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不接DeepSeek?互联网大厂的新天问

做一把开源的梦。

接不接DeepSeek?正在成为腾讯、百度、阿里、字节等大厂决策层面临的新天问。

在后厂村、海淀黄庄、未来科技城、滨海大厦、TIT创意园……无数有关DeepSeek的问题被提出,一些与路线有关的决策被制造。很快,这些决策就被传导到用户面前:

2月15日,微信正式内测“AI搜索”新功能,接入DeepSeek-R1的“深度思考”服务,用户可免费使用;2月16日晚间,百度搜索官宣将全面接入DeepSeek 。更早前,2月12日,阿里旗下的办公软件钉钉已全面接入DeepSeek系列模型;2月4日,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宣布全面支持DeepSeek系列大模型;当天晚间,京东云正式上线DeepSeek-R1和DeepSeek-V3模型。

看起来,所有大厂都做出了同样的决定,但仔细分辨,“接”和“接”之间的千差万别,映射了BAT们此时此刻的不同选择。

业务侧产品接还是自家大模型产品一起接?云业务接还是主营业务接?至少到目前为止,大厂们还没有生成标准答案。

腾讯最果断,字节最自信

拆解当前互联网大厂接入DeepSeek的方式,大致可以按照程度深浅分为三类:

全线接入,包括自研大模型产品

主营业务侧产品接入

云服务接入

1)全线接入

腾讯是全线接入DeepSeek的代表。

2月15日晚间,微信正式内测“AI搜索”新功能,被灰度到的用户在使用微信内的“AI搜索”功能时,可以选择“深度思考”模式,该模式提供“由DeepSeek-R1模型经过长思考而提供的更全面的回答”。

根据当前使用体验,微信版本的“D老师”只提供单次问答,不具备连续对话能力,确实符合“AI搜索”的定义,是一个轻量化的AI搜索工具而非AI助手。

生成结果方面,接入DeepSeek的微信AI搜索默认开启联网功能,信息源来自全网,暂不支持限定在微信生态内进行内容搜索和内容生成。

2月16日,QQ浏览器官宣接入DeepSeek-R1,支持深度思考、联网搜索、多轮对话、历史记录回溯等功能。刺猬公社测评后发现,手机端的固定入口在首页搜索框的搜索图标下,此外还在首页展示了大幅banner入口。

2月17日,腾讯文档也发布推文宣布“正式接入DeepSeek-R1满血版”,用户在移动端和PC端均可选择使用腾讯自研的混元模型或DeepSeek-R1。

比起微信、腾讯文档、QQ浏览器等业务侧产品的接入,腾讯的另一个决策或许更能说明拥抱DeepSeek-R1的决心——2月13日,腾讯自研的AI助手“腾讯元宝”正式接入DeepSeek-R1,支持用户切换使用混元大模型和DeepSeek R1。

此前,腾讯元宝的定位是“基于自研混元大模型的C端AI助手App”,相当于文小言之于百度,豆包之于字节,通义之于阿里。

截至2月17日,腾讯元宝是上述大厂AI助手产品中,唯一一位真正接入DeepSeek的选手。

这一选择是否会对自研的混元大模型带来冲击?从当前产品描述看,腾讯希望DeepSeek-R1给用户提供长思考后更全面的答案,混元大模型则能给用户提供更常用、更高效的回答,相当于对用户提问的场景和问题复杂度进行了切分,提供两种具有差异性的选项。

如果把腾讯元宝作为单一产品,这一选择无疑能大幅优化用户体验;但放置在大厂AI研发进程的大背景下,接入外部开源大模型,对自研大模型的品牌声望、投入正当性、乃至未来的发展信心,都有可能形成挑战,最终需要由管理层做出决断。

因此,腾讯之外,其他几家大厂自研的AI助手,当前还未真正接入DeepSeek。

2)主营业务侧产品接入

百度、阿里等公司对DeepSeek的接入,主要体现在自己的主营业务侧产品。

此前,有报道称“文小言已接入DeepSeek-R1模型”,但根据更新日志,文小言只是通过DeepSeek-R1模型优化了“拍照解题功能”。根据刺猬公社2月17日测试,文小言当前可供切换的对话模型仍只有文心3.5、文心4.0和文心4.0 Turbo三种,没有DeepSeek-R1的选项,而“拍照解题小助手”只是文小言内置的众多智能体中的一个。

在2月13日发布的公告中,除了提到文小言将于“4月1日0时起全面免费”,还提到“将在近期全新上线深度搜索功能”,从后续表述看,深度搜索功能为文心大模型自研。未来,百度是否会像腾讯一样,在自研AI助手产品中全面接入DeepSeek,答案尚未揭晓。

相较之下,百度搜索接入DeepSeek的消息则在2月16日晚间尘埃落定。百度搜索发布官方通告称:“为丰富更多元化的搜索体验,百度搜索将全面接入DeepSeek和文心大模型最新的深度搜索功能。”

“将”意味着一种已确定而未完成的状态。2月18日零点,百度搜索接入DeepSeek终于成为完成态,从百度APP首页搜索任意关键词后,选择AI+进入AI搜索页面,DeepSeek-R1入口会以标签形态出现在输入框上方。

搜索业务外,百度文库和百度网盘均为AI能力运用场景较多的业务,后续是否会接入DeepSeek,同样值得行业关注。

阿里当前的选择与百度类似。

作为通义大模型的C端主力产品,定位为“全能AI助手”的通义APP当前尚未接入DeepSeek。而阿里旗下的多款业务侧产品则已先行接入或宣布将接入DeepSeek,例如办公软件钉钉,已支持用户使用DeepSeek 系列模型创建钉钉AI助理、定制智能多维表格等;1688则宣布将基于DeepSeek开发生意大模型,推出免费数字员工。

相较腾讯,百度和阿里都选择先让业务侧产品搭载DeepSeek的基础能力,而给自研的大模型产品保留一部分独立空间。

3)云平台接入

DeepSeek席卷“春节档”之前,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一度是DAU最高的大模型独立APP。但春节过后,所有人都发现,看似独一档的DAU优势,可能瞬间就会被瓦解。

在是否接入DeepSeek的问题上,字节做了最“保守”的选择。

截至2月17日,字节系产品中,仅有火山引擎及其旗下产品+飞书官宣上线DeepSeek系列模型。但上架不同大模型本就是云平台的常规操作,百度智能云、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等知名云平台均在2月初就宣布上架DeepSeek大模型。以火山引擎旗下的大模型服务平台火山方舟为例,其上架的大语言模型既包括字节自研的豆包系列大模型,也包括DeepSeek、智谱AI的GLM 模型、月之暗面的Moonshot等。

在云服务平台的“基本操作”外,字节系业务侧产品中,只有飞书有接入DeepSeek的动向,且入口隐藏较深。需要用户新建多维表格-添加列-搜索字段捷径后,才能找到DeepSeek R1的使用入口。

最“保守”,或许也意味着最“自信”——字节相信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或者说在不影响业务基本盘的情况下),能让自研模型达到和DeepSeek接近的水平。

面对DeepSeek带来的用户“涌现”,曾经在大模型探索道路上步调相仿的互联网大厂,已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接入DeepSeek,不等于All in DeepSeek

随着“XXX接入DeepSeek”的消息如雪花般飞来,很多人开始用“All in DeepSeek”来描述这段时间AI产品的发展。

但接入DeepSeek,不等于All in DeepSeek。

腾讯选择全线接入DeepSeek,是以当下为节点,不计沉没成本,接入当前用户需求最大、效果最优、反响最好的外部大模型。在当下,这一选择是DeepSeek,如果在未来,月之暗面或是智谱AI研发出效果更优、用户需求更大的开源深度思考模型,腾讯或许也会进行替换。

阿里和百度选择主营业务侧接入,则是希望能尽快在产品侧提供服务的最佳状态,但仍希望给自研大模型产品争取更多空间。

而字节面对接入DeepSeek 问题时的自信,则向外释放出了积极信号。

根据晚点报道,在2月13日进行的All Hands 全员会上,CEO梁汝波认为字节没有重视长链思考模型,没有第一时间完成复现,是去年需要反思的决策。而2025年,字节AI团队的重要目标是“追求‘智能’上限”。

大厂之外,月之暗面也做出了跟字节相似的选择。最新发布的Kimi k1.5模型同样具备长思考能力,Kimi 成员Flood Sung在复盘Kimi k1.5的文章中提到,团队在用RL(强化学习) 训练 LLM(大语言模型) 通过 Long-CoT(Long-chain of thought) 做题时,放弃奖励生成过程的PRM模型,转而只奖励结果。“不管模型中间做错了什么,只要不是重复的,那么最后模型做对了,我们就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探索,值得鼓励。反之,如果模型一顿探索,最后做错了,那么再努力也是错,要惩罚。”

在实践过程中,Kimi团队发现了与DeepSeek团队类似的现象,即强化学习下,模型会随着训练提升表现而不断增加长思考的token数,产生涌现。

回到最初的起点,DeepSeek如何看待大厂纷纷接入自己的模型,“分走”自己的DAU?

梁文峰或许乐见其成。

从选择开源的那一刻起,DAU就注定只能成为DeepSeek 模型能力的测量仪,而不是能赚到多少钱的计价器。大量用户的涌入,也会带来过载的服务器,高昂的成本,和“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的无响应。一直到今天,DeepSeek的API服务充值仍处于暂停状态。

腾讯等平台的接入,分散了用户使用DeepSeek的入口,同时也分担了DeepSeek的服务器压力。一个擅长迭代模型的团队聚焦在模型的研发和迭代上,让擅长做入口的人去做入口,擅长做搜索的人去做搜索,擅长做产品的人去做产品。看起来,这个故事和谐得像一场互联网版本的童话。

但LLM不会止步于此,大模型也不止有LLM。下一个涌现时刻,会继续出现在深度求索还是月之暗面,在字节跳动还是阿里巴巴,在百度还是快手,谁都不能确定。站在十字路口,无论大厂们做出何种选择,都值得更多耐心和等待。

一个反DAU叙事者的出现,将所有人都往前推了一步。在一个拥有竞争优势的时刻,换中文互联网,先来做一把开源的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