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同沙特领导人讨论双边关系和能源安全问题
王 晋
沙特阿拉伯是美国最重要的中东盟国之一,也是美国在中东重要的战略支点。不过,近年来双方关系发生不容忽视的变化。乌克兰危机发生后,美国敦促沙特增加石油产量稳定油价,但遭到拒绝,两国分歧加深。前不久,拜登访问沙特期间,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谈起人权,反被穆罕默德上了一堂“人权课”,更为全球媒体关注。美国与沙特这对铁杆盟友缘何渐行渐远?
双方关系内涵改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一直向沙特提供援助。美苏冷战时期,沙特紧跟美国,成为对抗苏联的重要中东盟友,但同时双方也在巴以问题上抵牾不断。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了沙特最大的安全伙伴。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开始大规模进驻沙特;沙特每年从美国购买大量军备,维系同美国的军事关系。
能源政策影响着美国对沙特的政策,但是沙特希望与美国发展全方位的合作关系。
沙特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重要成员,美国最看重沙特的能源。2018年后,美国凭借页岩油技术,逐渐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产出国,对沙特的能源依赖减轻,对沙特的关注度也有所下降。今年乌克兰危机发生后,美国敦促欧洲断绝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许诺将中东地区能源输送到欧洲以填补市场空缺。美国希望沙特能够出产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气,并劝说海湾阿拉伯国家一同增加产能,但并未能如愿。
2016年,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提出“沙特2030年愿景”,志在将沙特从“能源依赖型”经济社会结构转变为多样化发展结构。但美国对沙特的单方面期许,忽略了沙特的发展愿望。
安全关切错位
美国希望重塑中东安全结构,而沙特认为美国在逐渐放弃对中东地区的安全义务。沙特一直将美国视为最重要的安全伙伴,长期依赖美国的安全保证。
沙特仍然希望美国能够主导中东安全议题,在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区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向伊朗施加更大战略压力。但是从奥巴马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国并未直接大规模出兵叙利亚,且在2021年完全将军队撤离阿富汗,并撤出在伊拉克的作战人员。在沙特看来,美国此举意味着对中东安全承诺的放弃。
双方最大的战略矛盾,在于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拜登政府认为,2015年伊核协议一方面可以约束伊朗发展核武器,将伊朗核能力发展处于国际社会监管之下;另一方面,可以将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重新拉回国际市场,填补欧洲与俄罗斯能源关系断绝后的空缺。但在沙特看来,该协议所规定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监察机制,难以跟踪伊朗核活动;伊朗的导弹技术和地区影响力并未被考虑在内。
地位期许发生变化
近年来,美国仍对沙特颐指气使,但是沙特谋求相互尊重。
美国保持高高在上姿态,在也门问题、卡舒吉遇害案等事件上,通过各种方式约束沙特。拜登甚至公开批评沙特为“贱民国家”。这被沙特视为政治羞辱。拜登执政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曾拒绝接听其电话;今年7月,穆罕默德在与拜登的会谈中强调,需要尊重别国的价值观,以武力方式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只能适得其反。
在全球重大事务上,沙特努力保持外交政策的独立性,不“选边站”。今年美国要求沙特制裁俄罗斯,还要求沙特劝说阿拉伯国家对俄展开制裁,但沙特继续与俄保持密切关系。近些年,美国要求沙特在5G建设、基础设施和高科技研发等方面,限制与中国的合作,但是沙特仍与中国开展了多领域合作。
沙特谋求独立自主的意识不断增强,是双方渐行渐远的根本原因。在霸权思维影响下,美国试图主导美沙关系,必然招致反感,双方关系短期内恐怕难以扭转。(作者系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