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上城区第一届教师读书节:未来该怎样做教师?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5月24日,杭州市上城区第一届教师读书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上城区教育学院、杭州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承办,采荷街道办事处协办。上城教师热爱读书,锐意进取,在阅读中汲取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力量,以更好迎接来自未来的挑战。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宋萑,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新时代学校变革研究中心主任卜玉华,浙派教育专家、省特级教师、区教育学院院长王莺,杭州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书记、校长吴树超等嘉宾受邀参加本次活动。

左上朱永新,左下卜玉华,右上宋萑,右下王莺

上城区教育学院研究员,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直属部门的校(园)本研修负责人及西藏那曲、新疆阿克苏、四川广元、安徽黄山及祁门等对口支援地区教师代表“云端”共读共研未来教育。

自今年3月起,上城各校组织教师开展了形式多样、角度多元的阅读研修活动。上城教育不仅为教师开出了阅读书单,还为教师搭建了阅读分享平台。上城教师在《未来学校》《教育中的人工智能》《为未知而教,为未知而学》等一本本好书中打开了教育视野,看到了未来教育的方向。

同时,各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人工智能时代,为未来而教》世界读书日专题活动,其中 上城区教育学院、杭州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荣获优秀组织单位 ,多 位上城老师的征文获评优秀。 杭州市南肖埠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吴双双老师在直播活动中作了《AI赋能教育 技术助推未来》为题的阅读与实践分享。

读书节活动当天,一区多地、云端共研,老师们跨越时空,感受教师专业阅读的魅力所在,一同关注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一同思考未来校社融通的有效路径。在聆听专家报告和伙伴分享的同时,老师们也纷纷晒出了自己的学习感悟。

采荷二小教育集团的老师们围绕《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一书展开沙龙学习。“未来的教育趋势会是怎样?传统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会发生什么变化?”参与活动的老师积极讨论, 聚焦于“能者为师” “有教无类”和“核心素养”三大词云,结合集团实践案例,展开 对未来教师和未来教育的畅想。

李清园团队以接力访谈的形式交流了对新时代下“能者为师”一词的见解。未来将形成“导师+辅导者+助教师”的综合师资网格,以学校为中心,整合社区资源,打造多元新样态教师群。未来教师还将立足AI课堂,人机协同,双线相融,实现智慧教育新样态。

夏思炜团队结合思维导图重新诠释了“有教无类”。“教”的个性化、定制化和去标准化将成为未来教育中的三大要素,其中学情的数据化发展不可或缺。在区际交流日益频繁和混龄学习成为常态的未来, “有教无类”逐步实现,每一个人都会像星星一样闪光。

项目化学习作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李金阳团队介绍了以“亚运·宋韵”文化为主题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充分阐述了核心素养的内涵。从思考到行动,从理念到实践,师生们在教与学的变革中,纵向生长,横向拓展,终将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宋萑教授以《成为一名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为题,深度探讨了在新时代新使命的背景下,教师需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作为一份面向未来的工作,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儿童,因此教师要有前瞻性,应从关注儿童在未来几十年后所从事的工作出发,重视发展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卓越教师需要从学生视角、课程统领、阅读促研、家校协作四个方面入手,提升胜任核心素养教育的能力,学会择宜。

卜玉华教授围绕“未来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发展进行交流。她充分联系学校与社区发展的历史、当下与未来,简要分析教育与社会融合育人的历史和必要性,借鉴国内现有经验与国际经验提出五条可用于学校与基层社会融合育人的做法,提出学校与社区融合育人该如何从“组织”转向“共同体”的思考。

吴树超校长作《共建•共享•共融,缔造未来校社融通新范式》观点分享。他认为未来学校要从精神、物理和虚拟这三个空间维度出发,最终达成全域融通。学校应进一步探索“六体魔方”,让物理空间、精神空间和虚拟空间高度融合,从而达到学校与社区管理共享、数据共享、资源共享,为未来社区建设提供校社融通的新范式。

《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一书作者朱永新教授通过云端录像的形式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他指出,疫情推动了未来教育的发展。书中描写的未来教育的时代正在到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学生采用更多的方式去学习,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期待教师们一起去创造、推进,迎接中国教育更加美好的未来。

阅读,能给我们带来思想的尊严。王莺院长为上城教师送上寄语。她强调,如何在未来重新定义教育,每一所学校、每位教师都应有自己的思考与实践,也需要获得不断生长前行的力量。面对这个需要用知识慰藉心灵的社会,老师们需要用阅读充实自己,在阅读中迎接未来、拥抱未来。

“我们已经来到了教育大变革的前夜,已经站在的未来学习中心的门前。推开这扇门,就是一个新的教育世界。”

未来已来,让我们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注入阅读基因,在阅读中遇见未来教育的理想样态,用实际行动将未来变成现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