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书宝剑峡:传说是兵书,实际是棺木

兵书宝剑峡,古称白狗峡、归峡,是长江西陵峡著名的峡谷。

兵书宝剑峡示意图

兵书宝剑峡雄姿

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白狗峡,在秭归县东二十里。”

清代《归州志·山水》记述,香溪“又东流三里为兵书峡,又名白狗峡……峡北石壁一孔相传为诸葛武侯藏兵书处,望之若书卷然。”

从明朝开始,峡江民间流传兵书宝剑故事,“兵书峡”或“兵书宝剑峡”名声远扬。

历代文人为“兵书宝剑峡”写下了不少诗句。

世传此兵书,异人之所撰。

大始留至今,文字磨灭半。

明·林俊《兵书峡》

明代“文坛四杰”之一的何景明,曾写有一篇《兵书峡》。

空岩一卷书,绿苔字应灭。

志决功不成,千载有余烈。

明·何景明《兵书峡》

天上阴符定不同,山川终古傲英雄。

奇书未许人间读,我架云梯欲仰攻。

清·张问陶《兵书峡》

郭沫若于1961年途经秭归长江段的西陵峡时,在《过西陵峡》中写到:

秭归胜迹溯源长,峡到西陵气混茫。

屈子衣冠犹有冢,明妃脂粉尚流香。

兵书宝剑存形似,马肺牛肝说寇狂。

三斗坪前今日过,他年水坝起高墙。

兵书宝剑峡的兵书与宝剑

乘船行至峡中,远远仰望,在峡谷北岸陡崖石缝中有一洞穴,洞口的层叠物望上去好像放着一个像书卷的东西,这就是传说中诸葛亮的“兵书”。

兵书宝剑峡之兵书

“兵书”下面凸起一条剑状岩石,剑尖向上指向天空,酷似一把宝剑,这就是传说中的“宝剑”。

兵书宝剑峡之宝剑

相传在三国时,诸葛亮乘船经过西陵峡,突然患了重病,他唯一放心不下的,是一部一直带在他身边的兵书。那可是一生的心血呵!他希望能将这部兵书传给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思来想去,便决定将兵书藏在一段一般人不易爬到的半山崖中,并在兵书旁竖了一把宝剑,用来守护兵书。

传说后来有人想盗取兵书宝剑,从江中乘船攀岩,只见宝剑闪闪发光,谁知就在此时,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紧接着一声霹雳,闪闪发光的宝剑犹如一条火龙蹿下来,偷盗者吓得跌落江中。兵书上显出八个金色大字:“有才者取,无才者亡。”

几百年来,人们看到西陵峡中岩洞里形似书的景物,就会联想到关于兵书的传说,难道这真的是传说中诸葛亮的兵书吗?

当然,传说终归只是传说。

1994年,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始动工,库区水位不断上升。兵书宝剑峡的“兵书”、“宝剑”正处于175米蓄水线下。

2003年6月1日,秭归县文物保护部门终于揭开了兵书宝剑的谜底。

2003年5月31日,“秭归港监号”巡逻至兵书宝剑峡,站在甲板上的工作人员不经意一抬头,惊奇地发现,被人们传得神乎其神的“兵书”居然是几具叠放在一起的木质棺材。

秭归县文物局得知这一信息后,迅速成立了抢救“兵书”发掘专班。发掘专班第二天便攀上悬崖上的“兵书洞”进行发掘。

文物发掘

只见洞内面积不足3平方米、外宽内狭的三角形岩洞内纵向叠放着三具木棺。经查看,岩洞有人进入的痕迹,说明曾经有人来过。

兵书洞实景

文 物工作者对2号内棺进行清理,棺内两层竹席包裹的骨骸,盆骨已腐朽。棺内整齐地摆放着青铜戈、矛数件,戈、矛上铸有虎纹,虎的形态各异,活灵活现。还发现 了由红漆与黑漆组成的回纹、云纹以及几何棱形图等装饰图案,并在棺内发现了被、絮的残片,被是以红色为主,夹以黑色线条组成的纹饰。

战国青铜虎蝉纹短铰矛

3号棺内用两层竹席包裹的骨骸,经初步判定为男性。发现了弓、箭杆、箭镞、箭箙、木剑鞘、骨剑饰、骨饰件、青铜巴氏剑、青铜凿、青铜刻刀等大量随葬品。

弓箭箙(箭筒、箭镞)

从随葬的大量随葬品来看,说明墓主人身份极其尊贵,估计死者应是25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巴人“贵族”。

整个“兵书洞”共发掘出文物三十多件,其中一把1米左右宝剑、八只铜质巴氏矛等,现存放于秭归屈原纪念馆内。

所有的悬棺被安放在屈原故里风景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