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研读经典」读《资治通鉴》1543——无原则的宽容不是美德
读《资治通鉴》1543
——无原则的宽容不是美德
研读经典
原文: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太元五年(公元380年)
春,正月,秦王坚复以北海公重为镇北大将军,镇蓟。
五月,窦冲等与洛战于中山,洛兵大败,生擒洛,送长安。北海公重走还蓟,吕光追斩之。屯骑校尉石越自东莱帅骑一万,浮海袭和龙,斩平规,幽州悉平。坚赦洛不诛,徙凉州之西海郡。
臣光曰:夫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尧、舜不能为治,况他人乎!秦王坚每得反者辄宥之,使其臣狃于为逆,行险徼幸,虽力屈被擒,犹不忧死,乱何自而息哉!《书》曰:“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诗》云:“毋纵诡随,以谨罔极;式遏寇虐,无俾作慝。”今坚违之,能无亡乎!
柏杨白话版:380年(晋·太元五年)
春季,正月,前秦帝国(首都长安【陕西省西安市】)天王(三任宣昭帝)苻坚(本年四十三岁)再任命北海公苻重(苻重叛变事,参考前年【三七八年】十月)当镇北大将军,镇守蓟城(北京市)。
五月,窦冲等跟苻洛在中山会战,苻洛军大败,崩溃。政府军生擒苻洛,押送长安。北海公苻重逃回蓟城,吕光追击,斩苻重。骑兵指挥官(屯骑校尉)石越率骑兵一万人,从东莱郡(山东省莱州市)乘船舰出发,渡过渤海,袭击和龙,斩平规;幽州之乱,全部平息。苻坚赦免苻洛,不加诛杀,放逐到凉州西海郡(内蒙古额济纳旗)。
司马光:对有功的人不奖赏,对有罪的人不诛杀,即令是伊祁放勋(尧)、姚重华(舜)在位,国家也不能治理,何况其他君王?前秦帝国天王苻坚,每次生擒叛徒都加赦免,鼓励他的臣属乐意的去试一试叛变,勇于冒险,以求侥幸成功。即令力量消失,被生擒活捉,仍然不必担心会死,则大乱怎么能够平息!《书经》上说:“严明克制姑息,事情成功。姑息克制严明,事情不能成功。”(《胤征》:“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诗经》说:“不要宽恕诡诈狡狯的人,应该极端小心。要阻止凶恶暴虐的人,防他翻脸相吞。”(《民劳》:“毋纵诡随,以谨罔极。式遏寇虐,无俾作慝。”)而今,苻坚却违背这些教训,怎么能够不亡!
读书笔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宽容是美德,但是没有原则的宽容,就不再是美德,因为对恶人的宽容,就是对好人的伤害,是对自己的伤害,是对事业的伤害。
柏杨:每一个人,都有所蔽,也就是都有盲点,位置在盲区的东西,他就看不见。昏庸之辈,固然如此,俊杰之士,也是如此。苻坚的睿智和见识,都是第一流的,却不能没有所蔽。宽容是一种高贵的美德,但对一个政治领袖而言,过度宽容,只看见面前两行眼泪,看不见天下千万人的悲哭。宽容遂变成姑息,一定破坏法律的尊严,瓦解社会的稳定。
而且,宽容和爱心,绝对不像宗教家们所形容的那样,是一颗万灵仙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了解,在于层面相同,高尚的美德遇到卑鄙的心灵,反而会被认为愚不可及。当你包容某人的过失时,如果他反而认为你又跳进他的圈套,爱心就变成培养忘恩负义的温床。品质高尚的人,才有感恩能力,不是每人都具备这种能力,苻坚不久就吞下他是非不分的恶果。
(林海:长安街读书会成员)
注:授权发布,转载须统一注明来自长安街读书会公众平台:changanjie-read。
本期责编:李舒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