗普正想方设法推动俄乌停火,但双方战斗却依旧激烈。
当地时间4月13日,泽连斯基表示,俄罗斯的弹道导弹击中了苏梅市中心,导致城市街道、房屋等严重受损。目前已造成35人死亡,117人受伤。
另外,俄罗斯国防部13日称,乌军于上周两次袭击别尔哥罗德州的俄罗斯能源设施。通报称,“基辅继续单方面袭击俄罗斯能源基础设施,违反俄美关于自3月12日起停止袭击能源设施30天的协议。”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尽管达成30天基础设施停火口头协议,俄乌双方不仅未落实承诺,反而加剧对关键设施的袭击,并爆发新一轮舆论战。特朗普为缓解俄军空袭乌克兰城市引发的国内政治压力,试图以临时停火作为和谈僵局的策略性妥协,但未能打破战场僵局。当前临时停火协议已沦为形式,既未实现人道主义目标,也未推动实质谈判进展。
4月15日,彭博社报道,美国阻止了G7就乌克兰苏梅州遇袭事件签署谴责俄罗斯的联合声明。白宫解释称,这一切都是为了避免激怒俄罗斯,以“确保与莫斯科的谈判继续进行”。这一表态颇具戏剧性,因为4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刚签署行政令,把美国时任总统拜登在第14024号行政令中宣布实施的国家紧急状态延长一年,其主要目的是封锁俄罗斯资产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
Part.4
4月14日,泽连斯基表示,俄乌冲突终将通过外交方式结束,但乌克兰坚决不承认被占领土归属于俄罗斯。
乌克兰外长瑟比加呼吁各方不要“滥用”和平概念。乌方希望今年能够结束战争,乌方想要和平,但不是“被操纵的和平”。
而对于美乌正在协商的矿产资源协议,瑟比加表示,协议应该是互利的,应符合双方利益,并且不应与乌克兰融入欧洲的进程相矛盾,俄乌冲突结束的方式将决定欧洲未来安全架构。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泽连斯基试图以拖延矿产协议争取战略空间的策略存在风险。当前战场态势已使乌方临近战略耗尽临界点,过度拖延可能导致不可逆崩溃。反观俄罗斯,其通过设定严苛和谈条件实施“战略性拖延”,是为了达成双重目标,既通过战场消耗削弱乌方议价能力,又为后续谈判争取最大化利益空间,这种策略正将和平进程推向“边打边谈”的长期化轨道。
内外重压之下,泽连斯基从强硬坚持到步步退让,陷入无奈窘境。乌克兰如今要满足的不只是俄罗斯的条件,还有特朗普政府的胃口,而欧洲至今没能出现在谈判桌上。弱肉强食,北约分裂,欧洲进退两难,这种局面在二战后还真是闻所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