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上,Per van der Horst 画廊(海牙&台北)携荷兰艺术家Bas Meeuws再度回归。Meeuws从17世纪荷兰绘画大师所创作的精美花卉画中得到启示,进而发展出一种以照片为基础的艺术拼贴作品。17世纪的荷兰植物园众多,郁金香的种植数量也一下子激增,而彼时标志性花卉画家则包括,则扬·勃鲁盖尔(Jan Brueghel),安布罗休斯(Ambrosius Bosschaert)和罗兰德·萨维(Roelandt Savery)。
那时绘画中有意思的一点是,作品所描绘的花往往与季节不一致——艺术家会将不同花期的花组合在一起。Sooke视为:“一种植物学上的不可能”(《每日电讯报》,2016)。事实上,这些作品都基于多年研究,以形成最为优雅、奢侈的混合物。而Meeuws的实践则通过摄影效仿这一呈现方式,利用不同花卉的照片和数码技术的层层铺排、重组,最终达到细节上完美。
在此,我们很高兴能邀请Bas Meeuws来到“艺术家说”栏目。接下去,艺术家将与观众分享他的这一后生产创作方式,以及他的创作灵感。
Bas Meeuws, Hommage à Sanyu (#03), 2017.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Per van der Horst Gallery (The Hague & Taipei)
大家好,我是Bas Meeuws,一名荷兰艺术家。人们大多是通过我较为经典的静物创作了解我。在这方面,我深受17世纪荷兰艺术大师的影响。我想我的工作流程与他们相似:我并不拍摄花卉,而是从不同的照片中,截取花卉的图像,进行拼贴。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尝试不同的配比,就像那些大师们所做的,只不过我使用的是21世纪的数码摄影技术。
© Bas Meeuws, Hommage à Sanyu (#01), 2017.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Per van der Horst Gallery (The Hague & Taipei)
举例来说,当我创作以上这幅作品(《致敬常玉#01》)时,我会参考一张常玉的画作,然后逐步选择、组织你们所看到的花盆、桌面、植物茎叶。其间,我会非常仔细地观察,并猜测常玉可能会使用哪种花卉。经过这样的分析后,我就应用高度写实的花卉照片,然后将其重组,直至画面达到以假乱真、活灵活现的程度。
我的摄影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摄影,因此我宁愿被称为以摄影为基础进行创作的艺术家,而不是摄影师。在今天,摄影可以有多种意味,只要你使用图像进行创作。例如,弗劳尔斯画廊呈现的Julie Cockburn就将刺绣引入到她的创作中,而我的作品则是装订的,数码的。我想,在摄影上,我顶多只花费了5%的时间,其余的精力则都用于接下去的制作,编排,以达到最终我想要的完美。
© Bas Meeuws, Hommage à Sanyu (#01), 2017.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Per van der Horst Gallery (The Hague & Taipei)
目前,我的创作系列都是以照片为基础的。2019年,我开始创作《倒下》系列,这个系列表现倒下的树干,与气候变化和诸如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一系列自然现象有关。我对这个系列还不是最满意,因此还在调整中。与此同时,我也在继续扩展《致敬常玉》系列。
在这个系列中我试图通过摄影转变常玉笔下的花卉,赋予其新的生命。2017年,当我看到常玉的画作,我就立刻被其中简单却无与伦比的美所吸引。当我开始创作这个系列中的首批作品时,我不得不重塑自己。在数码绘图技术的指示下,我在作品中使用了多种透明度的背景,以使其看起来富有层次。
这些作品切实处于一条分界线上,分界线的一边是绘画,另一边是基于摄影的拼贴艺术。未来,我希望能在这一主题上进行更多的实验,例如在其中加入我自己的摄影作品。一切未完待续……
© Bas Meeuws, Hommage à Sanyu (#21), 2020.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Per van der Horst Gallery (The Hague & Taipei)
关于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
PHOTOFAIRS | Shanghai
作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影像艺术平台、中国大陆最为国际化的艺博会,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在过去几年中,对亚洲艺术影像市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亦建立起关于艺术影像媒介最为权威和活跃的交流平台。影像上海保持开拓精神,聚焦国际前沿,以博物馆品质提供诸多版块的全新内容,为亚太藏家、观众和专业人士提供欣赏和发现影像艺术的最佳体验。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的参展画廊均通过严格甄选和精心策展,分布在核心 ( Main ) 和平台 ( Platform ) 两大版块,前者汇集了专注于现当代摄影的国际顶尖画廊,后者则是新兴艺术家和国际画廊的重要平台 。从教科书级别的艺术大师,到活跃在国际摄影和移动影像前沿的艺术新星,逾百位各个年龄层次的优秀艺术家的力作将济济一堂。博览会亦推出『在场』( Staged )、『洞见』( Insights )、『焦点』( Spotlight )、『对话』( Conversations )等精彩特展和公共内容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