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30年江湖:从疯狂到争议

0.png

和程萌父母同去的几位老人,大多都买了这家公司的保健品,而60岁以上的老人,正是此类保健品的销售对象 在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后,保健品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同时,由于其商品特性,非常适合于直销模式   法治周末记者 高原 向少年卖希望,向中年卖自由,向老年卖健康,这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业模式。 保健品的销售商们显然深谙此道,并在保健品的宣传中不遗余力。 2018年年末,丁香医生平台的一篇文章,揭开了天津权健帝国的另一面。2012年12月底,身处化疗过程中的内蒙古小女孩周洋,在央视求助曝光后,被权健企业的人劝说停止治疗,改为服用保健品,两个月后病情恶化,去世了。随后,周洋的父亲将权健公司告上法庭。 2019年1月7日,天津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天津发布消息称,“已对权健公司实际控制人束某某等18名犯罪嫌疑人依法刑事拘留。” 嫌疑人的罪名是涉嫌组织、领导传销还是虚假广告目前尚未有定论,但保健品身上的这两宗“原罪”,从三十年前我国的保健品发迹开始,就一直常伴其左右。  目标:从少年到老人

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徐华锋回忆起30年前的一个故事:

1988年的一天,浙江一个校办厂经理,在沿街推销课外辅导资料时,得知浙江大学一名教授有一个配方,对小孩营养消化有好处,便登门拜访并最终研制成一款儿童营养液:“娃哈哈营养液”。他还发明了一个广告词:“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3年间该产品便销售过亿元。

徐华锋口中的经理便是现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2013年,他以820亿元的财富第三次登上内地首富宝座。而娃哈哈的第一桶金,就来自于保健品行业。

这一年,正值改革开放第十年,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对食品和营养的需求直接驱动了保健食品行业的诞生。

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除了娃哈哈,还有广东太阳神、山东三株集团等。

而在1987年至1996年这十年间,全国保健食品厂家迅速激增到三千多家。太阳神、红桃K、昂立一号、巨人集团的“脑黄金”等品牌,都在这个阶段经历了疯狂扩张。

程萌(化名)到现在还记得,初中二年级的时候,一次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第二天,父母就拎回来六盒“生命一号”。她还清楚地记得“生命一号”的广告里,穿校服的大男孩在自己头顶上画了一个光环,反复强调“补充大脑营养,提高注意力”。

在那个信息闭塞的时代,保健品的广告就像是通向精彩世界的单向门,而喝各种补脑口服液、吃保健营养粉,几乎成为那个年代独生子女的一种标志性集体记忆。

1994年,国家统计局对35个大中城市进行调查,30%以上的家庭会买保健食品馈赠亲友,而北上广等十大城市10岁以上的少年服用各种营养口服液高达83%。

一个疗程的“生命一号”并没有让程萌觉得自己的注意力提高了多少,反而从那之后胖了十斤,尽管她不知道是否和吃保健品有关联,但从那之后,程萌对保健品一直没有好感。

这种反感一直持续到程萌成年,而她的父母,从给孩子买保健品的年轻人变成了给自己买保健品的老年人。

每天早晨八点,程萌的父母会准时出发,去距离家三站远的一家“健康中心”听讲座,“说是健康中心,我觉得就是骗子的窝点”,程萌对父母口中的健康中心充满了怀疑。

每天两个小时的课程之后,父母有时候会拎回家鸡蛋,有时候是挂面,有时候是面粉,越来越多的小礼物让程萌觉得距离陷阱越来越近,可是越让父母警惕,他们的积极性却越高。

这家“健康中心”是北京某生物科技保健品销售公司的总部,“免费”鸡蛋、“专家会诊”“体检赠送”是其对外宣传的几个亮点,听完课后,老人们被逐个安排做免费体检,并一直被推销。通过会销销售的保健食品,利润往往高达十几倍。

程萌想去听一次课,销售人员称公司规定课程只向老年人开放,被拒之门外。“我们的产品主要卖给老年人,你们年轻人不需要来听。”销售人员解释。

终于,在父母连听了两个月的课后,家里多了两万元的保健品。

和程萌父母同去的几位老人,大多都买了这家公司的保健品,而60岁以上的老人,正是此类保健品的销售对象。

国家发改委发布《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称,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左右。

2018健康管理蓝皮书则称,我国保健品市场2005年至2015年的平均年增速为13%,位居世界第一,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

在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后,保健品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同时,由于其商品特性,非常适合于直销模式。

程萌的母亲一直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保健品的销售人员告诉她,服用三个疗程后,就可以和常年服用的降压药和降糖药说再见了。然而,仅一个疗程后,程萌母亲的血压和血糖就开始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想去退货却遭到拒绝。

程萌不明白,为什么国家一直在出台相关的规定,却依然阻止不了和父母一样的老人屡屡上当?

定位:食品还是药品

程萌的疑问,和近年来保健品的定位模糊不无关系。

1996年,卫生部出台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食品第一次有了明确定义: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同时,由当时的卫生部门和食药监部门推出的一系列的评价程序、检验方法、技术规程、规定要求等出台。

也在这一时期,保健食品开始实行批准文号管理制度,即保健食品企业须为产品申请批准文号,在获批产品外包装标注“国食健字”字样,为天蓝色帽形,业界称“蓝帽子”,准文号为“卫食健字”,终身有效。

但“蓝帽”制度逐渐受到质疑。

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有些企业报批“蓝帽子”的各种费用超过1000万元,过去15年各个商家为审批“蓝帽子”费用累计超50亿元。昂贵的审批费用和时间成本,使中国成为全世界保健食品行业准入门槛最严格、成本最高的国家。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国内保健食品市场的准入门槛一直是很高的,包括建厂和保健品上市等都要获得行政许可。”

然而在其他国家,很少出现将保健品纳入食品范畴管理的情况。

比如,澳大利亚将保健品放在药品内管理,允许宣称预防、辅助治疗等作用;美国、欧盟、加拿大则单独立法管理,美国叫膳食补充剂(Dietary Supplement),加拿大称天然健康产品(Natural Health Products),欧盟是食品补充剂(Food Supplement)。

而我国将保健食品纳入食品范畴管理带来的问题是,从法律层面制约了其声称预防或辅助治疗的可能。

范畴的模糊直接导致了这个行业的无轨运行。

2009年制定食品安全法期间,对于是否该将保健食品纳入食品安全法管辖范围,相关专家就有不同意见。

“当时有些专家说保健食品应该按照食品管,保健食品这个概念没有存在的必要,更没有单独审批的必要;如果产品有保健功能,就应该放到药品里面去管。”徐华锋回忆道,他参加过食品安全法征集意见。

最终结果是,保健食品的概念在法规中被模糊化,2009年食品安全法中保留与保健食品相关的概念为“声称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2009年食品安全法之后,保健食品具体管理办法迟迟未能出台,这也导致这个产业在接下来的6年处于“无轨运行”的状态。直到2015年7月28日,国务院法制办官网终于正式公布了3项关于保健食品的法规征求意见稿。

2015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将保健食品纳入特殊食品实行监督管理,明确“保健食品的功能和成分应当与标签、说明书相一致”,并对其广告作出规定。

具有蓝帽标准的保健食品由原食药部门监管,而其他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或假劣保健食品,则由原工商或质监部门管理。但原工商和质监部门一度也认为,这不属于自己的监管打击范围。

“政府职能的交叉,一定程度上使保健食品企业无序增长。”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广告标准:缺失

尽管食品、药品和保健食品在行政上有清晰的划分,但在消费者看来,保健滋补养生产品都是广义上的保健品,部分不具有“蓝帽子”标识的企业也抓住了公众认知的这一薄弱环节。

这也滋生出保健品行业里虚假的广告宣传和夸张的营销攻势。

1995年,号称从中华鳖提取了大量营养物质,配合传统中草药,能够益智健脑、补肾强身的“中华鳖精”红极一时。后经曝光,所谓鳖精基本上是糖精合成,这个风靡一时的神药也被戏称为“一只王八养活一个厂”。

2015年起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保健品的生产要求与食品行业标准一致,不同的是,保健食品需要通过卫生部的审查认证,或者资格证书。

因此,在审查上,保健品需要做的只是跟食品一样进行色泽、气味、理化指标、污染物等指标的审查,但在宣传上,保健品却可以进行功能性宣传。

虽然仅仅是声称“具有功能”,但“辅助降血脂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等却给人以“疗效”的误导,这成了中国保健品宣传中最常见的套路。

上述业内人士介绍,我国目前尚无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标准,同时保健食品广告证明主要由工商部门管理,发布前不经食品卫生部门审查,广告发布后,抽验的权力在卫生部有关部门,但执法权在原工商部门,处理投诉则归消费者协会,多头管理使得对保健食品的质量监管有相当难度。

不过,这种状况也在近年来得到改善。

2017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第三条提出,规范功能声称管理,强化功能声称科学依据的审查,功能声称应当具有充足的科学依据和判定标准;

第四条提到,保健食品应当明显标注特殊标志,产品名称不得以保健功能命名等。

而这些新规,恰恰与目前保健食品行业所存在的欺诈营销、夸张夸大等问题相对应,因此《意见》的出台,或将使保健食品行业良莠不齐的乱象得到改善。

“以前由于监管‘内紧外松’,审核难过,而保健食品市场越来越大,这使得一些渴望入局的企业往往采取打擦边球的手段进行假冒伪劣。”朱丹蓬说。

“现在是刚好与之前相反,是‘外松内紧’,只要企业的报备资料没问题,再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企业就可以入局了。而一旦企业产品出现违规,或将面临比之前更加严厉的处罚。”朱丹蓬表示。

责任编辑:马蓉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