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一甲子,兰考在千顷澄碧中追思焦裕禄

本文转自【新华社】;

新华社郑州5月14日电 题:穿越一甲子,兰考在千顷澄碧中追思焦裕禄

新华社记者李俊、吴刚、韩朝阳

5月14日,兰考,焦裕禄烈士陵园。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追思焦裕禄。

焦裕禄离开我们整整60年了。

苍松翠柏间,焦裕禄陵墓被鲜花挽联簇拥,墓碑上的遗像,年轻面庞眼神清亮。

上午9时,省市领导、医护人员、环卫工人、种粮农户……前来祭奠的人群身着朴素,面朝陵墓,依次由右至左环绕一周,向焦陵鞠躬致敬。

“深切怀念父亲,您的子女们。”这是焦裕禄亲属敬献的挽联。

“每年春天,泡桐树都会开出粉红的花朵,展现无限生机。”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说,“我相信父亲的精神会像泡桐一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何止焦裕禄的子女。焦陵前,白发苍苍的老人、风华正茂的青年、蹒跚学步的孩童,他们或见过本人,或听过故事,或仍旧懵懂,汇聚于此,共同告慰“兰考人民的儿子”。

“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陵园南广场的大屏上,焦裕禄生前的话语触人心弦。

82岁的兰考老农魏善民曾和焦裕禄同吃同劳动,焦陵前,他眼含热泪、深深鞠躬,“焦书记,今年麦子好得很,原来亩产40斤的孬地,如今小麦产量超千斤了。”

俯瞰兰考,县城已被繁茂泡桐环绕,满眼澄碧。

东侧的红庙镇高标准农田,绿色的麦浪在风中起伏;北侧的东坝头镇,一台台风力发电机高高耸立;东北侧的堌阳镇,悠扬琴声在空中回荡,那是人们用泡桐树制作的乐器鸣响哀思。

拜谒焦陵,许河乡党委书记周满仓向焦书记报告,在几任县委领导的接续努力下,两周前,兰考最后一片苦水区终得治理,1.3万余名群众农业生产“靠天吃饭”成为历史。

拜谒活动后举行的弘扬焦裕禄精神座谈会上,焦裕禄曾工作过的尉氏县、杞县等地干部表示,要以实干担当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陵园南侧的焦裕禄纪念馆,讲解员轻声讲述:“焦书记临终前,仍旧惦记着盐碱地里的庄稼怎么样?泡桐树种了多少?兰考数百年来的‘三害’治理得怎么样?”

思君一甲子,告慰焦裕禄。

兰考县委的工作总结中,全县以风能、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24万千瓦,成为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兰考县家居产业园入驻企业440余家,发展木材加工专业村36个,带动10余万群众就业。

曾经风沙肆虐的贫困县,正绘就一幅绿色产业蓬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振兴图景。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兰考,已换了人间。

焦桐广场,焦裕禄当年亲手种下的泡桐华盖如云,树荫下,聆听讲解的人群正感悟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响彻中国大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