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方GDP十强城市新格局:曾经的环渤海湾,如今的黄河经济带

山川网:日常的相关推送之中,我们讨论南方城市,特别是长江经济带沿线南方城市的频率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近些年来这些区域经济整体活跃度较高,曝光度随之也较高,相关的素材自然也就稍微多一些。

在此前的2020年前三季度相关区域经济数据的解析之中,我们曾简要提到了一点,就是2020年年末,全国十强城市守门员北方城市天津市,大概率上要被南方城市南京市超越,从而使得全国十强城市中仅剩下北京一座北方城市的新局面。但这话其实要两头说,如果以长江为界划分中国南北方的话,无论是南京还是武汉、重庆,都是横跨长江南北两岸的特殊城市。

但与此同时,北方城市内部的格局,事实上在近两年间亦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与交替。所以今天我们就借2020年前三季度的相关经济数据,简单和大家来分享一下北方代表性城市的细节变化情况。

一、前三季度北方城市在全国城市中的排名变化

首先来说,2020年前三季度的北方GDP十强城市(大概率也将是全年十强)依次为:北京、天津、青岛、郑州、济南、西安、烟台、徐州、唐山、大连。从名单上来看,应该说全都是熟面孔。这里说所谓的“熟”,即这十座城市在2019年同样是中国北方GDP十强城市。

从前三季度的北方十强城市全国排名情况来看,除首都北京地位超然之外,其余9市的全国排名整体并不十分突出。天津、青岛、郑州、济南四城入围全国二十强,西安、烟台、徐州、唐山、大连目前更是只能在全国三十强的阵营中。

前三季度的北方十强城市的全国排名变化来看:4城排名未变(北京、济南、烟台、徐州),3城排名上升(青岛、西安、唐山),3城排名下降(天津、郑州、大连),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我们逐一来看——

北京,没有变化。延续了去年的全国第二的排名,依旧和上海一同长期位居中国城市的第一阵营,且全方位领先全国其他城市,未来也不会有什么波动。

天津,下降一位。此前的前三季度GDP相关推文中,我们已经介绍过今年年末大概率上南京市与天津市全国排名将出现交换,天津市退出全国GDP十强城市的席位。如果从城运的角度说,近些年来天津始终处于下行期,未来单就经济体量这一维度上来说,甚至还有被青岛和郑州赶超的可能性。

青岛,上升一位。从2019年全国第14位,上升至了2020年前三季度的全国第13位。那么青岛市赶超的是谁呢?是无锡市。2019年全年无锡市GDP约领先青岛100多亿。而今年前三季度青岛市GDP为8739.59亿元,无锡市GDP为8697.49亿元,青岛市略反超。但年末是否能够保持,目前还不能肯定。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作为山东省经济体量第一市,副省级市,可调动资源优势明显,在排名上超过无锡基本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

郑州,下降一位。从2019年全国15位,下降到了2020年前三季度的全国第16位。那么超过郑州市的是谁呢?是长沙市。2019年全年,郑州市以10多亿元的GDP细微优势,险胜了长沙。而今年的前三季度,长沙市完成GDP 8697.49亿元,郑州市完成GDP 8405.54亿元。增速方面,长沙市更是以3.1%领先郑州市的1.15%。所以大概率上,2020年全年二城的排名较难有新的变化。

济南,没有变化,仍旧处在全国第20位的排名,这里我们跳过不再多说。

西安,上升两位。从2019年全国25位,上升到了2020年前三季度的全国22位。期间,西安市赶超的是东莞和福州二市。2019年三市的GDP体量差在100亿元左右。2020年前三季度,西安市完成GDP 7075.31亿元,东莞市完成GDP 6892.52亿元,福州市完成GDP 6759.34亿元。增速方面,前三季度西安市增长4.5%,福州市增长3.1%,东莞市增长0.2%。东莞市作为工业大市,外贸大市,在今年的疫情期间经济受影响更大。从目前的经济数据看,西安市有较大概率在年末稳住当下的全国排名情况。

烟台和徐州,由于均延续了去年的全国排名情况,这里我们也不再赘言。而名单上最后的两位唐山和大连,则值得我们仔细来说上一说。

二、河北唐山与东北大连之间的排名易位

从北方内部的排名来看,只有唐山和大连的排名交换了位置,唐山从北方第10位升至第9位,大连则从北方第9位降至第10位。

唐山和大连二市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们各自是“二北”的代表城市。唐山是目前河北省的经济体量最大市(非省会石家庄),大连更是当下东北三省的经济体量最大市(非沈长哈)。两者之间的变化,从何而来呢?

唐山方面,根据唐山市发改委网站相关资料显示:前三季度,唐山市地区生产总值5144.3亿元,增长2.9%,高于全省增速1.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2.5个百分点,总量、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

而分产业数据,目前我们仅能够从唐山市统计局官方找到2020年上半年(前三季度尚未出)的相关数据:第一产业增加值205.8亿元,同比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1714.9亿元,同比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1321.6亿元,同比下降2.2%。

根据大连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大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1.7亿元,同比下降0.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94.9亿元,同比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2029.4亿元,同比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2707.4亿元,同比下降3.8%。

用唐山市上半年分产业数据对比大连市前三季度分产业数据,我们能够发现的一点是:唐山市相关数据恢复情况要比大连市更快。从三大产业的增速情况看,唐山市上半年数据基本和大连市情况近似,所以可以大致推断出前三季度唐山市的三大产业恢复情况会更为领先一些。

而真正决定了二城前三季度排名易位的根源,更主要的因素还是在大连的这一边。因为从数据来看,唐山市虽然整体经济规模和大连市相当,但是产业结构差异十分明显。唐山仍处于资源型产业拉动阶段,而大连市则是服务业为驱动、制造业为基础的,更为现代化的产业结构城市。

同样根据大连统计局官方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大连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5.5%,这无疑将显著拉低对应时期大连市的经济总量。

更为关键的是,作为北方重要的港口型城市,今年突发的疫情显然也对大连市的经济冲击性更大。但比较遗憾的是,官方并未公布前三季度大连市的进出口总额变化情况。但合理推断,同样应该有比较明显的降幅。

三、2020年北方头部城市格局情况

北方十强城市:北京、天津、青岛、郑州、济南、西安、烟台、徐州、唐山、大连。

我们该如何看待当下阶段的中国北方区域经济格局呢?又或者说,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在下一个十年,中国北方城市间的格局变化趋势呢?

其实和相对较为复杂的南方区域经济格局相比,北方的情况反而相对较为简单。从北方十强城市的分布来看,首都经济圈的京津冀各占一席,山东省的青济烟占据三席,中部河南郑州占一席,西北陕西西安占一席,东北辽宁大连占一席,东南江苏徐州占一席。

京津冀范围的形势是十分之明朗的,早期曾想构建以京津二城为主,河北为辅的2+N城市圈。但是伴随着近些年来形势的不断变化,实际上形成的格局则变成了以北京为单一核心的1+N城市圈。

但天津近些年来在媒体上所谓的“没落”,更多是媒体们为了流量目的持续性的老生常谈。从实际情况看,天津的区位就决定了它本身与南方城市之间基本没有任何需要正面竞争的意义。而就在北方而言,天津市无论是政治地位,还是交通、医疗、教育资源优势,都决定着它还将在未来很多年持续坐在北方第二城的位置上不会有什么变化。

在上文之中我们已经提到,如果是就单一的GDP数据规模来说,未来身后的青岛、郑州都有机会超过天津。但是如果说是想要在多维度上全面超越天津,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北方第二城”,短期内我们的确看不到什么波澜。

所以,在广义的北方地区,与其说大家要竞争“第二城”,倒不如说竞争“第二极”更有实际意义。当然,第一极肯定就是地位稳如泰山的首都北京。而第二极,事实上现在同样是稳如“泰山”的,它就是东岳泰山所在的山东省。

明眼人都知道,山东省在整个中国北方的综合优势之突出。无论是辽阔的海岸线和优质的港口,还是直连中国两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的绝佳区位,又或是庞大的人口规模和中国第三省的经济总量基础。

但是,在中国的网络媒体中,总有这么一个群体,长期热衷于以地域黑获取流量和利益。过去很长时间的攻击对象是东北和河南,近两年又开始将矛头逐渐转移向了山东。

我从小很喜欢听曲艺和相声,相声大师马季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太喜欢相声了,但我太讨厌这支队伍了”。这句话如果换到当下的区域经济圈里,我认为同样也是十分适用的。

如果我们抛开内河航运这一因素,只将经济带视作一个经济学概念的话。北方目前少有人提及的黄河经济带,其实在经济学本质上和目前日趋走向成熟的长江经济带有十分相似的一面。

在讲长江经济带时,我们曾说过中国十强城市中,长江经济带十占其七。但如果我们说黄河经济带,宽泛来看北方十强城市几乎全部都与之有关系。

黄河直接流经陕西、河南、山东等省份,所以对应省份的城市自然不必多说。其余不在黄河沿线的北京、天津、唐山、大连等市,则均在黄河入海的渤海湾周边。有且仅有徐州,目前从地图上看似乎与黄河较远。但是如果你知道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的事情,就会明白徐州从来都与黄河并不遥远。而且从文化上来看,徐州与黄河文明之间更是关系密切。

而参考长江经济带成功的经验,先有先有长三角的巨大成功,继而才由东向西,沿江向上分阶段发展,最终实现了长江上、中、下游三大城市群的全面崛起。

对比今日南方长三角的群星璀璨,北方的环渤海湾城市不少都珠光黯淡。核心的天津、唐山、大连三市,大家可以看看2020年前三季度各自的经济表现,绝然无法说得上是令人感到满意。

那么接下来十年甚至更久,北方经济的发展重心,或者准确说应该是发展重担,已经十分清晰地转移到了山东省的身上。一方面,山东本省即拥有北方十强城市中的三席,且第3、第5、第7的排名十分靠前,这样的底子是北方任何省份都不具备的。

这几天,“RCEP”应该刷屏了大家的朋友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2012年由东盟发起,历时八年,成员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而制定的协定。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仪式以视频方式进行,15个RCEP成员国经贸部长将在仪式上正式签署该协定。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而几乎绝大多数人都很清楚,RCEP的核心是在中日韩三国,因为无论从发展阶段、贸易体量、产业链条还是所处区位任何一个维度来看,未来逐步形成的真正意义上的“中日韩自贸区”,才是东盟的最有价值成果。

而在对日韩外贸这个领域内,山东省的优势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尤其是在对韩国贸易上,山东省几乎是中韩交流的最快速通道。持续加码中日韩自由贸易,山东省沿海城市的区位价值就将进一步得到提升。而黄河中上游的河南、陕西,都可以先通过陆运将货物运至山东沿海港口,再中转向日本韩国。

而与此同时,鲁南地区临沂、枣庄、济宁等市,同样应该摒弃过去独自发展的旧思想,尽可能将过去的淮海经济圈重新拉回到人们的视野。因为如果你连声音都发不出来的话,基本上未来这里就将成为长期的政策洼地,让经济发展之路变得难上加难。

江苏这个省份本身就很特别,它是多重区域文化的复杂混合体。苏锡常与沪浙融会贯通,宁镇又与皖南融合成群。那些只知道在嘴上调侃“徽京”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过去长期以来的行政区划壁垒思维,对于中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谁能够率先赢得突破行政区划,完成实际意义上的区域经济融合体,谁就掌握了下一轮区域经济竞争的制胜利器。从这个维度讲,南京市的相关尝试足可谓是高瞻远瞩。

南京都市圈在做的事情,可以说是未来淮海经济圈最佳的路径参考。在鲁南、豫东、苏北、皖北四省交界的区域,长期以来都是各省经济发展的短板所在。抛开历史等因素,行政区划的负面影响十分显著。如果淮海经济圈能够逐渐成型,在覆盖范围上就将能够南与南京都市圈边缘重合,北与山东核心区边缘重合,形成都市圈组合效应。

北方GDP十强城市,应该成为合纵连横中国广大北方区域经济的星星之火,而不应各自为阵,画地为牢。

附图:2019年北方GDP十强城市主要经济数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