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万京族,为何从越南迁来广西?

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超过1亿。一些民族不仅生活在中国,还是中国邻国的主体民族。如蒙古族、朝鲜族、哈萨克族等。

越南作为中国的重要邻国,历史上与中国联系紧密。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占越南总人口86%,总规模约8500万(2022年)。

而在中国,京族也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虽然其在越南的人口基数庞大,中国的京族不足4万人。

▲广西京族三岛的位置

中国京族的先民大都是渡海而来的渔民,中国京族居住在广西南部沿海岛屿上,是中国唯一的“海上民族”。

历史上,中国境内的京族人口是如何形成的?

▲京族三岛(今已成半岛)紧邻越南

一、南北风疆各别居

先秦时期,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到越南北部的广大地区,生活着多支以“越”为名的民族,这片区域被称为百越之地。

百越族群是如今中国南方以及中南半岛上诸多民族的祖先,例如位于今广西一带的西瓯越是今日壮族的祖先,而生活在今红河平原的骆越,就是今越南主体民族京族的前身。

▲百越

公元前219年,统一中原仅两年的秦帝国发动了对百越的征服战争。50万秦军一路南下,将百越之地化为中国郡县,秦帝国势力范围触及红河平原。

汉文化随之进入这片原始落后的地区,汉化过程催动百越民族融入华夏,也促进了新民族的诞生。

▲红河平原

一部分汉化的骆越人发展成今日的京族(越南称为越族),红河平原河道宽阔、土地肥沃,京族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逐步形成了稳定的农业社会。

红河平原西北,是一大片平均海拔在1000至1500米左右的山地。这片山地是云贵高原向南的自然延伸,此地大部分是南北走向,呈弓形分布的高耸山体,构成了如今中越边境的云南段。

红河东北方山脉的高度和密度都比西北方要低,但仍有十万大山等诸多山体,阻隔着红河向北的通道。十万大山流出的北仑河向东注入北部湾,二者构成今中越边境东段。

▲云贵高原与越北

西汉时期,天下被划分为十三刺史部,越南北部与两广地区一同被划入交州。再到三国时期,统治华南的吴国设立广州管辖今两广大部地区,余下的今越南北部和广西沿海成为独立政区——交州。

公元3至6世纪,中国先后经历三国、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的动乱。这期间五胡入华,在激荡的历史岁月中与汉族不断融合。

红河平原土壤肥沃,且向北有山脉阻隔,进入农耕社会的京族没有像游牧民族那样,跑到遥远的中原劫掠以获取生产资料。

▲交州

从汉代至唐代,越南北方一直被中国封建王朝统治。盛唐时期,随着汉人移民和汉文化的不断输入,生活在越南北部的京族的生产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安史之乱后,唐帝国开始走下坡路。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各地藩镇相继建立割据政权,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中原纷乱让京族看到了成立独立国家的机会,特别是公元939年,越南地方势力击败了割据两广的南汉政权,取得了实质独立地位。至公元968年,京族豪族丁部领称帝。

▲南汉

此时宋朝正在试图统一中国,但宋朝整体军力弱于先前的秦汉隋唐,宋朝无力吞并这片非汉人聚居的边远地区,遂承认越南(北部)非中华之地,而将其看做藩属国。越南被中国封王,在国内则以皇帝自居(外王内帝)。

经过上千年的汉化,京族已成为越南北方最强大的民族,越南正式独立后,京族成为这个国家的主宰。

宋越之间也发生过多次战争,京族三岛最早被越南占据,据说就发生在1052年侬智高(壮族)叛乱时期。

▲宋朝与越南边境

10~14世纪,京族先后建立越南历史上的李、陈等王朝,在独立的发展环境下,汉文化与越人传统相融合的京族民族文化逐步成熟。

受中国封建王朝的思想影响,京族也将周边的少数民族视为“蛮夷”,如越南西北的衰牢、牛吼蛮;东北的僚人(壮族及与其同源的侬、布依等族)。

▲越南独立初期,仅控制红河三角洲周边

统治越南的京族视自己为本地区的“中心”, 通过战争、羁縻、文化渗透等方式,加强对周边“蛮夷地区”的控制。

越南向北是强大的中国,且滇桂两地有着以壮族为代表的地方民族势力,而东为大海西为高山,只有向南才是相对平坦的地形,由此拉开了越南长达7个世纪的“南进”。

11至14世纪,越南通过战争、结亲等方式,从占婆国手中获得了大片领土,相当于今越南中部。大量京族人进入新领土,同化融合当地占人及其他民族。

与此同时,中国先后经历了宋元两朝。越南不时与中国争夺滇桂边地少数民族的控制权。奈何中国实力强大,外加滇桂地区地形崎岖,越南在北方的收获微乎其微。

▲越南京族分布

二、战火飘零北寻生

中越建立宗藩关系后,越南君主的继位需得到中国帝王的正式任命,且越南应定期对华朝贡。

1400年,越南权臣胡季犛篡夺了最高权力,胡朝取代了统治越南174年的陈朝。此时统治中国的,是立国不到半个世纪的明朝。

1405年,陈朝王族残存后裔来到南京,向明成祖朱棣哭诉遭遇。朱棣派明军护送其回国继位。深感不安的胡朝君主派军伏击了明军,由此引来了明帝国的征伐。

▲明朝将越南重新纳入版图

1407年,明军控制越南全境(今越南中北部)。胡朝皇族及大量京族贵族被俘虏到中国,越南再度成为中国郡县。

这批越南贵族俘虏规模不足万人,却是中国较早的一批成规模京族“移民”,他们有的留朝为官,其余被遣散到中国各地,其中不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印记之人。

除胡朝开国君主、太上皇胡季犛、皇帝胡汉苍两位高级俘虏外,胡季犛长子胡元澄因擅长火器制作,被明成祖征召,被明军奉为“火器之神”。后官至明朝工部尚书,1446年在中国去世。

▲明军三眼火铳

明朝占领越南后,彼此之间人员往来更为密切。参照内地标准,越南府州县三级定期选派岁贡生到北京国子监学习。另有大量京族工匠来到中国,例如永乐五年(1407年)农历九月,交趾总兵官张辅遣送当地“诸色工匠”七千七百人入明。

还有一些越南少年被阉割融入紫禁城,其中最著名的,是负责北京内城九门修建以及重修故宫三大殿的阮安。

▲北京东直门

明朝的统治促进了越南文化发展,但官员盘剥和繁重的徭役让越南人苦不堪言,各地叛乱蜂起。

1418至1427年,黎利领导的起义军沉重打击了明军,明朝被迫在1428年撤出越南并承认黎利对越南的统治权,越南后黎朝建立。

▲黎利

中越之间恢复了宗藩关系,但后黎朝建立初期仍不断袭扰明朝边疆,越南北方领土有所扩张。

西北方,越南在1431年控制了原属中国云南的宁远州(今越南莱州省)。明朝对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羁縻统治,当地土司被任命为世袭官员。实际上与明朝中央的联系并不紧密。

▲莱州省位于越南西北

特别是中越边境的土司,经常因为极致诱惑或军事威胁而在中越之间横跳。只要越南动作不够大,基本上不会影响中越关系基本面。

越南将宁远州改为复礼州,当地仍由土官负责管理。这片山地素有“中南半岛屋脊”之称,山脉纵横缺乏耕地,固然无法吸引京族移民,苗、傣等族是这里的主人。

▲明朝的云南区划

东北方,越南突破原有的北仑河边境线,沿着海岸线向前推进了约80公里,今广西防城港的港口区全域,东兴市、防城区沿海地带均被越南占领。

防城港(当时属广东)沿海气候与红河平原相似,当地小型岛屿众多,有大量渔业资源丰富的渔场。对于有渔业传统的京族人来说,这片地区还是颇具诱惑力的。

▲京族渔民从海上来(图片来源@无骨者伊瓦尔)

京族渔民选择通过海路向东北迁徙,中越边界的广西段出现了一定数量的京族移民。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广西始终是中国京族最集中的省区,渔民祖先也塑造了中国京族“海上民族”的特性。

目前有据可循最早的中国京族定居记录,是广西防城港京族三岛的一份乡约“承先祖父洪顺叁年贯在涂山,漂流出到……立居乡邑,壹社贰村,各有亭祠”。

▲京族三岛在中越传统边境线之外

即这支京族祖籍越南涂山,在洪顺三年从海上来到三岛,建立起村社和宗祠并在此定居。此处的洪顺三年为越南黎襄翼帝年号,即公元1511年。

相较于北方可怜的“收获”,越南在南方可谓收获颇丰,占城在越南打击下不断衰落,大片领土被越南吞并,京族移民的足迹也向南扩展并同化占族。

▲越南占族今有50余万人,仅占越南人口0.6%

胡氏篡权仅仅一个多世纪后,越南再度发生政治动荡。16世纪初,莫氏家族又篡夺了后黎朝政权。

莫氏没有得到所有势力的支持,如宣光总兵(辖区位于中越边境一带)武文渊及其后裔则趁机割据自立。后黎朝也在地方势力支持下死灰复燃,与莫氏武氏争夺红河平原。

▲后黎朝VS莫朝,外加一个实力不强的武氏政权(图片来源@无骨者伊瓦尔)

1540年,莫氏为缓解军事压力,试图与明朝修复关系。莫朝太上皇莫登庸亲入镇南关叩首乞降,归还广西金勒、古森等壮族乡寨(今属东兴市)。

此地以东一片不足100平方公里的土地居住着数千京族渔民,因此该地并未归还中国,而是成为飞地,越南称永安州。巫头、山心、𬇕尾组成的京族三岛就位于这片区域。

▲京族三岛

中兴的后黎朝只是个傀儡政权,真正的权力被豪族阮氏掌握。1545年,阮氏家族领袖阮淦去世,其女婿郑检夺取权柄并大肆捕杀阮氏族人。

阮淦之子阮潢逃往南方,郑阮两家都宣布效忠后黎朝,但二者实际攻伐不断,即越南历史上著名的“郑阮纷争”。

越南在原先“三朝并存”(后黎、莫、武)的情况下,进入“四足鼎立”(郑阮莫武)的新态势。

▲四足鼎立(图片来源@无骨者伊瓦尔)

战争造成大量京族民众流离失所。

明朝《东粤疏草》记载,16世纪末峒官(明朝任命的壮族土官)黄克钦到越南传令,越南涂山的京族民众护送黄往返于两国之间,这引起了贼党的妒恨,涂山民众遭贼党攻杀。

1608年,明军征越南夷贼,涂山夷人主动策应配合。征剿完成后,涂山京族被明朝安置在今防城港沿海地区居住。

▲涂山

17世纪中叶,郑氏趁中国明清易代以及三藩之乱兼并了武氏和莫氏,一统越南北方。武氏莫氏族人逃入广西云南,由于人数少且分散,这批京族人很快被当地的汉族及少数民族同化。

总结来看,少量京族因战乱迁入中国,但受山地阻隔以及当时滇桂两省边境多为少数民族居住的落后地区,不足以吸引大批京族迁入。且当地土司部族也不欢迎异族,少量京族如同墨水滴进大海,被稀释同化。

越南的战乱没有影响越南的南进,特别是郑阮纷争格局奠定,实力较弱的阮主只能向南扩张来增强实力。

▲华人领袖鄚玖为阮主开拓湄公河三角洲西部

吞并占城后,阮主在18世纪上半叶从柬埔寨手中夺走了肥沃的湄公河三角洲。这片土地的肥沃程度超过红河三角洲,吸引了大批京族以及华人移民迁入。

如今的湄公河三角洲(越南部分)约3.9万平方公里,占今越南总面积的11.8%,人口占18.3%,农业总产值占越南60%以上。

▲湄公河三角洲

三、怆然悠悠三岛事

1802年,越南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封建王朝阮朝建立。作为东亚朝贡体系的一员,越南与中国保持了紧密的经贸联系。

大量华人来到越南,在红河、湄公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商及矿业开采,为促进越南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世纪初清朝西南地区民族分布,京族可忽略不计

相比之下,京族的生产力水平要落后一些,因此也就鲜有京族商人来到中国南方定居从商,仅有少数的京族渔民不定期来到中国沿海地区。

19世纪后,西方列强入侵东亚,朝贡体系濒临解体。英法等国更是在东亚、东南亚展开了激烈的殖民竞争。

英国吞并印度后顺势进入东南亚,控制了缅甸、马来亚等地。法国则从中南半岛东部袭来,于19世纪中叶发起了对越南的侵略战争。

控制湄公河三角洲后,法国于19世纪70年代全面入侵越南并进窥中国滇桂两省。1883年,法国迫使越南签订《顺化条约》并挑起对华战争,试图让清朝放弃对越南的宗主权。

▲中法战争

法国最终凭借坚船利炮,打赢了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清朝承认越南沦为法国保护国。

法国人将近代国界概念带到越南。1886-1887年,法国相继与清廷签订《中法界务专条》等条约,明确了中越1200余公里的陆地边界。西段以云贵高原的山脉连线为界,东段以山地丘陵和北仑河为界。

▲北仑河,右为中国东兴,左为越南芒街

中越依约交换部分领土,其中越南的飞地(京族三岛一带)、分茅岭以北被划入广东廉州府(今属广西)。居住在飞地的3000余京族渔民成为大清臣民。

▲京族三岛并入中国

20世纪上半叶,越南作为法国的殖民地,与中国的文化经贸联系被弱化。居住在京族三岛及散居在滇桂粤的京族人,开始融入中国社会。散居京族逐步被同化,三岛的京族因为聚居的关系,保留了较为纯正的民族风貌。

越南封建王朝长期采用汉语文言作为官方书面用语,越南还依据汉字创建字喃来记录民族语言。法国殖民越南后,推广用拉丁字母表计越南语(国语字)。

▲字喃、国语字、英语对照

中国京族大都来自越南东北部,他们的语言原属越南语北方方言一支,他们不使用国语字而是保留了对汉字和字喃的使用。

中国京族语言受到粤语、壮语的影响,虽然能与越南人沟通交流,但中国京族的语言从越南北方方言独立出来,成为越南语的另一方言分支——防城方言。

1952年,为解决制约广西经济发展的出海口问题,广东省的钦州(包括京族三岛)、北海被划归广西,这里是中国京族最集中分布的地区。

▲京族三岛并入广西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完成,中国越族总计6596人,规模虽小,却是中国最早确认的30余个少数民族之一。

该民族在1958年被定名京族,京族名称据说是因为该民族最早居住在越南的古都升龙(今河内)周边。

▲升龙皇城遗址

京族三岛是中国京族最重要的聚居地,占中国京族总人口的25%左右。在第一次人口普查中,当地最早的京族移民已在当地繁衍了17代,最少的也是第3代。

20世纪70年代,通过开发建设,京族三岛逐渐与邻近大陆相连成为半岛。通过盐碱地占比也从90%以上下降到70%左右,靠渔业而生的京族得以进行更多农业项目。

▲京族渔民

至1982年的第三次人口普查,京族人口突破1万。在此后的几次普查中,京族人口始终保持增长态势。例如京族占广西人口从1990年前的0.02%上涨到2020年的0.06%。

▲中越边境北仑河,右为中国东兴,左为越南芒街

随着90年代中越关系的缓和,两国之间的贸易逐步恢复。不少京族民众借助自身语言优势,加入到中越边境贸易活动中。

作为中国境内唯一的京族聚居地,京族三岛所在的广西东兴市有大量与京族或中越有关的景点,如北仑河口、大清国界一号碑、京族三岛金滩等。再如京族米粉、海鸭蛋、海鲜粥等地方特色美食。

▲卷粉

中国京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较好保存,京族少年儿童每周都有京语课程(越南语防城方言),因不使用越南的拉丁化国语字,中国京语教育侧重于听说。年轻一代的京族人能较为熟练的使用普通话和粤语(东兴白话)。

哈节是中国京族的独特节日(越南京族不过此节),传说镇海大王杀死了袭扰京族三岛的蜈蚣精,当地民众修建哈亭纪念,由此演变成哈节。

▲哈节

也有说法“哈”有“歌”的意思,节日这天,京族民众在京语诵读和歌声中迎神、祭神、坐蒙、送神。

哈节的出现,与京族先民对平安出海、鱼虾满船、祛瘟除疫、生活顺遂的祈愿密切相关,如今也是京族地区重要的旅游观光项目。

除了京族,中国的15个少数民族是中越间的跨境民族,他们在越南被划分为27个民族(越南共计54个民族),集中分布在中越边境山区。

▲越南民族分布

有的民族中越划分相同,如仡佬、拉祜;有的名称不同,如中国称苗族,越南叫赫蒙族;有的则被重新划分为多个民族,如汉族被越南政府划分为华族、艾族。

壮族是中国第一大少数民族,亦是中越间规模最大的跨境民族。越南将壮族分为岱依族、侬、布标等6个民族。其中岱依族人口约180万(2020年),是越南第一大少数民族。

▲壮族(包括分支)在越南各省人口占比

时光千载,岁月悠悠。

回首京族的发展历史,自10世纪越南独立后,就不断有京族人迁入中国。因为山地阻隔,京族流向中国的人口远不能与其南下的人口规模相比,进入中国的京族人被不断同化。

19世纪末的列强入侵将京族三岛等地划入中国,这里的居民也是中国京族的主要来源。2023年,中国京族人口约3.4万且在持续增长。

中国京族保留了字喃、汉语文言族谱等诸多民族符号,而这些民族特色,如今在越南京族身上已经看不到了。

—(全文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