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I财经社健识局 王灿
编 | AI财经社健识局 严冬雪
本文来源于AI财经社旗下医疗大健康品牌“健识局”,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一份业绩预告让保健品“龙头”汤臣倍健栽了跟头。
2019年12月31日,汤臣倍健发布公告称,预计2019年亏损3.65亿元至3.70亿元,与2018年10.02亿元的盈利相去甚远,这也是汤臣倍健自2010年上市以来首度亏损。
在2019年3季报里,公司还盈利11.91亿元,及至跨年夜却突然风云大变,堪称年尾“压哨式爆雷”。
汤臣倍健表示,公司收购的澳洲益生菌品牌Life-Space Group(下称“LSG”)在澳洲市场的业务未达预期。由此,汤臣倍健对前期收购LSG形成的商誉进行了初步减值测试,预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10亿元至10.5亿元,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约5.4亿元至5.9亿元,导致公司业绩亏损。
31日晚,深交所就该业绩预告向汤臣倍健发出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上述商誉减值的具体情况,并要求披露对应参股企业的名称、投资金额等。
2020年1月2日开盘后,汤臣倍健股价曾一度下跌6.45%,后又拉升,收盘时报16.13元,比上一交易日微跌0.98%。目前公司总市值约255.26亿元。
收购LSG本是汤臣倍健出海并布局益生菌产品线的一步棋子,却令汤臣倍健“爆了雷”。
被寄予厚望的益生菌市场
LSG主要从事益生菌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旗下最主要的品牌为Life-Space(下称“益倍适”),有约26个益生菌产品,剂型以益生菌粉和胶囊为主,用于协助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针对人群包括孕妇、婴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及老年人群。
收购LSG前,汤臣倍健的主营业务为膳食补充剂的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天然动植物提取物等,但尚未在益生菌产品线有太多积累。汤臣倍健曾表示,收购LSG即为了丰富现有产品线,布局全球细分领域市场,并为未来创造更多海外并购机会。
益生菌消费市场的高复合增速或是汤臣倍健布局的主要原因。中泰证券研报显示,自2005年至2018年,全球益生菌消费市场的增长率稳定在10%至15%。其中,中国市场的复合增速达到17%。
中国益生菌市场无疑还是蓝海。对于LSG来说,通过汤臣倍健已有的营销渠道,益倍适品牌可以快速进入实体店面渠道,也可提高LSG和汤臣倍健的交叉销售机会。
收购时,LSG的100%股权在评估基准日的评估值为35.62亿元,评估增值34.61亿元。34.11倍的溢价无疑释放出一个信号:双方都对未来一片看好。
消费升级趋势让保健品企业看到了市场的潜力,而国内电商平台的爆发也让汤臣倍健看到了更多营销可能。总得来说,LSG曾被汤臣倍健寄予厚望。
但这枚棋子随后就遭遇重创。
《电商法》带来的重创
风险随即而来。在2018年年报中,汤臣倍健就曾透露,国家相关政策、行业法规、标准建设尚不完善等有可能对整个行业或公司产生一定影响。
目光再回到商誉。实际上,汤臣倍健已经在2018年年报内提示了商誉风险:截至2018年年末,汤臣倍健合并报表商誉为21.66亿元,占合并报表总资产的22.12%,全部系LSG交易形成。
商誉风险仍在。2019年1月1日,重挫LSG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来了。
根据《电商法》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包括从事网络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依法纳税。
自此,跨境电商、海外代购等业务受到更强的管制;较为依赖代购渠道这一特点,也为LSG埋下隐患。
随着部分中小代购逐渐退出市场,对于海外代购收入占比较重的LSG来说,新政的影响尤其明显。汤臣倍健CEO林志成曾表示,这令LSG澳洲市场业务受到较大影响,远超公司并购LSG时的预判。
在2019年第三季度,汤臣倍健曾提示境外业务受《电商法》实施影响较大。年末的业绩预告终于让这颗“定时炸弹”爆发,2019年成为汤臣倍健上市以来的首个亏损年。
益倍适能走通“大单品”模式吗?
值得注意的是,汤臣倍健也在2019年业绩预告中表示,扣除前述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影响后,公司预计2019年销售收入较2018年同期有一定幅度增长。
对于增长原因,汤臣倍健认为,公司在2019年采取了适度激进的市场策略,包括启动以蛋白粉为形象产品的主品牌提升策略,继续推进“大单品”战略、开启电商品牌化3.0战略、加速商超渠道和母婴渠道建设等。
就益倍适来说,汤臣倍健曾计划将益倍适作为公司第三个大单品实施。除了拓展新的线下渠道外,汤臣倍健还希望保持它在澳洲药店、中国跨境电商益生菌细分领域的品牌地位。
而销售收入的增长是需要条件的。2019年前三季度,“大单品”战略使得汤臣倍健在主品牌“汤臣倍健”和关节护理品牌“健力多”上重点发力,将其营收分别同比提高了9%和50%。与此同时,汤臣倍健2019年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合计12.12亿,同比增长54.02%。
但《电商法》的限制,再加上上述两大单品的庞大销售投入,或许很难让市场明确,汤臣倍健究竟留了多少力量给益倍适。
近年来,汤臣倍健的出海脚步逐渐加快。可正如LSG一样,但出海业务显然还不是汤臣倍健的重头戏。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汤臣倍健境外业务收入贡献占比6.84%,境内业务收入贡献占比93.16%。就目前来看,国际市场尚不能称为汤臣倍健的重点。
未来,汤臣倍健需要进一步发挥同LSG的协同效应,尽快完成深度融合。此外,随着跨境电商和LSG的国内线下业务继续发展,2020年LSG境外业务的前景还有待观察。
根据中金公司研报,2019年计提商誉和资产减值损失后,评估机构将根据2019年经营情况对减值测试的相关指标进行重估。由此,大额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或为一次性损失,汤臣倍健的境外业务仍有回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