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蛋白尿不在乎发生尿毒症,如何早发现肾病,中医治疗方法

慢性肾脏病(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包括肾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GFR下降低于60%超过3个月的肾脏疾病的统称。

引起慢性肾脏病的疾病包括各种原发的、继发的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损伤和肾血管的病变等,诱发因素包括疾病、饮食、不良嗜好、过劳、药物、意外伤害等。根据GFR可以将慢性肾脏病分为5期,在CKD3期之前,可以无任何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轻度不适;少数病人可有食欲减退、代谢性酸中毒及轻度贫血。但是CKD3期以后,各种症状更明显,进入肾衰竭期以后进一步加重。

如未能及时有效救治,病情恶化进展,将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最终形成尿毒症。可出现高血压、心衰、严重高钾血症、酸碱平衡紊乱、消化道症状、贫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可危及生命。

尿毒症不是一个独立病,而是许多肾脏病的发展到终末期的病理状态。无论什么原因的肾脏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没有有效控制,发展到晚期,肾功能丧失就是尿毒症。因此,避免尿毒症,首先要控制慢性肾脏病。做到早发现、早识别,规范治疗。

女子高血压蛋白尿没重视发生尿毒症

病例:患者xxx,女,42岁,在12年前,体检发现蛋白尿、高血压,因感觉没什么不舒服,不在乎。当地医生建议做肾穿明确诊断,患者不同意;开药服用一段时间,感觉没什么变化,自行停药。

在2年前,检查发现血肌酐升高,提示肾功能下降,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了,但因没有特别难受的感觉,仍然不在乎。在1个月前,因劳累后开始出现严重的水肿、腹水、呼吸困难、憋气等,有一种频死感,这时才害怕了,赶紧到当地医院就医,医生说病情太重了,建议到上级大医院治疗。于是患者去了一家大医院。

因患者病情较重,医生直接收入住院,检查发现,血肌酐901 mol/L,肾小球滤过率12ml/min。还有严重的高血压、贫血、酸中毒、心衰等,被确诊为尿毒症,伴并发症。医生立即给患者降压、利尿、消肿、控制心衰后,做了腹膜透析治疗,病情平稳后,用中药调理,饮食上进行营养合理搭配,经过1个多月的综合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遵医嘱用药。

医生表示,患者12年前发现蛋白尿和高血压,虽然没有做肾穿确诊,推测可能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如果当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完全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也就不会发生肾衰。在发现血肌酐升高时,如果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严格控制危险因素,虽然肾小球损伤不可逆,但只要稳定病情,剩下的肾小球仍然可以维持功能,就可以延缓尿毒症的发生。

当身体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肾脏病

1、蛋白尿。如果发现尿中有泡沫,且泡沫长时间不消散,尿常规检查显示尿蛋白“+”,就要引起重视。要做进一步检查确诊。因为肾病早期,尿中少量的蛋白往往没有任何不适感觉,大多是体检时发现。大量蛋白尿时会出现尿中泡沫,严重的泡沫尿类似于啤酒花。蛋白尿是肾脏病早期的证据。早期发现肾脏病,一定不要忽略尿检查。

2、血尿。尿中出现红细胞就称为血尿。大多数情况尿中只有少量的红细胞,肉眼看不到,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称“镜下血尿”。镜下血尿要通过尿检发现。少数严重的血尿,肉眼就能看出来,像“洗肉水”,更重的血尿像鲜血一样红,还可以看到血凝块,称为“肉眼血尿”。一旦发现了血尿,要做显微镜检查,看红细胞的形态,以明确红细胞是来自于肾脏,还是来自于肾外。

需要注意的是,尿潜血阳性未必是血尿。有的尿潜血检查会受到尿中许多化学物质的干扰而出现假阳性,做尿沉渣离心镜检可以明确。

3、高血压。血压≧140/90mmHg通常认为是高血压。如果肾脏缺血或者肾脏受到损伤后,肾脏就会分泌一种物质叫“肾素”,肾素通过一系列的过程引发高血压,称肾性高血压。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症状,比如“肾炎综合征”就会出现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据统计,60%的肾小球肾炎和90%慢性肾衰竭患者都会出现高血压。年轻人出现的高血压一定要检查肾脏。

4、水肿。水肿是肾脏病特征性的表现,许多病人是因为出现了水肿才去医院看病。水肿最常见于两个部位:一是眼睑、面部水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二是下肢水肿,小腿脚踝多见,重症卧床者还可发生在臀部、大腿,往往伴有胸水、腹水等,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肾脏病的水肿一般同时伴有蛋白尿等。

5、血肌酐增高。血肌酐是人体的代谢废物,每天产生的量相对恒定,而且绝大部分血肌酐通过肾小球排泄,根据血肌酐水平升高可以推测肾功能下降。

6、贫血。慢性肾脏病,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红细胞生成障碍,就会出现贫血,称肾性贫血。一般来说,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min后就会出现肾性贫血,贫血是慢性肾脏病严重的标志,贫血越重,表示肾功能越差。

中医如何治疗慢性肾病?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以整体辨证论治,也可以内外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比较显著。比如水肿阶段,治疗主要是温阳、解外寒。如果属于气阴两虚型,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养气养阴。可以用黄芪、生姜、红枣等组成方剂。其次,针灸治疗可以通过经络和穴位的同时作用,达到疏通气血、调节阴阳的效果。

慢性肾炎属中医“水肿”、“疲劳”等病症范畴。一般认为本病以本虚标实为其基本病机。本虚者指肺、脾、肾之亏虚,其中尤以肾虚为主,可同时影响心、肝等脏,出现阴阳气血虚损等症状。其标实者包括诸多诱发因素及病理产物,如风、寒、湿、热、疮毒、淤血等等。在治疗过程中应正确分辨和处理正虚,邪实的标本缓急和主治轻重。普通型慢性肾炎一般多从正虚辨治,以扶正为主。

1、肺脾气虚型。症状:面目虚浮,肢体浮肿,气短乏力,容易感冒,胃纳欠佳,腹胀腰酸,小便短少混浊。尿检有蛋白管型等舌质淡伴有齿痕,苔薄或腻,脉沉细无力。治法:益气固表,温补肺脾为主,兼顾摄精固肾。方药:参苓白术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处方:生黄茋、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山药、枣皮、熟地、泽泻、杜仲、当归、枳实等。若汗出恶风,卫阳不固者,酌加防风、蝉蜕桂枝、细辛、汉防等。小便短少加白茅根、益母草、二丑粉;尿蛋白量多加芡实、白花蛇舌草。

2、肾虚精亏型。症状:浮肿,长期蛋白尿不减,伴有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阳萎遗精,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尺部尤弱者。治法:益肾摄精。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处方:熟地、山药、茯苓、枣皮、丹皮、桂枝、炮附子、川牛膝、车前子等。加减:若阳虚畏寒者,桂枝改肉桂、炮附子或加仙灵脾、仙茅;偏阴虚烦热者,去桂附加知母、黄柏、桑寄生;镜检有血尿者加旱莲草、小蓟等。

(东方红星,文/李烈,医师/张振忠;约2600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