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们人耳的鼻腔与中耳腔是通过鼻咽部的咽鼓管进行相通的,起着调节中耳气压及分泌引流的作用,但是与发育成熟的成年人相比,儿童的咽鼓管相对较短、宽而平直,因此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及其它分泌物易经咽鼓管逆流进入中耳而引发炎症。
部分患儿在感冒后引起鼻塞、鼻涕不适时,常进行不正确的擤鼻涕,更易将鼻腔内或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通过咽鼓管吹入中耳腔内。还有一种易发中耳炎情况,就是当哺乳时不当容易逆乳,特别是取平仰卧位用奶瓶人工哺养者,逆乳时乳汁留积于鼻咽腔,往往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急性期主要采取药物保守治疗,临床可以采用一些粘液促排剂,鼻减充血药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可以配合的儿童,可采取鼓膜穿刺吸除鼓室内的积液,首次就诊确定为分泌性中耳炎后,每2周复诊一次,保守治疗3个月,大部分患儿经保守治疗可恢复正常。
若孩子多次保守治疗未见好转,持续3个月以上伴有听力减退和其他症状持续或复发分泌性中耳炎伴有高危因素,如存在永久性听力下降、言语发育迟缓或障碍、自闭症,不明原因的睡眠障碍和合并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等情况下需要考虑手术治疗。若合并腺样体肥大,可同时行腺样体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