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2004年7月30日,第五套人民币(1999版)1元券(下称"991")收官发行,并流通至今;至2010年底,共投放615个冠号(其中补号49个),发行数量为560亿张.
近年来,人民币"99"版这个被高度怀疑为错版的版别("991"除外),因为回收较彻底,现今在市场流通中已很难见到踪迹,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其存世量较"四套"甚至"三套"中的热门品种少了一个数量级,成为收藏新宠,"991"作为其唯一现存的券种,当中的故事越讲越多,并且"花样"不断翻新;就这样,"超级大叶兰"这颗人民币收藏中的新星,便幸运地闪亮出场了.
一 什么是"超级大叶兰".
"超级大叶兰"是指人民币991元券固定图形水印中的兰花花瓣以其形状趋向圆形,轮廓清晰,并已固化为主要特征的一个独立纸币收藏新版别;和"大叶兰"相比,其花瓣形状已发生质变呈橄榄球形,花径大出三分之一以上,花瓣中间区域透光性明显偏强(见图1);其辩识要点可概括为三个字:大,"圆",亮.
图2
从图2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上框中水印"兰花"形状显著超过中框(约三分之一),和下框比更是一目了然.
二 "超级大叶兰"是如何产生的?
1, 先说说"水印".
公元1281年,意大利小城法布里亚诺的一个纸匝,无意中将一根铜丝掉入造纸过程中抄纸用的纸帘上,纸干后竟发现一个相同形状的白色图案出现在纸上,于是"水印"便诞生了;其原理是纸帘上的铜丝改变了纸浆的密度,成型后透光性增加,由此产生了"水印"图案.
图3
图4
从图3和图4中可看出,"水印"图案是在造纸之前就已设计定型;人民币从第三套开始,使用固定凸版图形水印防伪.
2, 再谈谈"大叶兰".
说起"大叶兰",就不得不提宣纸;宣纸是用当地产的青檀树皮和稻草混合后,经自然发酵得到纸浆,接下来全程人工制成,因其"透气", 润墨效果佳,深受书画爱好者喜爱.美国在20世纪末,试制了一批参照我国宣纸中长短纤维配比的印钞用纸,并用于印制1美元纸钞(现已停用该型纸);我国在当时引进了少量同型纸张,用于新纸币的研制,并在"991"上作试验性生产.正因为该型纸具有了宣纸透气, 浸润的特性,纸币成品后,"水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向外扩展,便产生了今天的"大叶兰".
所以说"大叶兰"并不是事先直接印上去的,而是在后天环境中演变而成,特殊的印钞用纸是其产生的本质原因.
图5
图6
图7
图8
从图5至图8分别为四种冠号的"大叶兰",在人民币收藏市场上依次称为"二大","三大","四大"和"五大".
下面我们看看用同型纸张印制的美钞是怎样的.
图9
由于该币没有使用水印防伪,所以水印在其中的演变就无从得知;但从图9中仍然可以看出,该币经过长时间流通后,同样存在纸张泛黄的现象.
3, "超级大叶兰"的产生.
"超级大叶兰"的形成看起来和"大叶兰"相似,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首先,其必须在"高温", "高湿", "高流通"的环境中才能形成.为什么这样说,原因是纸张"水印"中密度大的纤维(由于纸张的透气性佳)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充分吸收水分后,加速向周边低密度区域扩展(原理和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一样),并且越是极端的环境,扩展越充分,直至其形状接近圆形,不能再扩展(原理可详查物理书籍),这时如遇干燥的空气(只有"高流通"才能满足该条件),吸收到纸内的水分重又释放出来,扩展后的纸张纤维密度再次增加,新的"水印"便固化下来,形成新的图案;
其次,纸币在长时间流通中,随着气候寒暑交替,地域变迁,并且始终处在外部环境高度开放的条件下,这种变化便不断重复,"超级大叶兰"因此而产生了.
图10
为了更好地诠释外部环境对纸币"水印"的影响,笔者选取了邻近的有着相似环境的香港地区货币,做横向比较,并将其中流动速率较高的10元面额港元纸币作为参照标的,请看下图.
图11
图11为香港地区较早发行的纸币,由于纸张密度小的原因,吸湿性较强,造成该币"水 印"有轻微弱化现象.
图12
图12为香港现行流通货币,因采用了吸湿性小的纸张,以及印刷技术的改进,"水印"图形变异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综上所述,形成"超级大叶兰"的三个必要条件"高温, 高湿, 高流通"缺一不可,而封存条件较好的同类纸币,形成"大叶兰"已是小概率,再进一步形成"超级大叶兰"几无可能.写到这里,一些囤积了大批"991"的"土豪"们可能要大失所望了,因为他们花了重金购置的"991"中可能不会出现一张"新币王".
三 "超级大叶兰"为什么会成为"新币王".
要想成为"币王",必须要在三个方面达标.
1, 大众认知度.
"991"自发行始,冠号和印制数量都创下了"世界之最",同时,作为最基础的小额流通货币,"想不认识都难",这一点无论从横向或纵向看,都是其他品种的券别无法比拟的;一句话,该券别"大众认知度"最高.
2, 存世量和品相.
"超级大叶兰"从其产生的原因到流通时长,都决定了其"存世稀少",其中近20年的时间,已接近流通纸币的使用极限,笔者根据在实际比对中所录数据,测算出其存世量约为普通"大叶兰"的千分之一,这说明该品种在现今的市场中"少之又少".
同时,"超级大叶兰"的产生,"市场高流通"这一因素必不可少,这就决定了,一张好品相的"超级大叶兰"非常难得,可以说,拥有了一张美品"超级大叶兰",就等于拥有了一张"新币王".
3, "人气度".
人民币收藏之所以受到追捧,这和当今的"时代特征"密切相关.随着移动支付的日趋普及,现金的使用会不断弱化,可以说,再过几十年,我们手中的每一张纸币都会成为一个"宝".
图13
从历史上看,每一次货币形制的变化,都会带来一次钱币收藏浪潮;前有清中晚期,钱币由"铸造"改为"机制",社会上便开始盛行"旧币"的收藏;随后在民国早期,流通货币由"金属"变为"纸印",这时,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对钱币收藏都"趋之若骛";说到底,这一行为是人"恋旧"情结的一种反映,"越是失去的越想得到","钱"自诞生之日起,其在人们生活中早已深入每一个"细胞",和生活, 工作乃至生老病死都已完全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文化";一个"旧币"的即将离去,随之会产生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由此产生的"钱币收藏"便是对过往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辛劳, 惬意, 喜怒哀乐等)的追忆.
当今,人民币"电子化"几近不可逆转,纸币(或硬币)作为货币的载体,其使命趋向终结,"钱"由"有形"变为"无形",是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其对人带来的冲击将是巨大的,以至到目前为止,一些老年人群甚或是中年人群在心理上对此都无法接受;可以想象,由此产生的"怀旧情绪"以及在此"情绪"上诞生的"钱币收藏"热潮,不是前两次所能企及的,其规模将是爆炸性的,无法估量.第四套人民币"8050"只是其序曲中的前奏;这,就是所谓的"时运",并且亘古未有.
"时势造英雄","有藏必有王";"991"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一度让人多么不屑,然风雨过后必将迎来"华丽"转身;而作为"991"中的龙头__"超级大叶兰"必定成王!
图14
四 "新币王"产生的意义
正如货币的"形制"改变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新币王"的诞生代表着一个新的收藏理念的产生,对于旧的收藏思想可以用"旧三有":"有钱, 有闲, 有运气"来概括,具体就是__有人说:"搞收藏你要有钱才行",而今是:"哪怕你穷得只剩一块钱,只要你有一颗收藏的心,你就会有机会成功";有人说:"搞收藏你要有闲工夫才行",而今是:"哪怕你忙翻天,只要你有收藏的意志,每天只需花上一分钟,机会就在你眼前";有人说:"搞收藏要靠运气",而今是:"收藏来自正确的思维逻辑,思想决定了有无,运气带来的只是多少";概括地说,新的收藏思想是"新三有"__"有心, 有志, 有思想".
旧的收藏思想是在封建的环境中产生的,当中有的建立在暴力基础上,有的催生罪恶的产业链条:盗墓, 造假等不一而足,而新理念给人带来的是"平常心",一些资深收藏人士深有体会,即收藏其实就是灭"心头火",到最后收藏了什么已不重要,而在收藏过程中得到的良好心态比什么都要好,有一些所谓的"藏家",收了一屋子东西,其实越是炫耀则越反映出他心理上的贫穷,越是与真正的"收藏"格格不入.
总之,"新币王"的产生带来了三个转变:
1, 收藏思想由"形象思维"上升为"逻辑思维".
2, 收藏行为由"粗放式"进入"精细化"时代.
3, 收藏"标的物"的升级换代.
文后,笔者以一句话作结,并与大家共勉:
"与其在一个旧世界中苦苦挣扎,不如去开创一个新世界;让我们抡起新时代的铁锤,去砸烂思想上陈旧迂腐的封建顽存!"
(本文完)
(http://www.mg0871@163.com)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首发平台为"凤凰网",如遇转载,文中图片和新定义名称"超级大叶兰"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擅改;对"超级大叶兰"这个收藏新品种在宣传及后续研究中,作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笔者将与之分享该品种的详细资料及最新研究成果,希望有志创新的藏友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