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熬制膏药。/n昨日是入伏的第一天,通过贴“三伏贴”来进行冬病夏治,是江城不少市民坚持多年的习惯。/n“三伏贴”种类多样,而深得“非遗”精髓的现代汉派黑膏药,名头在江城市民中叫得颇响亮。早在入伏前几个月,位于武汉市中医院药学基地的现代汉派黑膏药制作地就忙活开来。7月8日记者来到这里时,药工们正切制、研磨、熬制、摊涂,各环节一丝不苟。
图为摊涂膏药。/n“现代汉派黑膏药,沿袭湖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林氏中医瘰疬疮疡诊疗法与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彭银亭中药炮制技术,系两脉融汇而形成。”“武汉大城工匠”张义生主任药师是已故国家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彭银亭先生的关门弟子。在一锅熬制好的黑膏药旁,他用小勺娴熟地搅出药膏摊涂在一张带圈儿的不干胶贴上,每副敷贴膏药的量精确到1.3克。因为全是手工打造,旺季药工师傅们得加班加点,平均每天要制作7000副到10000副敷贴。
图为切制中药。/n“三伏贴”种类多样,而深得“非遗”精髓的现代汉派黑膏药,名头在江城市民中叫得颇响亮。早在入伏前几个月,位于武汉市中医院药学基地的现代汉派黑膏药制作地就忙活开来。7月8日记者来到这里时,药工们正切制、研磨、熬制、摊涂,各环节一丝不苟。
图为“黑膏药”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中。/n“现代汉派黑膏药,沿袭湖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林氏中医瘰疬疮疡诊疗法与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彭银亭中药炮制技术,系两脉融汇而形成。”“武汉大城工匠”张义生主任药师是已故国家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彭银亭先生的关门弟子。在一锅熬制好的黑膏药旁,他用小勺娴熟地搅出药膏摊涂在一张带圈儿的不干胶贴上,每副敷贴膏药的量精确到1.3克。因为全是手工打造,旺季药工师傅们得加班加点,平均每天要制作7000副到10000副敷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