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丰"味自带"仙气" 河西走廊这抹甜蜜香飘北上广

隆冬时节,河西走廊寒风凛冽,但走进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澄新村的日光温室,拳头般大小的人参果长势喜人,散发着淡淡清香。

文/知行

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人参果种植基地,果农忙着采摘装箱。马爱彬 摄

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人参果种植基地,果农忙着采摘装箱。马爱彬 摄

隆冬时节,河西走廊寒风凛冽,但走进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澄新村的日光温室,拳头般大小的人参果长势喜人,散发着淡淡清香。村民李秀山正在采摘成熟的果子,一箱箱圆润甜蜜的“神仙果”将远销北上广。

李秀山种植人参果20年了,笔者是他的老顾客、老朋友,也是他的铁杆粉丝。2004年,30岁出头的李秀山决定在家门口开拓一番好钱景。他说干就干,联系帮扶干部赴外地考察,最终决定依托当地的气候和土壤优势,开启人参果种植之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搭建起2座日光温室,在800多平米的“聚宝棚”里,致富梦想逐渐照进现实。

人参果种苗当年就能挂果,每年收获两茬,连种两年后需挖了重栽新苗。憨厚细心、喜欢琢磨的李秀山干劲十足,一年四季忙着除草、施肥、调温度、防病虫,种出的人参果个个色泽金黄、鲜香诱人。李秀山还摸索市场规律,错峰种植销售,年收入8万多元,成为当地的人参果种植能手。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张义镇种植的人参果果肉水分足,富含维生素C和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以及17种氨基酸,含钙量很高。李秀山对人参果的“营养保健”格外重视,他常年坚持施用牛粪、羊粪、农家肥,并摸索出了一套“施肥经”。

“人参果‘味觉’灵敏,如果施用化肥,果子口感会差很多。”李秀山说,施用牛粪的人参果吃起来舒适、不腻人,施用羊粪的果子天然清甜,施用农家肥的则散发着花香般的怡人味道,而混合施用牛粪、羊粪、农家肥的人参果甘甜清香、清爽润滑、回甘细腻、余味绵长。

圆润饱满、色泽金黄的人参果令人垂涎欲滴 马爱彬 摄

圆润饱满、色泽金黄的人参果令人垂涎欲滴 马爱彬 摄

张义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天梯山石窟所在地,越来越兴旺的旅游业,促进了人参果产业发展。

天梯山是祁连山脉由东南向西北的分支,山体形似一只出水之龟,山谷间日映晴林,风生陰壑,清泉潺潺,非常适宜人参果生长。石窟中大佛依山而坐,脚下碧波荡漾,薄云缠绕其身,构成一幅山、水、佛、云浑然一体的壮观奇景。村民们在温室里劳作,抬头远望似乎看到大佛在微笑,所以当地老百姓也把人参果称为“神仙果”,该镇“天梯山”牌人参果是甘肃第一个拥有农业部认证的有机食品。

随着天梯山石窟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引得四方游客纷至沓来。观赏完石窟,游客喜欢到附近的人参果种植区采摘,现场品尝后无不称赞人参果美味。慢慢地,李秀山和300多名外省游客建立了联系,他始终以当地市场价配送,从不加价。

在笔者看来,李秀山就是以诚信赢天下的榜样。20年来,他精心呵护2座人参果日光温室,同时养10多头牛,靠着“种植+养殖”供两个儿子读书,还盖了新房。

今年再见李秀山,他已从精干结实的棒小伙子,变成面色红黑、满脸沧桑的小老头。但他一脸满足地说,这些年靠着自己的双手脱了贫,现在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好,家里的光景还不错。

在李秀山等示范户的带动下,张义镇人参果产业规模逐步扩大,随后相继在民勤、古浪、天祝等县大面积推广种植。2024年,张义镇人参果种植规模达到224棚283.8亩,年产量超1120吨,实现销售额约560多万元。民勤人参果日光温室达5300座,面积2.1万亩,产量10.5万吨,产值达7.3亿元,带动该县7个乡镇4000余户农民实现年户均增收1万元。

如今,人参果已是武威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民勤也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人参果之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