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21年酒泉市欢度元宵节。(资料图) 谢沛宏 摄
兰州6月23日电(记者冯志军)近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让甘肃酒泉再次进入全球视野,引起关注热潮并持续升温。从新中国成立前的“战乱频仍、产业凋敝、民不聊生”,到近年因“古今两飞天,新旧两能源”而驰名中外,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酒泉打磨出一批“金字招牌”。
中共甘肃省委“风华百年路奋进新陇原”——甘肃省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酒泉专场)23日在兰州举行。
酒泉市委书记吴仰东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壮阔历程,举全国之力在酒泉建成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核四〇四基地、玉门油田等一批大国重器,成功打造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亚洲最大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全国戈壁生态农业发源地、中国西部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等一批金字招牌。
图为始建于东晋的酒泉钟鼓楼。(资料图)谢沛宏摄
机械化生产育高端农业多极支撑壮大工业经济
吴仰东说,1949年,酒泉农业增加值只有3900多万元。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延续近两千年的“二牛抬杠”被机械化生产替代,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日光温室、钢架大棚、规模养殖等设施农业成为发展主流。
如今,蔬菜、制种、瓜果等经济作物成为酒泉主导产业,培育出酒泉洋葱、敦煌葡萄和李广杏、瓜州蜜瓜、玉门人参果等特色品牌,当地蔬菜制种产量和出口量占全国约一半。
吴仰东表示,进入新时代,酒泉集群化发展现代制种、高效蔬菜、特色林果、食药同源、绿色畜牧和农畜加工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戈壁生态农业。去年当地一产增加值达113.3亿元,是1949年的290倍,现代农业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前列。
图为酒泉境内新能源产业。(资料图)酒泉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农业生产日新月异的同时,酒泉工业经济规模亦在不断壮大。据介绍,新中国成立前,酒泉工业以手工业和私营作坊为主,规模较小,生产工具落后,仅可维持简单生产。而后,玉门油田石油产量在1950年后期近十年占到全国一半以上,先后向全国各油田输送骨干力量10万多人,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共和国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吴仰东说,西部大开发以来,酒泉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迅速崛起。近十年来,当地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举,逐渐形成石油化工、清洁能源、精细化工和煤化工、硅材料等同步发展、多点开花的产业集群。
据统计,去年酒泉市二产增加值达271亿元,是1949年的4200多倍,增速领跑甘肃,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正逐渐显现。
敦煌文化引领加速文旅融合昔日戈壁荒漠“绿洲镶嵌”
酒泉是丝绸之路重镇,经过几千年积淀形成的敦煌文化、航天文化、丝路文化、边塞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交相辉映,5处世界文化遗产和2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星罗棋布,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享誉世界。
图为酒泉境内新能源产业。(资料图)酒泉市委宣传部供图
“地球上除了海洋以外,几乎所有的地形地貌都在酒泉呈现。”吴仰东说,尤其是雄浑厚重、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已成为甘肃文化旅游发展的龙头。酒泉持续放大敦煌文化效应,加快建设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打造敦煌旅游、沙漠胡杨林等十大重点景区,敦煌文博会等十大品牌节会,近年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保持高位增长。
酒泉地广人稀,四分之三的国土为戈壁荒漠。“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描写的即是酒泉曾经的荒凉景象。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酒泉人战天斗地、植树播绿,“锁黄龙、防风沙”。尤其近年来,当地实施“南护水源、北拒风沙、中兴绿洲”,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5.54%,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9平方米。
“昔日的戈壁荒漠如今绿洲镶嵌、郁郁葱葱,已被绿树成荫的林地、阡陌纵横的田地、白墙青瓦的住房所覆盖。”吴仰东表示,酒泉数十年孕育出的铁人精神、航天精神和莫高精神,未来将继续被传承和弘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