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找到大庆油田就能打赢战争?1959年10月1日大庆宣布发现油田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1959年10月1日:中国宣布在黑龙江省发现大庆油田。

有人说,二战期间如果日本发现了大庆油田,就可以解决石油问题。

那么,日本就不需要南下占领荷兰的印尼大油田,也就不需要为了占领油田而偷袭珍珠港了。

日本不需要和美国为敌,不需要加入轴心国,恐怕现在还是世界军事强国,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甚至还占领着台湾呢。

历史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

日本不可能发现大庆油田,即便侥幸发现了也没用。

原因如下:

第一,日本没有开采技术。

在1928年,各方盛传中国东北发现了石油,日本也下决心开始石油勘探工作。

1929年,12个日本石油专家和地质专家,在当地向导带领下进入了东北。

他们带着20匹骡马沿东清铁路到牡丹江上游的森林地带,开始寻找石油。

找了2个多月,他们什么也没找到,灰溜溜地返回日本。

这次失败,只是日本无数次石油勘探的第一次。

随后日本找了整整16年,还是一无所获。

这不是日本人运气差,而是没有这个技术水平。

原东京工业大学教授森川清认为,之所以没能找到大庆油田,“是因为战前日本钻探的深度只达到大约800米,而大庆油田最浅的油层也有1000米深,还差约200米”。

森川清认为日本的钻探技术,无法达到大庆油田的深度,根本就发现不了。

标志大庆油田发现的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是开钻到1357米到1382米之间的油层才出油的,日本的800米勘探深度是发现不了的。

虽然有说法,日本战时勘探可以达到钻探1800米,一般认为这是吹嘘。

即便日本能够达到这个深度,发现了大庆油田也是没用,靠什么技术来开采呢?

第二,日本没有足够的人力。

印尼大油田开采难度很低,比大庆油田要简单得太多。

日本石油工业落后,调动了全国一半石油工人去印尼,也只有5000人。

而大庆油田,则需要巨大的人力。1959年大庆油田开始产油,到1963年大庆油田试生产完结开始初步全面生产,产原油440万吨。

这个产量并不能满足二战日本的消耗,缺口很大。

即便如此,我国投入包括苏联专家在内几千专家,高达三四万工人,七万吨设备器材,可以说是倾国之力。

以日本的石油工业实力,到哪里拿出这几万人来?

它根本没有办法完成大庆油田的开发。

第三,日本炼油能力不行。

日本国内炼油能力很差,每年只有几十万吨而已。

日本占领印尼大油田以后,花费了1年多才修复了荷兰人破坏的炼油设备,恢复了百分之七十的炼油能力,这才大体满足消耗。

而日本要白手起家,在大庆建立炼油数百万吨的设施,它没有这个能力。

第四,日本无法从东北将石油运输回国。

日本的海上运输油轮几十艘,运输量大概是40多万吨。

和平时期,靠这几十艘连续不断地运输石油,应该是够了。

然而,战争开始以后,美军先是用潜艇,稍后用飞机袭击,最后干脆大面积在日本近海布雷

即便大庆油田每年可以产油几百万吨,还能炼成汽油、柴油,日本也无法运回本土。

这些石油需要从东北先运输到朝鲜港口,再用船只运回日本。

然而,这一线恰恰是美国水雷封锁的重灾区。

资料这么写:1945年5月份,在下关海峡被水雷炸沉或炸伤的船只有113艘,迫使由朝鲜及中国东北装载物资的船只,不能直接通过下关海峡进入濑户内海,只能绕道至本州西北及其西岸的港口卸载。而作为日本主要航运海域的濑户内海,实际上已成为“死海”。在濑户内海只能通行小型的木船和小驳船,致使日本工业城市的资源严重缺乏,国民生产濒临停顿。

这还不算呢。

除了封锁濑户内海,美军从5月13日至6月6日,出动飞机209架次,对本州西北部各港和九州大面积布雷。

这些港口几乎全部被新式水雷封锁,1200艘日本大小船只根本不敢出港。

日本花费了349艘扫雷船和2万人,进行大规模扫雷。其中仅仅濑户内海就花费3500万日元的扫雷资金,扫雷船还损失了四分之三,仍然无法打破封锁。

这些运送石油的船只,根本就无法到达日本。

说来说去,日本是否发现大庆油田,根本无关大局。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