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高几厘米,中国男人内卷到破防

“警察赶到命案现场,根据现场情况推测,凶手身高应该在180cm左右。此时旁边的垃圾桶里传来了一个声音,183cm。”中国人对于身高的执念到底有多深,从最近这条网上流传的段子就可以看出。

焦虑首先来自于中国家长。据中国妇幼保健中心在2015年发布的《家长对学龄前儿童身高认知现状和需求分析》,在1万多例样本中,超过八成的男童家长期望孩子的身高在175~185cm之间,85.38%的女童家长希望孩子身高在160~170cm之间。多数家长对于孩子身高的期望值都高于遗传身高。

然后,在被调查的家长中,只有不到三成表示对孩子的身高很关心,其中仅26.09%的家长知道学龄前儿童每年身高增值。“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身高认识不准确,期望高而实际关注不足。”文章总结称。

孩子到底多高算高?/《如晴天,似雨天》

中国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在这几十年间快速增长,无疑助长了这种身高焦虑。据去年柳叶刀公布的中国青少年儿童的身高数据,在1985~2019年的34年间,中国男性平均身高增长将近9cm,增幅在200个国家地区中位列第一。女性平均身高则增长6cm,排名世界第三。在身高这件事上,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与此同时,患有儿童矮小症的人群,约占全国0-14岁以下儿童总数的3%,也就是说,在中国14岁以下的2.53亿人中,有760万身材矮小的孩子,但他们之中,每年真正接受合理治疗的患者不到3万名。

一方面,是家长们都想自己的孩子有一个高大傲人的身高,另一方面,是大量真正患有矮小症的儿童没有得到确诊和治疗。担心自己的孩子比同龄人矮小,又希望他们能通过身高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资源,中国家长的身高焦虑有多大,可想而知。

孩子的身高是给家长的一场考试。/视觉中国

01

陷入身高焦虑的中国家长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身高这条起跑线上,家长们可谓费尽心思,从运动、食补,到激素、偏方,殚精竭虑。

最近,网易数读统计了百度贴吧“长高吧”里各种增高方法的热度指数,结果显示,游泳和吃鸡蛋被提及的频率最多;其次,跳绳、打篮球、跑步、喝牛奶……都是基础操作。

“不要像爸爸妈妈一样,你一定要有一个高个子。”怀揣着父母的期望,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或多或少都要为了未知的身高做出点牺牲和努力,被父母逼着天天早起拉筋、喝牛奶吃鸡蛋,做户外运动,甚至吊单杠、倒立……

孩子的身高肩负着家长的殷切期盼。/视觉中国

运动、食补或许多少对长高有点帮助,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早已证实,牛奶摄入对于学龄前、青春期儿童的身高增长有正向作用。但是大多数增高方法,比如市面上充斥着的增高药、增高器材,实际影响并不大。吃生鸡蛋、吃小公鸡炖三七等民间偏方,更是可能给孩子造成身体损伤。

近年来,一项更新鲜、科学的增高方法也慢慢地进入中国家长的视线,那就是“增高针”。所谓“增高针”,其实就是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具有与人体内源生长激素同等的作用,可以促进全身蛋白质合成,刺激骨骺端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分化、增值,最终达到长高效果。

注射生长激素是目前国际公认、唯一有效且副作用小的增高方式。梅西在11岁那年被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症,就是靠着打生长激素,突破身高限制,长到169cm,最终能够成为一代国际球星。

既是天生巨星,也是后天成才。/《梅西》

当社会对于容貌、身材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后天科技又可以介入自然生长,一切都变得微妙起来。一场隐形竞争在家长之间暗暗展开,为了让孩子更有自信、参加体育特长招生……他们纷纷进入这条由科技和金钱叠加的赛道,势必不让自己的孩子在身高上落后于人。

据腾讯谷雨实验室报道,“在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矮小门诊、儿童生长发育中心等等科室,一号难求。走入北京的一家儿童医院,到处都可以看到,诊室门口拥挤着的父亲、母亲,他们大多沉默着,眼神放空。”很多不符合治疗条件的小孩,也会在家长的要求下打针。

一管小小的生长激素,价钱并不低。《2021中国生长激素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生长激素人均年费用为4.27万元,预计到2022年将增长至4.57万元。生长激素的注射效果视个人情况而定,一般需要注射2—5年。这对于一个城市普通中产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为了与身高赛跑,中国家长正陷入一场与时间、方法和金钱的豪赌之中。

跟矮相比,增高针的副作用不值一提。/视觉中国

02

身高不够,婚恋硬伤

家长们对于孩子的身高如此焦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身高越来越成为现代年轻人择偶的重要指标。早在1989年,社会学家李银河老师就在研究中发现,身高是中国人看重而其他文化中的人不看重的择偶标准。

由于受身高限制,让孩子以后在婚恋市场上落于不利地位,这是所有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毕竟“颜值不够,可以整容;牙齿不好,可以矫正;身高不够,就是硬伤”。

去年《青年发展论坛》的一项研究通过分析“世纪佳缘”婚恋网站上的数据,得出结果,超过八成的女性在选择配偶时,希望男性的最低身高比自己高,只有2.24%的女性能接受配偶比自己矮。

男高女矮,几乎是谈恋爱的固定模式。/《非诚勿扰》

另外一些研究则表明,当代中国城市女性一般倾向于选择身高171-180cm之间的男性作为自己的配偶。也就是说,配偶身高一定要高于170cm。女性对于身高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越了家庭背景、学历水平、经济水平和工作性质等因素。

或许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网上会有那么多关于“男生170cm会不会太矮?”“男生身高不足170cm是种什么样的体验?”的讨论帖。

170cm,就是当代男性身高的马奇诺防线,一旦低于这条线,立马就会让男人破防。

很多偶像剧会强调男女主的身高差。/《全世界最好的你》

身高关乎男性魅力和男子气概。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来说,男性的身高是他生育能力和生存能力的体现。身高越矮,代表你的基因和健康状态越差;身高越高,则意味着你在获取资源和同性竞争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从心理层面来说,有研究表明,“身高与个体患抑郁和焦虑的概念是成正相关的,身高较矮者相对于身高较高者更容易自卑,更容易产生负面自我概念;除此之外,在亲密关系中,身高较高的男性也比矮个子男性更不容易产生嫉妒情绪,和伴侣关系更稳定。”[6]

身高,无形之中浓缩聚集了一个男性从里到外的所有生命线索,成为他们身上最显眼的标签。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各类婚恋网站和社交软件上,几乎所有男性都会标明自己的身高,高个子恨不得把身高那栏标红加粗。男人们很清楚地知道,身高就是自己吸引异性、择偶婚配的一项重要资本。

对于女性来说,身高太高反而是交友的障碍。/《乔蒂的烦恼》

在身高“明码实价”的情况下,男性的身高逐渐成为“走近科学”式的谜团。它可以分为穿鞋身高、净身高、早晨身高和傍晚身高。178cm、179cm的身高基本不存在,通通四舍五入为180cm,要不然就对外称“不到两米”。发型、鞋跟高度、拍照角度……一切能为身高服务的地方都需要矮个子男生暗下苦功。

相比之下,男性对于女性的身高要求就没那么苛刻了,超过一半比例的男性可以接受伴侣比自己高或者和自己一样高。他们更关注女性的年龄和容貌,对他们来说,这才是女性吸引力和生育能力的体现。

03

身高和你的工资挂钩,

这不是危言耸听

古往今来,身高歧视一直存在。现代社会受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想的双重影响,人们对于身高的歧视不减反增,反映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身高歧视也被频繁用进喜剧桥段。/《功夫》

在职场中,身高对于收入具有显著影响。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著作《眨眼之间》中推算,在相同条件下,身高每增加一英寸(2.54厘米),年薪就会额外增加789美元。

这种“身高溢价”广泛、稳健地存在于男性和女性身上。南京大学商学院的杜磊在今年3月的一项实验表明:“身高对男女性收入均有正向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身高每增加1厘米,男性和女性年工资会分别提高0.595%和0.859%,且均在1%的水平上。”这一分析结果和此前的很多研究相符。

在很多岗位,员工身高并不会影响生产效率和企业利润,但员工的工资仍然被身高隐形地决定着,这代表着雇主或者消费者歧视行为的发生。

为什么身高会成为决定工资的因素?或许是相比起矮个子的员工,高个子员工更容易让人相信他工作能力强,更有领导能力、更有威信,具有更高的社会地位。身高与权力地位息息相关。

误会,都是误会。/《半泽直树》

现实果真如此吗?其实未必。高个子并不一定获得成功,矮个子也不一定就会落于人后。历史上的很多名人,比如拿破仑、亚历山大一世,都是矮个子,却不妨碍他们获得政治上的成就。

步入现代社会,产出与身高直接挂钩的职业已经越来越少。矮个子人群也有一些高个子人群所没有的优势。

男权社会不仅在规训着女性,也在限制着男性。比起对于女性年龄和身材上的歧视,对于男性身高的歧视更加隐形、不被人注意,想要克服这种刻板印象也更加艰难。

在问题被提出之前,中国家长们仍然需要为了孩子长高那么1厘米而求医问药,成年男性还会孜孜不倦地在社交网站上发问:“男生到底多高算高?”

家长们的焦虑或许还有科技的力量来缓解,男性的身高玄学又有谁来解答?

参考文章

[1]《家长对学龄前儿童身高认知现状和需求分析》丨中国妇幼保健

[2]《柳叶刀2020年中国青少年儿童身高数据》丨NCD RisC. (2020)

[3]《“世纪佳缘”婚恋网站中女性择偶要求与空间差异——基于自然断点法的研究》丨青年发展论坛

[4]《当代中国城市女性择偶观分析: 择偶标准与空间差异》丨徐慧梅

[5]《当代中国人的影响择偶偏好及其影响因素》丨甘琳琳

[6]《身高线索和求偶动机对男性冒险行为的影响》丨钟春艳

[7]《身高歧视对工资收入差异的影响》丨杜磊

[8]《中国00后身高东亚第一,依旧没逃过“180歧视”》丨谷雨数据.2020-12-16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