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评价林则徐广州禁毒?

林则徐(1785-1850)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

林则徐(1785-1850)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关于林则徐禁毒,应该从正能量去说,是响当当的爱国主义。但客观说,林则徐禁毒,因为其观点还是传统的中原儒家思想,思想封闭而自大。要对抗或战争,应该是知己知彼,但当时无论林则徐,还是其他国人,并不了解西方,或者具体说就是不知道英国发展到什么程度。还在自豪天朝无所不能上。他建立的一个错误观点。

他说“如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者也;中国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则夷人何以为生?”

在他看来,英国人的生活离不开中国特产茶叶和大黄。所以一旦断绝贸易,英国人就“无以为生”了。中国是无所不有,但外国的经济都要依赖中国,如果中国一旦不给他们茶叶和大黄,他们就要求饶。

林则徐在道光皇帝奏折里表达了他对英国军事力量看法:“夫震于英夷之名者,以其船坚炮利而称其强,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其足裹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上岸,更为无能。”

定海失陷后,林则徐仍然坚持这种看法:

“彼等之所持,只在炮利船坚,一至上岸,则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缠裹,腰腿僵直,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夷,即乡井平民,亦足以制其死命。”

认为由于英军“浑身缠裹,腰腿僵直”,一趴下就站不起来,莫说是清军兵勇可以“手刃数夷”,就算是个平头百姓,都足以要了英军士兵的命……

林则徐错误认识错误判断,而贸然引发了和英国战争,所以最后道光皇帝治他罪,您说冤枉吗?

可以说不冤枉,因为是否禁烟,是否要与英国冲突,朝廷大臣是多种意见,林则徐就是坚定主战派和坚定的禁烟派。道光也完全相信林则徐,表示“断不遥制”,授予他钦差大臣,全权负责,可以说非常信任他。完全由他决定处理和面对任何突发事件。但结果大败,如果把责任再推给朝廷或其他人身上,不太客观。他做事之前,没有全面了解对手英国情况,盲目自大,导致英国来攻打,他确实应富有责任,即使不是道光帝,换哪个领导肯定也要责怪他。

但也可以说是责任不在林则徐一人。当时的中国长期受到自大的儒家思想束缚,对外界根本没有清醒认识。所以被英国打开国门,也是迟早的事。但盲目形势,导致开战,也就把中国过早拖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关键还是缺乏对外界的足够认识。

应该说林则徐不了解英国情况,盲目行事,有一定责任。但如果能及时应对,走上改革变法,至少林则徐这样主张,说明他眼光还是正确。

但通过战争后,林则徐认识到自己错误吗?

事后,他承认“器不良,技不熟”,光靠“胆壮心齐”。在贬谪路上经过扬州的时候,林则徐将自己在广州收集、翻译、整理的各种国外信息,以及未完成的《四洲志》手稿转交好友魏源,嘱咐他将此书完成。他有初步对于英国的认识,但没看到是制度的差距,还停留在只认为武器不如对方。

应该说,他是最早接触西方军事势力,应该被打醒了。但其后,非常遗憾的事情是,无论他是否被重新任用,他没有提供开始洋务,没有说过要改革。

1847年,江西抚州知府文海与时任陕西巡抚的林则徐有过一次交流。文海向林则徐请教,如何发展地方经济,如何看待国内种植鸦片。林则徐回信说,“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原来坚决主张禁烟,最后变化是没提出变革,而是同意在国内种鸦片。

所以,我认为还是应客观评价林则徐。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